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高校进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摘 要:艰苦朴素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革命传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不太重视这些,甚至有人提出疑问:“既然现在国家提倡扩大内需,对大学生艰苦朴素精神教育进行研究的意义何在,扩大内需与艰苦朴素精神教育二者是否矛盾?”事实上,二者是不矛盾的。艰苦朴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提艰苦朴素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艰苦朴素精神教育;艰苦朴素精神;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372-02
2、 艰苦朴素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其外在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条件的变化呈现多样性、变动性,但内在本质是永恒的。其本质并非是在艰苦生活条件下的权宜之计,而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精神支柱。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弘扬艰苦朴素精神,必须赋予它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形式。当代大学生,面对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新形势,面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其艰苦朴素精神应理解为:在生活上有艰苦朴素、克勤克俭的生活作风,励精图治,自强不息2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上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
3、实干精神,知难而进、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在学习上有严谨求实、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刻苦钻研、奋发向上的学风,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一、对大学生进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的背景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人类社会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国家富强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学生家长给予大学生的爱和物质也越来越多了,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家长们的保护下成长,自身对外界的判断力和抵抗力还很弱,社会上各种新鲜事物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尽管大学生中的大多数人家庭是不富裕的,甚至连温饱都很难解决,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开始拜金、享乐等,同学之间盲目攀比、大学生赶时髦、一
4、味追求时尚、贪图享乐、奢侈浪费等现象不胜枚举。例如,通过对沈阳、北京的几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在追求一种“高消费”的现代化生活方式,表现在大学生对于家长给予的生活费的利用,女生大多数是把生活费用来购买高档的服装、化妆品、首饰等,男生多是把生活费用在抽烟、喝酒、玩游戏、交女朋友等方面,大学生生活费用中用于购买学习用品、正常的日常生活用品的花费很少。同时,大学校园里也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比如说,食堂里浪费粮食的现象比比皆是,又如,每年毕业季,大学生会把很多有用的东西扔进垃圾间,再如,大学生对自己的东西十分爱惜,而对于公共财物往往不当回事随意破坏,破坏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对于当代大
5、学生来说,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艰苦3奋斗、艰苦朴素的精神,是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品质。然而,鉴于上述大学生中的“高消费”和“浪费”等种种不良行为习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迫在眉睫,任务十分艰巨。 二、对大学生进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的原因 (一)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 艰苦朴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古往今来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对大学生进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不是教育他们吃得差、
6、穿得旧,而是教育大学生们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还处于不发达的阶段,大学生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时刻警醒,从自我做起,把宝贵的青春花费在读书学习知识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上,而不是一味地攀比和高消费。为了增强对大学生群体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的效果1260,在课堂上讲清道理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可以适时组织一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家教,节假日可以到农村、工厂参观,让学生亲身体会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以便于回归学校后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从而在不久的将来投身于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需要 思想
7、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社会4主义意识形态统一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开设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的必要手段。广大的大学生群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目前在部分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并不受大学生的欢迎,甚至受到排挤、冷落,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也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艰苦朴素精神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人生观教育的一个方面。艰苦朴素精神教育中的“艰苦朴素”四个字事实上可
8、以理解为:艰苦奋斗、勤俭朴素。弘扬艰苦朴素精神,对大学生们进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并不是让大学生整天穿旧衣服吃咸菜过日子,而是说艰苦朴素精神,它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风范,它不仅仅是在生活上量入为出、克勤克俭,还包括大学生学习以及未来工作中的顽强拼搏、积极创造等优良的精神品质。回顾历史,艰苦奋斗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在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艰苦奋斗精神、勤俭朴素精神曾经产生过巨大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仍然要发扬这种精神2191-192。进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并不是说让人们放弃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而是要使人们不尚奢华、埋头苦干、不怕
9、困难、百折不挠,在生活中或是工作中,不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时刻牢记这种精神,相信未来是美好的,自己要不断地努力。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亲人的疼爱呵护下长大,面对挫折,有时候只想去逃避而不是想办法去克服苦难,因此,大5学生只有真正体会和理解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踏实苦干。 三、重视大学生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大学生们更加应该懂得这一道理,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在高校进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的效果虽不可能实现人人都做到艰苦朴素,但是,如果高校中的大部分学生都做到了艰苦朴素,那么,在高校中形成良好的校风就更加容易了。
10、 党和国家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在忆秦娥?娄山关中这样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34,在新时期,发扬和传承艰苦朴素精神更应当具有这种毫无畏惧的精神和信心。当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从一种新的高度指出了艰苦朴素精神的重要性,大会提出:“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另外,中央艰苦朴素精神的提出不是空洞的口号,2013 年 3 月 17 日上午,十二届人大会议胜利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其中李克强总理用“要让人
11、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上紧日子”这样的话语来说明政府落实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而且指出“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 “政府过紧日子” 、 “改革贵在行动”无疑将艰苦朴素精神的传承和落实上升到国家的高度,是国家领导人对于国内形势的新判断和新要求。艰苦朴素精神不是空喊口号,必须落实到行动上,从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6梁之材,同时也是社会中最富朝气和活力的群体之一,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而缺乏勤俭意识、艰苦朴素意识,高校作为对青年学生进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也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艰苦
12、朴素精神教育,不是反对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不是反对“禁欲主义” ,而是反对脱离大学生消费实际和大学生家庭承受能力的奢侈浪费,重视大学生艰苦朴素精神教育不失为提高大学生品格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学生走上社会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和岗位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不是教育大学生穿得破、吃得差,而是教育大学生们发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摒弃一些与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相违背的言行,让大学生认识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建设繁荣昌盛的国家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因此,要教育大学生不要把宝贵的光阴放在盲目攀比和浪费上,而更应该发扬艰苦朴素精神把主要精力集
13、中在学习上,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各种对大学生将来发展有益的多种技能的学习,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季世昌.毛泽东诗词鉴赏大全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 74唐中伟.刺激消费?艰苦朴素及其辨析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1). 5廖迎.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1). 6刘春元,李立伟.浅谈大学生高消费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0, (4). 7刘国荣.论延安精神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 (16). 8袁银传,乔翔.论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J.武汉大学学报,2006, (6). 9陈新征,夏佑新.从遗物看毛泽东艰苦朴素的家风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 (2). 10孙宝成.要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美德J.人民教育,1994, (4). 11文太宝.新形势下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J.桐城学院学报,20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