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社会企业的现状与创新摘要本文对转型期社会企业的概念进行辨析,分析了中国社会企业在公共政策、公众认知、市场运作和公益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社会企业运营效率、社会资本与社会资源、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资源来源和市场空间、培育和挖掘有潜质的社会企业家五个方面,提升我国社会企业发展能力的路径选择。 關键词中国 社会企业 发展 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2-0091-03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社会企业作为非营利组织和商业企业融合的形式,在国际社会中快速发展。这种新型社会组织具有社会性和企业性,将社会创新和企业精神
2、结合在一起,在扩大社会就业、减少贫困、环境保护、社区发展、改善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积极创新,对解决社会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以卓越的经济效益赢得了广泛關注和好评。 一、社会企业概念 社会企业属于新生事物,尚无统一定义,有關社会企业概念的研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在不断变化和深入。 国内研究人员在吸收国外社会企业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社会发展实践,对社会企业的概念确定进行了尝试。时立荣强调社会企业对2吸纳弱势群体就业的特殊作用,称之为“非正规就业组织” 。马仲良概括了社会企业的五个主要特征:即以社会效益为宗旨、用商业模式运作经营、收益不分配、社会企业家领导、得到政府支持。俞可平把社会企业视为公益性社
3、会服务为主要目标的企事业单位,是运用市场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体现了社会创新理念的新型组织形式。王名综合了社会企业的非营利性和市场性,认为社会企业可以定义为一种介于公益与营利之间的企业形态,是社会公益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产物。 综上所述,社会企业是这样一种组织,它运用商业技巧和手段,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追逐利润最大化,而是为了追求社会公益。其内涵是将企业家精神、组织化管理、企业化运作融入为公众谋福利的社会公益实践,与公益组织社会活动的无私、奉献、分享、高尚使命完美结合。正因为如此,社会企业才能够成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企业是企业
4、的一种,有明确的营利动机、风险意识、竞争取向、创新精神和不断扩大规模的资本积累冲动;同时,社会企业也是非营利组织,面向不特定多数人群或者弱势群体有明确的公益目标和宗旨,非营利的利润分配机制,富于参与互动的治理结构。社会企业可以理解为企业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可以理解为非营利组织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我国社会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社会企业于五年前兴起,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是依托既有体制的公益创新模式,二是积极引进市场机3制的社会创新模式。我国社会企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各方面關注和支持。 (一)缺乏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支持 从社会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来看,我国目前尚
5、未出台有關社会企业的政策法规,地方政府也在观望,尽管在很多场合官方表达了对社会企业积极支持的态度,但是成文的政策法规尚未出现。理论研究也多属探索性,有關社会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体系和制度建设方面的研究尚未展开。同时,既有的政策法规中,许多不利于社会企业发展的规定也还在发挥作用。这些都表明,我国目前尚未形成有利于社会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 (二)认知程度和信任度还比较低 社会企业概念不仅一般大众不是很理解,连学者以及非营利组织的人员也不是很明白,社会企业的公益性遭到公众怀疑。人们难以接受“用市场谋公益”的善意推断,这与西方发达国家深厚的慈善传统有很大的差别,很多社会企业处于萌芽状态时很难得
6、到公众的正确理解。在利润分配上如何平衡企业持续发展和公益目标,也成为阻碍公众认可社会企业的一个障碍。 (三)市场运作能力和公益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社会企业在市场运作能力和公益创新能力两个方面都有待提高。从市场运作能力来看,无论依托既有体制的公益创新模式,还是引进市场机制的社会创新模式,社会企业的历史都还非常短,大多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尚未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机制与核心竞争力,不少社会企业尚处4于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阶段,难以谋求应有的市场份额,市场运作能力普遍不高;从公益创新能力看,社会企业如何跳出既有的公益范式,在资助方式、受益对象、受益程度、激励机制、学习能力改进等方面有所突破?如何将市场受益改进并
7、提高公益事业的效率?如何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建立公开透明的问责机制,并复兴公益事业的社会公信力?这些都是许多社会企业尚未回答而又亟待回答的问题。 三、提升社会企业发展能力的路径分析 中国社会企业的发展战略应当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提高社会企业运营效率 虽然社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目标完全不同,但社会企业必须借鉴商业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管理经验等,充分参与市场竞争,以此获得独立的资金来源,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障社会事业的持续进行,最终更好地履行其社会使命。要整合利用社会资本和其他资源,加速社会资本的循环利用,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和商业企业一样,社会企业必须能够创造价
8、值才能生存和发展,从而改变人们心目当中社会救助只能采取非营利组织的形式,并且因为社会企业關注的社会问题分布在影响大众民生的日常生活,如扶贫开发、弱势群体就业、社区服务等领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应该是社会企业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人们希望在某个领域对社会公益有所贡献的意愿纵然可贵,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也至關重要。社会企业的创办者秉持解决社会问题的热情和美好愿望,但是往往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明5确的战略规划、项目执行策略,甚至没有清晰的财务报表,因此不但公信力不足,难以募集资金,也常使善行后继无力,组织难以维持。 (二)整合社会资本与各种社会资源,谋求社会企业的价值活动创新 社会企业需要整合多方相
9、關利益者的關系并进行创新,最终实现有效的社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同时还要有相關制度来评估该商业模式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从商业企业的逐利性来看,社会创业应该是社会企业发展的最有利的契机。将有成功希望的产业创意发展成为有吸引力的机会应该是社会企业成功的關键环节。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环境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下,社会企业家要有创业的欲望,并根据特定的环境来开发可行的商业模式和制定适当的资源战略,以此来实现其社会企业的终极目的。 (三)建立健全社会企业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 根据我国目前社会企业发展的现状,宜尽快将促进社会企业发展提到各级政府工作的议题上来。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组织力量研究制定本地区发展社
10、会企业的战略规划或者发展纲要,探讨有關社会企业规范发展的制度框架。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可制定有關促进社会企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同时,梳理现有的制度法规,对不利于社会企业发展的规定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四)拓宽社会企业的资源来源和市场空间 要从政策上积极探索为社会企业的发展拓宽资源来源和市场空间,帮助社会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不少社会企业家会发现,他们面临6的最大问题是,在资源约束下完成大的变革,需要有资金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实践。面临的困境,不仅仅在启动初期,更多是规模扩张时所需要的资金缺口。因而整合各界资源就显得更加迫切。应鼓励商业企业为社会企业的
11、发展提供公益支持,鼓励基金会投资社会企业,加大政府支持社会企业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力度。 (五)培育和挖掘有潜质的社会企业家 大多数社会企业的创意来源始于具有创新思维、坚强毅力和深远社会目标的人,往往是他们发现新的市场机会,真正着手去实现。当外部环境发生新的变化,产生新的社会需求时,社会企业家往往会有超前的产业创意,从而创建社会企业。 社会企业家并不是通过简单培训就可以产生的,更多是来自社会底层,在社区生活并怀有强烈情感的人,同时他们又了解外部世界,具有宽阔的视野和胆识。所以从事此种支持的基金会和机构,需要深入基层,建立通畅的发掘管道,保证与具有社会企业家潜质和愿望的人士建立直接的联系。同时,建立国内的社会企业家网络,推动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六)营造社会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要从战略高度思考社会企业的未来和发展,应把社会企业作为整个社会建构的一种创新途径,发挥它兼具社会公益性和商业操作技巧的特点,推动社会创新的深入发展。 处于转型期社会的中国,全民福利、全民慈善系统尚未完全成形,需要建立社会企业,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非营7利组织和全社会,营造社会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提高社会企业的运营效率,建立健全社会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拓宽社会企业的资源来源和市场空间。 (责任编辑: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