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试述科技创新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摘 要】科学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推动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科技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跳跃或是质的转变,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三个方面的内容。科技创新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积极作用表现在: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农业生产范围,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改良农产品品种,促进新的耕作模式产生,提高了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经营、管理水平等。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两面性,科技创新也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负面作用,造成了对水土资源的污染问题。 【关键词】科技创新;两面性;农业现代化 科学技术
2、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建立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是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跳跃或是质的转变, “能够实现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改进,促使劳动力和资本效率提高” ,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的两面性,科技创新也为农业现代化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 一、科技创新的涵义及内容 (一)科技创新的涵义 所谓科技创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2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 ”第一,科技创新首先是一个过程,在一定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及现有的技术发展状况基
3、础上,新技术被开发、创造,并最终被转化、利用的实践性过程;第二,科技创新必然会以领先发展的新科学知识为指导,综合了原有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人们的认知能力、科学文化素养、管理模式等会影响到科技创新的发展;第三,科技创新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新科技成果的物质转化,也会引起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改变,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选择。 (二)科技创新的内容 一般说来,科技创新的内容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所谓知识创新就是“通过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 ”技术创新是指某一具体的技术载体,从其设计、开发到推广应用的过程,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
4、把技术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一个以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扩散这样一系列的活动。 ”所谓管理创新的,就是“针对影响企业发展成长的问题,改进原来的管理,或者探索新的出路,开创新型管理方法、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的系统活动。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酝酿和准备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理论以及新方法等,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理论知识引导,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不管是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以知识的创新和发展为前提;技术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价值集成和转化,3同时又是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物质依据
5、,是促进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动力;管理创新不仅对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起了协调与整合作用,保障技术创新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还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利用创新产品的积极性,最终使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科技创新内容的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彼此渗透,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科技创新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积极作用 社会发展和生产需求的变化会对科学技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对原有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流程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压力,科技创新正是人们在不断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基础上,对这种压力所做出的应对性的反应。因此,一种新的科技产品或工艺的出现,总是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期待相符合
6、。实践证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的积极作用,主要通过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范围的拓展、农业产量的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改变等体现出来。 (一)科技创新推动了生产工具的变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新的农业科技的应用往往直接导致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各类农机用具不断推陈出新,先是机械化农机工具的使用代替了简单的手工农业工具,把农业生产推进到机械化时期;后来在此基础上,在新的科学技术推动下,新的农机工具被不断发明、创造出来,各类先进的农机用具、机械装备等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了农业
7、生产的劳动强度,极大提4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科技创新扩大了农业生产的范围,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人们扩大了劳动范围,更多的农田被开垦出来;在新的科学技术支持下,农业生产降低了对降水等自然气候条件的依赖现象,原先不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找到了被重新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方法,人们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段加以具体规划,在山区修建梯田,宜农的种植农作物,宜林的栽植林木、果树,植林护坡、养草放牧等等,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水产养殖业通过对新技术利用获得了长足发展。科技创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协调,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有利于
8、发挥农业生产的地域优势,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益。 (三)科技创新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促成了新的耕作模式,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科技创新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实现了农作物产量的巨大飞跃,目前,良种覆盖率从 1949 年的 0.06%提高到现在 96%,粮食平均单产水平从 1949 年的 69 公斤/亩增至现在的 335 公斤/亩,粮食总产量从 1978年的 3000 亿公斤跃上了 5000 亿公斤的台阶。此外,袁隆平院士研究成功的杂交二期超级稻,亩产量近 800 公斤,大大提高了农田产出率。而且,新的农作物品种,其抗病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都显著提高。科技创新促成了塑料大棚技术、地膜覆盖技术等新的
9、耕作模式,这些新的耕作模式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为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减少病虫害、提高农业产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塑料大棚技术,从一定程度5上减少了农作物对季节的依赖,丰富了同一季节中的农产品种类,改变了农田季节性闲置问题,提高了农业收益,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产值效益。 (四)科技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对新技术的掌握是农业劳动者使用新农机工具和其它新农业产品的前提,农业科技创新只有被广大农民掌握和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只有对新的农机产品的性能、使用条件、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有了解,才能够做到正确使用。农业劳动者在对各项农机工具、农业肥料、农用药品等
10、新产品的了解过程中,不断与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相接触,掌握新技术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的过程,从而使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五)科技创新提高了农业劳动者的经营管理水平 农业生产者的知识水平的提高会使他们的认识能力提高,必然引起对农业经营以及管理理念的变化。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农业生产从家庭承包经营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转向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农业劳动者走出了专门的农业生产领域,更加注重农业生产的经营和管理,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把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三、科技创新对我国农业现代化
11、的负作用 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在给社会发展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会显示出来,科技创新给我国农业现代化带来的负面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6(一)来自工业废料的污染 主要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另外还有一些工业产品,最常见的是塑料包装盒、塑料包装袋造成的白色污染。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但是如果工业废弃物的处理措施跟不上,或是排污处理技术不成熟,工业废水、废料等得不到有效处理,就会污染当地的水土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化学肥料和农药的过度使用 化学肥料能补足土壤中的某些营养元素,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施加化学肥料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有效途
12、径,但长期使用或是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中的重金属富集,土壤酸化、土地板结,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力降低等。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喷洒到农田或作物上的农药,有 70%80%会渗透农田环境中,对水土资源及农产品造成严重的污染。 (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养殖场的牲畜粪便对水产养殖的污染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养殖场的牲畜粪便等不加处理地排放,会造成附近的河流、湖泊、池塘、浅海等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水生生物死亡。(四)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身污染问题 现代化的农业种植过程中的辅助材料,比如地膜造成的污染等。塑料地膜不易降解,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塑料中的有害物质会渗入到土壤中去,有害物质的积累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的肥力降低,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业减产。 7加强对科学技术两面性的认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的积极作用,把农产品质量、粮食安全放到首位,建设以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农业建设,继续发展新科技、加强技术监督、对人们进行科学教育,从技术因素、政策规范和人们的行为自觉等方面改善科技创新成果对农业现代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推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华.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2):102-104. 2 韩长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努力实现“三化”同步进行J.农业经济问题,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