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桦甸市溜河隐爆角砾岩型金矿体特征及找矿认识【摘要】 通过对吉林省桦甸市溜河太古宙高级变质区内三道溜河大架金矿床、六批叶金矿床及头道溜河头道岔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的分析,总结了区内金矿地质特征和找矿认识。 【关键词】 桦甸市溜河 高级变质区 金矿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找矿认识 中图分类号:TD177 文献标识码: A 溜河高级变质区与夹皮沟金矿田毗邻,是夹皮沟金矿成矿带南侧又一重要的产金区;随着地质勘查工作及采矿工作的深入,太古宙高级变质区内无中大型金矿的地质认识受到了冲击;经大量野外地质勘查和综合分析等工作,对溜河地区金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远景评价等研究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是六批叶和大架沟
2、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发现,进而证明在太古宙高级变质区内也可以找到中大型金矿床。 1 矿体特征 此矿体赋存在号角砾岩内,目前掌握金银矿化主要在 1-8 号勘探线之间的角砾岩体内富集,深部存在较明显的两个赋矿标高。a:地表至480m 标高矿化富集带,矿化较强,矿化局部富集呈宽大(最宽 13m)透镜体状,深部为脉状矿体产出,品位 Au:0.510-6-20.610-6;b:350m 标高向下矿化富集带,现呈枝脉状矿体产出,品位Au:0.510-6-5.8910-6。 号角砾岩内及附近地表已发现、-1 不同类型金矿体;深部发现-1-1 角砾岩体金(银)矿体。主要金(银)矿体特征如下: 1.1 号金矿体
3、含石英脉破碎带型:矿体位于 V 号角砾岩体 NW 侧,震裂二长花岗岩的矿化带中,地表由 TCV7/03、TCV2/03 号探槽控制。矿化带控制延长200 米,深 170 米,平均水平厚度 1.28 米。总体走向 30,倾向 SE、倾角 80-85。矿体地表推长 115 米,水平厚度 1.20 米,矿体产状与矿化带相同,平均品位金 26.0910-6,银:230.0010-6。深部由 CD水平坑道和 ZKV-1、ZKV-3 号钻孔控制,表现为深部矿花带规模稳定,但矿体品位变化大,沿脉坑道(35 米)金品位均小于 0.310-6,钻孔内没又见到该矿体。矿体围岩上盘为强硅化震裂二长花岗岩,下盘为震裂
4、的细粒闪长岩脉。围岩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和轻微的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矿石为团块状细脉浸染状、蜂窝状、粉末状的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 1.2-1 号金矿体 矿体产于 1-6 号勘探线之间的震碎角砾岩内的呈弧矿化带中。矿体就赋存于该矿化带的南西段,为矿区的主矿体,占区内估算资源储量的76,矿体地表由 TCV5/1、TCV1/2、TCV4/03、TCV9/03、TCV5/03 号探槽控制,深部由 ZKV-1、ZKV-2、ZKV-3、ZK0-1、 ZK2-4-1、ZK2-4-1、ZK2-1 号 7 个钻孔和 CD水平坑道控制。矿体地表和坑道呈不规则“半环状”状,深部钻孔呈枝脉状,沿
5、走向或倾向有膨大、狭缩、分枝现象,矿体厚度变化较大在 14.0-0.7m 之间,已控制深部矿体长 130m,延深 185m,平均水平厚度 4.77m,厚度变化系数 155%,属不稳定型。平均金品位 5.0410-6,银 52.1610-6(坑道 40m 中段控制到 0-2 线矿体长 65.0m,矿体平均厚 6.52m,金最高品位 22.010-6、银最高品位405.010-6,金平均品位 5.1910-6、银平均品位 58.5810-6) ,矿体总体走向 NE、倾向 SE、倾角 75-80。赋矿围岩为主要为二长花岗质角砾岩,局部见有闪长质角砾岩、辉长辉绿质角砾岩或伴有流纹岩脉。蚀变主要为硅化、
6、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金属矿物主要为呈细脉“浸染”状、 “团块”状黄铁矿、磁铁矿、偶见方铅矿化、黄铜矿,地表见褐铁矿化,属隐爆角砾岩型金矿。 1.3-1-1 号金矿体 盲矿体与-1 号金矿体赋存在同矿化带中,赋矿标高 300-450m 之间,由 ZK0-2-3、ZK4-3、ZK8-2、ZK-5 号钻孔控制,矿体呈“透镜体”状,深部总体走向 30,倾向 SE,倾角 6570。控制深部延长 185m、延深 130m,平均水平厚度 1.5m,厚度变化系数 0.86,属不稳定型。平均金品位 5.0410-6,银 52.1610-6,赋矿围岩为二长花岗质角砾岩,矿化特征与-1 号矿体相同。 2.找矿认识
7、溜河高级变质区内金矿找矿工作程度较低,找矿潜力很大。通过总结分析,认为下列地段有较大的找矿资源潜力 2.1 三道溜河六批叶沟金矿床的两延和矿体两侧平行部位,尤其是对钾质花岗岩(r)附近的剪切带深部找矿。 2.2 三道溜河冰湖沟 NE 向韧性剪切带的 SW 延长部及其两侧次级构造带上的 Au、Ag 元素异常,同时考虑该矿床的极化率异常分布特征,寻找深部隐伏矿体。 2.3 头道溜河头道岔金矿床的东西延长部,在 EW 向韧性剪切带滨河区段已发现多条金矿体,继续开展工作,有可能发现中型规模的金矿床。2.4 在三道溜河碱草沟二道溜河碱草沟已发现与头道溜河 EW 向平行的韧性剪切带,且在二、三道溜河碱草沟
8、分水岭附近发现较集中的Au、Ag 元素异常和 3 条规模较小的金矿体,继续深入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将会发现一定规模的金矿床。 2.5 三道溜河 NW 向韧性剪切带与爬犁沟近 EW 向构造交汇部的酸性熔结凝灰岩附近,既有砂金采掘迹,又有较好的土壤地球化学 Au、Ag 元素异常,具有较好的找矿资源潜力。 结 语 溜河地区金矿产出地质环境及其地质特征在太古代高级变质区有一定代表性,并突破了“太古宙高级变质区内无大矿的传统观念” 。金矿床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特征明显,与印支期岩浆活动及脉岩有时空成因联系。通过多年地质勘查,发现要对钾质花岗岩附近的剪切带做更详细的工作。大架金矿、冰湖沟金矿和头道岔金矿有相似的成矿地质环境多处,若按上述找矿方向为找矿切入点,及时把物探和化探以及地质结合运用,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找矿效果。 参考文献 1. 吕建生等, 辽北-吉南早前寒武纪地质与金矿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2. 刘大瞻等, 吉林省金银别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 ,长春,区域地质调查所,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