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近代烟台地区的妈祖信仰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宋代以降在东南沿海地区受到广泛崇拜,历经数百年流传,其影响不断扩大,并逐渐受到了历代朝廷的重视,被尊为上庇国家社稷、下护黎民百姓的神祗。其封号自宋代“夫人”始,至清康熙时被晋封为“天后” ,到清中后期确立了天后作为“海上女神”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影响范围也逐渐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南向北传播,南路传至广州、香港、台湾一带,北路至宁波、烟台、天津、营口等沿海地区,逐渐与当地信仰习俗融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北方妈祖信仰文化圈。 烟台地区的妈祖信仰概况及其特点 妈祖信仰北上,在山东地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印记。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山东妈祖庙,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及
2、西部运河流经地,具有依托运河和海洋的特点。妈祖庙多在明清尤其是清代修建。下文以烟台地区的妈祖信仰为例,从而分析烟台地区妈祖信仰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关联。烟台地区的妈祖信仰与烟台城市的历史息息相关,烟台福建会馆、长岛妈祖庙、蓬莱妈祖庙以及现在只剩下戏台的烟台大庙,都见证了烟台地区妈祖信仰的兴盛。 1.长岛显应宫妈祖信仰 长岛显应宫即妈祖庙,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 年) 。明崇祯元年2(1628 年)诏立官庙,由山东左都督杨国栋奉旨大规模扩建,崇祯皇帝御赐“神功济运”金匾。由于岛上建了这么一座大庙,故得名庙岛群岛。显应宫历经修葺,成为中国北方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妈祖庙,每年春天都有大量信众从各地
3、拥来参加该宫举行的春祀仪式。 岛上居民多以捕鱼为生,因此保佑航海平安之海上女神就成为了岛上居民笃信之神,逐渐在长岛地区形成了妈祖信仰圈。 2.烟台福建会馆妈祖信仰 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南北船帮、商贾集结于此,成为北方最为重要的商贸码头之一。福建商人为了扩大同北方的贸易往来,于光绪十年(1884 年)开始动工修建福建会馆,前后耗时 22 年,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竣工。会馆修建所需银两均由福建船商筹措,建筑所需木、石构件均于泉州采制并雕刻,再由海上运输至烟台组装而成,是一座原汁原味的闽南风格的古建筑群。会馆建成后,成为了福建同乡于异乡祭祀妈祖的场所。会馆内供奉的妈祖神位,为湄洲妈祖庙分
4、灵而来。1996年,烟台福建会馆(天后行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集雕刻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天后行宫,成为每个烟台人心中的骄傲。 烟台福建会馆的修建,见证了烟台开埠后南北贸易往来兴盛的历史。开埠后的烟台聚集了大量来自广东和福建的商人,来自福建的妈祖在烟台落座,既是对福建商人的心灵慰藉,也护佑着这里的船只与百姓。 福建会馆作为妈祖行宫,将妈祖文化传播给了这里的民众,每年来自海峡两岸的妈祖信众在这里祭祀这位海上女神。2012 年 9 月 22 日,来3自台湾朝天宫的妈祖神像在烟台福建会馆落座,以往福建会馆是只有妈祖神位的天后行宫,来自台湾的妈祖神像落座烟台福建会馆,为
5、海峡两岸妈祖信仰与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机,必会促进烟台地区妈祖信仰的发展。 3.烟台大庙妈祖信仰 在近代烟台地区,还有一座已经被拆毁但还存在于民众记忆中的妈祖庙,即老烟台的大庙。大庙不是单一祭祀妈祖的庙宇,而是“龙王庙”“海神庙”和“天后宫”三庙合一的“多神庙” ,故称为“大庙” 。烟台大庙原坐落在北大西街西段路北(现烟台市群众艺术馆旧馆址) 。明初,这里的数十家渔民为祈求出海捕鱼平安,集资在海边修建了两间草屋供奉海神娘娘。清雍正年间又进行了小规模重修扩建。这时的芝罘湾已成为中国北方海上运输和捕捞的重要港口。当时,广州、福建、宁波等外地商船往来频繁,贸易兴隆,前来供奉海神娘娘的人随之增加。清中
6、期,烟台商家、船帮、渔户共同捐款,按庙宇规制建起一座二进式的大庙。到了道光年问,以大庙为中心,形成了商业中心,商户有一千余家。大庙还是“烟台街”的文化中心,每逢春节、元宵节、中元节及海神圣诞、仙逝之日,这里都要举行庙会,热闹非凡,是老烟台人历史记忆中民俗活动最具有市井风格的妈祖庙。 北方妈祖信仰圈的形成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联 烟台地区的妈祖信仰,笔者将其分为三类。其一是以长岛妈祖庙为代表的类型,经过官方诏立,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因其岛民多为渔民,信奉妈祖的习俗通过代代相传,在其地域范围内根深蒂固,对于妈祖的4信仰通过民间自发力量,自下而上地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进一步的推广,形成了妈祖信仰圈,并通过各
7、种自发活动不断扩大信仰圈范围。其二,以烟台福建会馆为例,福建会馆为福建商人集资兴建,成为福建商人在异乡祭祀妈祖的场所,在妈祖信仰中,其最初具有的是祭祀圈的特质,有针对性地为以地域结合成的人群组织服务,具有地缘性质,其虽身处北方,却在内容和形式上传承着南方妈祖的信仰体系。1996 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在这座具有闽南风格的妈祖行宫中,通过举办妈祖诞辰祭日暨妈祖文化节的方式,运用官方的力量推动着妈祖信仰的传播与发展。其三,以老烟台的大庙为例,是一种由民间祭祀形成的庙宇,大庙所代表的妈祖信仰是草根阶层民众自发形成的信仰类型,后来,在大庙周围出现了各种集市和商行,并逐渐演变为商业街。烟台城
8、市的形成期,最繁华热闹的地段就数大庙这里,民间白发组织的信仰国的形成对烟台城市发展和布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官方、商贾、民众在烟台地区妈祖信仰中的作用与地位 在妈祖信仰北上烟台的过程中,来自商贾、官方以及民众的推动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官方力量的提倡和推动、商贾的财力支持以及民众自发的信仰组织的形式,形成了一种三者合一的力量,推动了近代烟台地区妈祖信仰的发展。正是这三种力量的融合,造就了北方妈祖信仰的独特性质。 1.官方力量作用下的妈祖信仰 宋、元、明、清历代朝廷对于妈祖信仰都采取了鼓励其传播并予以利用的政策。各个历史时期,官方统治者出于不同的目的宣扬和推崇妈5祖信仰。元统治者是为了解决北方的
9、粮食问题,主要在进行南粮北调的大规模海运、漕运方面推崇妈祖信仰;明统治者主要在出使外国和对外贸易方面推崇妈祖信仰。因而,元代妈祖信仰传播的特点是因漕运而向北方传播,明代主要在南京及长江下游和闽、浙、粤等贸易港口一带兴盛起来,清代宣扬最多的是在海上军事活动中得到妈祖助力。航海时要祈求妈祖保佑平安,因此什么地方的海上船只来往多,那里的妈祖信仰就最为兴盛。清代不论是官方或是民间,闽台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台湾海峡两岸之间的海上交通也变得频繁起来。清政府曾经一度大力推广妈祖信仰。清朝灭亡后,直到上世纪 70 年代,在中国大陆,妈祖信仰在有些地方虽然也受到官方的一些支持,但基本上是靠民间人士募捐或摊派费
10、用,以举行大的祭典或修葺庙宇。改革开放后,民俗活动逐渐复兴,各地出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局面,在官方力量的推动中,如何定位妈祖信仰,如何在民众自发自觉的信仰圈内发展妈祖信仰是仍需我们探讨的问题。 2.商贾对烟台地区妈祖信仰传播的作用 福建商人尤其是沿海商人,出海经商航行在南海、台湾海峡、东海、黄海等海域,对于变幻莫测的海洋现象根本无法以科学的方法得到合理的解释,对于神秘的自然力量只能借助神灵的力量来克制,妈祖就成为他们所依赖的海中女神。福建商人所到之处或修建妈祖庙宇,或向妈祖庙许愿奉献财物。至北宋末年,妈祖信仰已在山东半岛民间传播开来。 3.民众在妈祖信仰兴盛中的作用 任何信仰的根基都在信众
11、,妈祖是起源于福建的海上女神,其传播6至烟台地区以来,受到了烟台民众的广泛支持。在近代以前,烟台沿海渔村对于保护航行平安的妈祖笃信有加,自发地形成了信仰妈祖的信仰圈,并把供奉妈祖的大庙变为其经济活动的中心,通过祭祀、集会等活动形式,围绕大庙所在之地,完全由民众活动形成了烟台地区最早最繁华的街市,带来了商业与渔业的繁盛,从而为妈祖信仰在此地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民众的自发性和自觉性,大多是从功利主义出发,选取对其有利的信仰体系,通过地缘或者业缘结成一定的人群组织,从而在根本上推动和促进了妈祖信仰在近代烟台地区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生产的变化,烟台由渔村变为城市后,民众多不再从事渔业活动,妈祖信仰失去了许多通过业缘而结合的人群组织,如今烟台地区的妈祖信仰如何在民众心中代代传承,形成自发自觉的信仰组织,除了地域性的联系和心理的认同,我们还需要挖掘和思考更多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妈祖信仰兴盛不衰寻找来自基层的推动力。 作者单位:烟台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