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政治文化解析【内容摘要】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使民主观念和民主意识渗透到人民思想的最深层,以形成能有力支撑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相当必要。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属于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首先在农村基层展开,而政治文化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政治文化 农村基层民主 政治参与 政治取向 由于政治文化是与经济、政治制度紧密联系的,生长在一定思想环境中, “形成一种人类行为的基本特征,这种行为即使在其所由产生的客观条件已经消失的情况下仍能依靠某种心态结构的惰性而苟延至今”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 ,浙江人民出版社
2、 1991 年版,第 15 页。这种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的特征,因此其转变过程使缓慢而困难。而由于社会生产方式、历史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作为观念形态的政治文化也在不同的民族之间常常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下,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参与程度低下 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改变农民在传统的政治文化影响下导致的政治参与程度低下,不愿参与或不敢参与的局面。2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和“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使传统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对国家的认同。由孔
3、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礼” 、 “仁”等观念为核心,这种思想通过各种机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关系、习俗、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之中,并积淀成为一种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在农民的观念中,理想的政府就是家庭中拥有绝对权利的慈父,他们把政府作出的种种安排视为天经地义,很少要求去改变世界。台湾学者金耀基在对中国人人格特征进行分析时借用冷纳的术语,称为“闭固性人格” ,这与现代工业社会的“流动性人格”大相径庭。在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下, “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文化在农民的政治心理中形成一种心理定势顺从。依附性型政治文化残留在农民的政治信念之中,支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影响着政治
4、制度的发展,可以说是当前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过程中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 2.政治取向偏差 中国农村社会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在这个由放大的家庭所组成的社会里,家族文化始终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固有和核心成份,农民基于家族文化影响存在较大的政治取向偏差。在家族文化影响下,个人首先是处于宗法关系网包围中的人,每个社会成员由于生来是这种血缘宗法关系中的人,他们参与政治的每个行为都是为了家族的整体利益。这种放大了的血缘亲情凝固了个人的主体意识,强化了个人对家族的依附性,因而使人们缺少或失去主体意识;同时, “家国同构”的封建统治体系使这种社会状况合理化、合法化。虽说新中国几十年来多次大规模3的政治运
5、动使农村家族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谈不上根除。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一家一户的农民需要寻求社会帮助来进行农业生产,而家族成员之间的社会资本是最方便取得的,无形中增强了农民的家族意识。对村委会选举的一些个案调查的有关资料表明,农民在选举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选票投给本姓的村委会候选人。 “对他们来说,优先的不是要民主,而是要保障。 ”“小农生活是不稳定的,因此他们不得不依靠别人,要有某种“皇帝”来保护自己。 ” 费孝通:城乡和边区发展的思考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40 页.因为他们认为本姓或本族的人当选之后,亲缘关系会保障自身稳定的利益甚至带来更多收益。政治取向偏差使人们
6、的政治行为趋向自利,影响着政治制度的发展,可以说是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过程中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3.政治素质薄弱 在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背景下,农村现有的政治文化使农民缺乏有效政治参与的素质。首先使得农民公民权利、义务观念淡薄。在民主主义革命之前,中国传统社会没有类似西方自然法的观念,只有专制政治而形成“权威权利” ;也没有倡导个人权利个观点,只有“三纲五常”的家族文化。农民对政治体系所知甚少,认识不到自己在基层政治体系中的作用或是应该承担的义务。其次,农民参与意识薄弱,公民责任感不强。由于建国后长期实行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权逐级集中于少数
7、管理者手中,这抑制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使得农民在参与政治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大多数人只意识到自身是国家管理的对象,却没有认识到自身也是国家4管理主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缺乏公民责任感。因此,传统的政治文化使农民缺乏心理基础以参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成为我们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障碍。 (二)当前解决农村基层民主制度障碍的有效途径 笔者认为构建以法治型和参与型为特征的新型农村政治文化是当前解决农村基层民主制度障碍的有效途径。关于民主化进程的研究表明:“民主化必然以努力创造一种民主政治文化为开端。 ”一方面,法治政治文化把法律作为社会的最高权威,政府管理、政治制度、社会运作都应以法律为
8、依据,依法而行。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没有任何人有凌驾于法律之上,垄断公共权力的特权。另一方面,参与型政治文化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农民也是国家的主人,他们应该逐渐养成自主参与的意识,应该对于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有清醒的认识,对于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政治作用及政治能力保持较好的信心,对自己的政治责任、政治义务和政治权利有明确的认识,因而能够自主地参与基层政治管理。此外新型政治文化的构建不仅是农民主制度建设的需要,也是传统文化生存发展的需要。任何政治文化都有其历史继承,新政治文化的形成发展,可从旧政治文化中吸取合理的成份。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优
9、秀文明成果对构建新型农村政治文化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如将人民视为根本的民本思想、“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爱国精神等等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西方价值观念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而迅速扩张的时期,对传统政治文化造成极大冲击,它奉行的“个体观念” 、 “多元政治”在5人民心中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果传统文化在面临这样的挑战面前不及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针,必然由于对经济发展起到反作用而被抛弃。因此改造和升华传统政治文化,构建新型参与型政治文化不仅是农民主制度建设的需要,也是传统文化生存发展的需要。 二、新型农村政治文化的构建对基层民主建设的有益影响 农村基层民主是我国为了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
10、革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对农村进行的一种新的制度建设,内容改变国家与社会的管理模式,重新塑造农村基层政治制度。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政治需要动员农民的广泛地政治参与,而农民参与政治活动是农民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学习过程,这是农村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是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一种“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法治型政治文化,又是一种人民当家作主、公民自主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在当代中国,新型政治文化的构建和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可以提高公民的受教育水平及其文化素质,强化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意识,改变农民较为普遍地存在政治冷漠心理
11、,提升他们的参政能力,反作用于新型政治文化的建构,促进农民独立政治人格的形成。所以,在建设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过程中,以新型政治文化培养农民的独立政治人格,这既是提升人的素质的需要,也是推进政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实践中通过对农民现代民主观念的培养和完善可以改变农民的政治心理和观念。亨廷顿曾说:“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民在大规模的政治单元中参与政治和受到政6治影响的程度扩大。 ”我们应该改变几千年官僚政体灌输给中国国民的臣民意识、奴化意识、顺从意识,改变农民在漠然中接受政府的予与予求而积极参与政治实践。如对村务中任何一项权利的运作、农民对选举方式提出不同
12、意见等,都显示出农民能主动运用选举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竞争性选举中村委与部分农民发生的矛盾,都源于利益之争;不同的利益划分使人们在实践民主中为了维护个人或某家族、团体的利益而竞争之中。所以,利益要求的表达就体现和培育了农民的权利意识,而且这种意识越来越自主、自信和独立。 新型农村政治文化的构建促使农民摆脱宗族势力和血缘伦常的制约而成为独立的政治个体以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社会的转型,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经济体制市场化的深入,政治人格开始从依附型向独立自主型转变,政治人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如见于报端的“民告官” 、 “等事例逐渐增多。要使农民主制度得以健康成长,基于农民权利主体意识的培养。既然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生活成员对于政治体系的各个层面进行的一定的心理活动,通过一定的心理活动,依据自己特有的政治思想、观点和政治理想信念形成自己的政治评价标准,那么,培养农民独立的政治人格,使其知晓自己的权利义务,领会和理解政治体系各个层面的知识,对政治体系进行正确的取舍、选择,对于农民运用自身权利、参与政治管理有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军宁.民主与民主化M.商务印书馆,1999 2费孝通.城乡和边区发展的思考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73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4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