百年淡定写人生.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9293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年淡定写人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百年淡定写人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百年淡定写人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百年淡定写人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百年淡定写人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百年淡定写人生2009 年 11 月 29 日晚 21 时 20 分,曾被中共中央授予抗日将领勋章的张葆琛将军, 因病医治无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 104 岁。 惊闻张老将军去世的噩讯,心中极其悲憾。我实在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竟然是真的。就在老将军去世的前几日,我的挚友谭剑雯先生告诉我张葆琛老将军因病住院的消息。我和剑雯兄与张老将军都是忘年交,与老将军有着深厚交情,所以在得知张老将军住院后我很是惊讶,急切地询问老人家是生什么病、病情是否严重?得知张老先生只是因天气降温不适而偶感风寒,暂无大碍,于是我也就放下了心,还与剑雯兄约定择日一同前往医院去探望老先生。可却不曾想,我们的约时未到,

2、张葆琛老将军却已驾鹤西去不幸仙逝 张葆琛老将军走了,一如他爽直淡定的百年人生那样从容。张葆琛老将军的逝去,中华民族又痛失了一位英勇不屈的抗日将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坎坷,留下了一段穿越世纪时空的人生让后人追思,传承了一种气壮山河的气魄让后人仰敬。 张葆琛,字光耀,江苏省江阴县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3月 18 日出生在江阴县申港镇塘头里一农户人家,系黄埔军校第七期学员,军职名张若、张杰,曾历任国民政府军队师长、军长,任职少将,铨叙中将。 张葆琛先生共有兄妹 4 人,他排行老大,另有 1 个弟弟和 2 个妹妹。2其父张鸿逵靠耕读为生,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是上海同盟总会成

3、员。清宣统三年(1911 年) ,张葆琛 5 岁时随其父亲举家迁居无锡。民国六年(1917 年) ,11 岁的张葆琛正在启蒙之时,其母不幸因病去世。由于受父亲的影响,13 岁的张葆琛于民国八年(1919 年)进入无锡胡汉公学堂(现无锡堰乔中学)半工半读,并在课余时间到学校的文具店做兼工,挣点钱贴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用。少年求学时的张葆琛还曾在校长室担任过文牍员和秘书,后来他考取了南京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 ,在生物系学习。 民国十四年(1925 年) ,张葆琛从金陵大学学成毕业后,满怀“知识报国”的理想回到无锡,在他曾学习过的胡汉公学堂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张葆琛先是在家乡江阴筹建了青阳中学,后

4、又在江阴、无锡等地的多所学校及上海大学任教。 “九一八事变”后,各大学学生纷纷罢课声讨日寇的侵略罪行,激发了张葆琛心中强烈的爱国热情,他毅然加入了请愿队伍,和上海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校的 3000 余名师生一道奔赴南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一起向南京政府请愿。这次请愿迫使蒋介石许下了“停止内战,保证抗日”的承诺。 江阴在历史上享有“忠义之邦”的美誉,出现过不少有影响的名人志士,或是受此影响,张葆琛的骨子里始终充满侠肝义胆。民国二十一年(1932 年)1 月 28 日,惨烈的淞沪抗战爆发,张葆琛发动学生组织成立了学生义勇军战地服务团,加入到蔡廷锴、蒋光鼐将军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七

5、十八师六团,与抗日将士一起并肩作战。经历了这次的战火洗礼,张葆琛的抗日之志更加坚定。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73月 7 日,爆发了卢沟桥“七七事变” ,国内各界及青年学生抗日热情高涨,张葆琛毫不犹豫地投笔从戎,又组织成立了青年学生抗日武装“抗日后援会”和青年学生战地服务团,毅然参加到“八一三”淞沪抗战之中。 淞沪战役史称“八一三淞沪战役” ,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历时 3 个月。在淞沪战役中,张葆琛率领被称为“钢笔总队”的学生军打开了上海保安团的仓库,用枪支弹药将这支青年学生队伍武装起来,在苏州河一线与七十八师六团一起英勇阻击日寇。战斗中

6、张葆琛曾率队夜袭日寇占领区,但因其所率队伍多是没有作战经验的青年学生,且装备低劣,在与日军的抗衡中处于弱势,几度与日寇面对面巷战,张葆琛的左肩在白刃肉搏中不幸中刀负伤。 大公报曾为此发表过报道,称赞张葆琛及其所率的“钢笔总队”英勇顽强抗日的壮举。此战之后,张葆琛及其率领的青年学生战地服务团被正式收编为第三战区第 108 师,张葆琛被任命为少将师长。 淞沪会战唤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张葆琛的人生之旅也从此彻底转轨。1937 年 12 月 4 日,日军大部队兵临南京城下,在危难之时,张葆琛率领的 108 师辗转来到南京外围镇江,经重新整编和补给后,又参加了惨烈的南京保卫战。同月 13 日,南京沦

7、陷,日寇血洗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30 万中华民族同胞惨遭日寇屠杀。虽是一介书生,但张葆琛亲历此役,日寇惨无人道的罪行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植根于他心底的那份民族悲愤和抗日斗志愈加强烈。这位无党无派的抗日将领在悲愤中用自己的鲜血书写下了誓言:“一江悲愤一江羞,一江4仇恨埋心头,一片怒声震山吼,一城血火烧倭州。 ” 民国二十七年(1938 年)2 月,张葆琛在江西庐山训练团参加了为期半年的战术研究集训,并在江西上饶恰遇叶挺将军,聆听了叶挺将军阐述中国共产党抗战主张和建立爱国统一战线的号召。为了瓦解日寇“以华制华”的阴谋,适应在沦陷区开展游击战,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 ,张葆琛

8、带领 108 师主力游移到浙东富春江一带,亦兵亦农,以营连建立游击基地打游击战,依靠广大农民、师生、商贩等组建成小组,组织、训练、委派潜伏组、敢死队、情报网、交通网,建立抗日阵地,窃听情报,袭击据点,毁坏公路、铁路,在沪、浙、皖、苏等地伏击汽车、火车、汽艇袭扰敌人。张葆琛还曾与妻子缪秀芳伪装深入绍兴城,分化、策反日伪丁锡山师,但却因走漏了风声遭敌悬赏缉拿。危急时刻张葆琛机智应对,自己化装成算命先生,让妻子化装成临产孕妇,有惊无险地混出了城外。出城后即以密电联络主力部队星夜赶往绍兴,最终智取丁锡山师主力并迫其起义。其时,张葆琛身兼第三战区党政军联合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行政推进委员会主任等抗日军政

9、职务。 民国二十九年(1940 年) ,108 师被改编为游击战特种部队,张葆琛先后调任第三战区党政军联合办事处副主任、康泽别动队第五纵队副指挥官兼任淞沪区挺进纵队指挥官等职。其间,张葆琛被编入黄埔军校第七期参加军事理论学习和指挥战术培训,曾到南京炮校战术研究班参加了半年的军事指挥及战术学习。 民国三十年(1941 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 年) ,张葆琛先后任重庆国防部少将专员、中美合作所教育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其部队主力转移至太湖绥靖区,张葆琛任绥5靖副司令。民国三十五年(1946 年) ,张葆琛被调到广州,任粤汉铁路警备司令,后又兼任扩编的新 94 军军长,任职少将,铨叙中将。民

10、国三十八年(1949 年) ,张葆琛调任国防部东南办事处副主任。 解放前夕,蒋介石率部逃往台湾,张葆琛因与蒋介石的政治主张互不相容,所以蒋介石并没有让他这个有着名牌大学背景的中将军官赴台,而是让他按照应变计划潜伏下来伺机应变策应反攻大陆。张葆琛清楚这种安排实际上是在排挤他。1951 年,隐藏真实身份的张葆琛来到贵州,始终在彷徨中度日。1953 年,张葆琛向人民政府承认了自己的真实身份,随即被托管于贵州省公安厅,作为战犯被收入监狱改造。因张葆琛的大儿子在台湾军队中担任联络参谋,所以在监狱接受改造期间,他一边努力接受改造,一边积极利用关系开展对台工作。1965 年,张葆琛被政府宽释。1966 年,

11、组织上将其安排到花溪奶牛场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张葆琛因“历史问题”再度受到冲击,造反派不承认他“宽释战犯”的身份,将他关押在贵阳市东山一个秘密防空洞里,要他交代“私通外国”等罪行。后几经反复,还曾将他转到贵阳金华农场强制进行劳动改造。面对人生中的这些波折,张葆琛始终以豁达大度的态度乐观地对待一切,用他的真诚与热血续写着自己的不凡人生。 经历过这些反复后,张葆琛最终在花溪奶牛场安顿了下来,并被花溪奶牛场聘为顾问。数十年来,张葆琛先后担任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贵阳市黄埔同学会联络组组长,并主要负责组织学习、调研和宣传工作。他还担任过省、市政协委员,花溪区第一至第七届政协委员,花溪区政协

12、第五届常委、对台工作组长、社会联谊提案委员会主任等职。6张葆琛十分关心祖国统一,长期致力于对台工作,始终积极协助统战部门联络在台的黄埔同学,以自己的经历和见识,为增进海峡两岸的沟通与交流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工作。1995 年,张葆琛与在台湾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以及其他黄埔高级将领开始了书信来往,吁请他们发扬黄埔精神,共为国家统一大业出力。在书信往来中,张葆琛严厉抨击“台独” ,忠言相劝陈立夫及各位老友要不遗余力携手反独促统。在张葆琛老将军荣享百岁高寿时,仍一直与他在台湾的旧友以及去世的老友们的后代们保持着联系,希望他们经常回大陆看看,多做点有益于两岸关系发展的事情。 2005 年 9 月 13 日

13、,是张葆琛老将军引以为荣的日子。这一天,百岁老人张葆琛老将军应邀到北京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60 周年纪念大会,被中共中央授予抗日将领勋章,并参加了盛大国宴。在全部应邀参加纪念大会的 253 位当事人或家属中,张葆琛是 5 位抗战亲历者之一,也是唯一用军人的步伐走上台接受国家领导人颁发抗日战争金质奖章的百岁老人。2007 年,102 岁的张葆琛老将军依然精力充沛,还应邀到上海参加了“八一三”淞沪抗战 70 周年纪念大会。 心境宽仁寿自高。张葆琛老将军学识渊博,酷爱书法,善吟诗诵词,自称“松乔髯翁” ,乐静心书画,心胸坦荡,为人率直。晚年的张老每日写字作画,在他居所里的墙上,挂满了他手书的

14、各种字画,以字画寄情,以字画结友,成为他老人家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张老将军研习书法非常刻苦,他的书法作品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满溢出老将军的军人之气与不7屈之风。加之张葆琛老将军传奇的百年人生经历,其人、其字、其画不仅在书画界早已名声在外,在贵州省贵阳市以及江苏、上海等地也很受追崇,常有人慕名而来向他求字索画,他总是欣然允诺且从不取分文。 张葆琛老将军是我今生非常崇敬的老人。老将军非常和善可亲,每有人来拜访,在谈及自己的经历时常常会自豪地用洪亮的声音将自题的一首诗读上一遍:“一自卢沟烽火起,同仇敌忾挽狂澜;从戒投笔男儿志,鏖战沙场敌胆寒。誓殉精忠报国死,甘心马革裹尸还;长城万里金汤固,野狗钻来举铁拳

15、。 ”每当此刻,他老人家从心底流溢出的厚重的爱国主义情怀总是让人感动。张葆琛老将军还以自身亲历撰写了长达数万字的亲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况忆述 、 忆赴南京政府请愿抗日经历等回忆录和有关文章。老人家说。写下这些就是要让后人了解那段真实的历史。 张葆琛老将军百岁高寿时仍时常参加各地举办的社会活动,给青少年和学生讲述他的抗战经历。如今,将军虽已去,但其音容笑貌犹在。每当忆起他老人家对我的鼓励与教诲,想起他老人家面对人生起落笑看风云的洒脱与大气,我想,不论做人还是做事,只要不惧邪恶,一如既往地尽心竭力不轻言放弃,纵然此生无大作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也就无愧无悔了。 张葆琛老将军安息! (作者单位为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