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业苗木质量检验和控制摘要:重视对苗木的质量检验,不仅能提高苗木的存活率,更能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林业苗木质量;检验;控制 重视对苗木的质量检验,不仅能提高苗木的存活率,更能提高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DF4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是指在造林中,以最低成本来实现造林营林的目标程度。达到目标的,说明苗木的质量合格。苗木质量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优质苗木必须遗传品质优良,需具有速生、丰产、抗病虫害等特殊性。其次,苗木必须是壮苗。通常从苗木的形态指标来衡量壮苗。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壮苗进行衡量:苗木通直,色泽正常,充分木质化, (比如核桃、香椿、喜树、楸树等)无机械
2、损伤,无检疫对象,无病虫害,萌芽力弱的针叶树苗木顶芽发育饱满、健壮;嫁接苗接合牢固,愈合良好,顶呀发育饱满。一般都是根据林木种苗技术标准国标和各省的省标来评定。科学评定苗木质量需要综合地考虑这两个方面,坚持以多指标、多动态的评定原则对苗木进行评定。 2 林业苗木质量的检验 2.1 苗木的生理方面 林业苗木的生理状况,如苗木的水势、根系的生长潜力以及顶芽的饱满程度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造林效果。 2.1.1 苗木水势 苗木的活力状况取决于其体内的水分状况,苗木的水势能直接反映苗木体内的水分状况,间接反映苗木的活力。目前,有专家经过实验研究得出:苗木较少的水势变化能较大幅度地改变苗木根系的活力。因
3、而,在苗木起苗、包装、储藏、运输以及造林的全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苗木的水分需要。目前,用压力室测定苗木水势是非常的简便、可靠的。 2.1.2 苗木的根系生长潜力 不同的树种、不同的苗木类型、大小,其水分状况、根、茎、叶、芽以及苗木生长发育的阶段均不同,苗木的新根生长潜力也相对不同。由此可见,根据新根生长潜力评定苗木的活力是最为可靠的。 2.1.3 顶芽的饱满程度 苗木有无顶芽及顶芽饱满程度对苗木生根、萌芽能力有较大的影响。例如,油松、樟子松,无顶芽的苗木,其生根能力较弱。 2.2 苗木的地理种源 通常,在对苗木质量评定时,最关键的判断苗木是否是合适的地理种源、是否是遗传品质优良,以这两个标准来
4、评定苗木的质量,通过对种源本身的遗传品质进行了解调查,这是任何形态指标无法代替的。在适宜的地理种源区内,选择优良种源区的种子育苗是前提,这样才能生产出速生丰产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的种苗选择,必须做好定点采种、育苗、供应。 2.3 苗木的形态指标 利用苗木的形态指标能够快速的对苗木质量进行评定。如下,笔者介绍几种容易操作及观察的苗木形态评价指标。 2.3.1 苗高指标 地茎到顶芽的苗木长度为苗木的高度。兴安落叶松的种苗苗高就要求在 15cm 以上,换床苗则要 30cm 以上。圃地中,矮小的种苗一般都是品种差的苗木,其抗逆性差,缓苗期长。但并非苗木越高越好,由于育苗时的各种因素导致苗木边长变细,
5、这也属于弱苗。 2.3.2 地径指标 苗木的主干靠近地面处的粗度,是苗木地上与地下部分的分界线,这就是苗木的地径指标。其与苗木的根系发育状况、根系重量等其他质量指标相互联系,能较全面地反映苗木质量。一般,在保证苗高与育龄的协调关系后,地径越粗壮的苗木,质量越好,造林成活率相对较高。 3 不同时期苗木的质量控制 苗木质量的控制在苗木不同成长时期,所采取的措施均不一样,以下做简要说明。 3.1 成活期 在苗木的成活期,主要表现为:出苗早且密,苗木生根。在这个时期,必须要选用优良种源区的种子,按照种子的大小,做分级播种,这样可提高苗木生长的均匀度。营养繁殖苗的种条则要在优良的单株上采集下来,进而做好
6、浸种的工作,促进种子的发芽。在幼苗出土前,对它的灌溉要适当控制,一般以土壤不板结,地皮表面湿润即可。播种育苗后,则用塑料薄膜盖住,以提高地面温度,保持苗种所需的水分,促使苗种尽早破土。针对不同树种,采用地床、高床来育苗,如油松的育苗则要采用高床培养。 3.2 幼苗期 幼苗期的苗木抗灾害能力极小,易死亡。因而,护苗工作一定要细致。一般,会定期地进行灌水蹲苗,还可对幼苗做切根,促进幼苗的根系生长,提高吸收水分及营养的能力。 3.3 生长期 苗木的生长初期,其根系已经较为发达,生长速度增快,对各种肥料的敏感度增强。因而,要保证苗木光照需要,以促进苗木生根。苗木的水肥供给量同样也要保证,为苗木的成长提
7、供营养。适当地给苗木松土、除草,为苗木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3.4 速生期 速生期的苗木生长最快,需求量最大。因而,应按需要按比例的为苗木施肥,控制水量的投入。一般以磷、氮肥为主,控制苗木过高生长,提高其抗逆性。 3.5 硬化期 切根是苗木硬化期的主要工作。这样可避免主根过长,根系过于发达。水分的控制也要做好,为起苗做准备。 3.6 出圃期 苗木出圃包括起苗、包装、储藏及运输等几方面的工作。每一个方面的工作要控制得当,如对根须的保护、包装要全面、保证水分等等。这样才能保证苗木的质量及合格苗的产量。 4 提高苗木质量的措施 4.1 创优造林效果必须适地选苗 适地选苗首先要求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
8、分类进行调查,明确其适宜的树种、种源和生态类型,然后选择年龄、大小、生理状况、类型等条件都最适宜该立地条件的苗木进行造林。不同的育苗方式对同一种苗木的形态和生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使苗木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苗木的特长,必须采用适地适苗,以使苗木更好地适应造林地立地条件。同时,苗圃可以根据造林设计时对苗木类型、年龄、大小和生理特性提出的要求,进行定向培育苗木,从而为造林提供有针对性的合格苗木,以为达到较好的造林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苗木质量决定其对造林地的适应程度。因此,要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对苗木质量进行评价,首先要选择适宜的苗木类型,其次要有侧重地选择苗木形态指标,最后确定苗
9、木生理指标。 4.2 多指标综合评价苗木质量 在苗木生长条件正常的情况下,种子质量、形态指标、苗木类型和年龄、苗木生理状况、苗木活力表现等指标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如果苗木处于干旱、寒冷、营养缺乏等非正常条件下,检测结果无法全面体现苗木质量,只是苗木在某一方面的反映。因此,必须采用多指标、多方面对苗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4.3 苗木质量的动态性及质量评价的阶段性 4.3.1 起苗前 起苗前,为了使造林苗木达到规定标准,应建立株高、地径、根系、矿质元素含量标准曲线,据此进行科一学育苗,在苗木各项指标达标后便可起苗。应掌握所育苗木的 RGP 年变化规律,选择 RGP 达到最高时起苗,以保证苗木具有较
10、高的活力和较强的抗逆性。 4.3.2 出圃前 出圃前,苗木分级的依据是苗高、地径和根系生长情况。如果分级后立即出圃,则只需对苗木活力进行保护即可,不必测定生理指标。如果出圃前需要贮藏,为了防止苗木霉烂、贮存物质消耗过多或失水死亡等,出圃前应测定苗木活力,同时掌握其种源情况。 4.3.3 造林前 出圃后至造林前,要抽查苗木水势或导电能力,保持苗木的完整性,防止苗木水分丧失、霉烂、受损。 4.4 建立苗木质量调控体系 现行的苗木质量调控体系的一大缺陷就是其评估对象只针对已生产出的成苗。要改善这一状况,就要在育苗阶段对苗木进行质量控制,通过调节苗圃环境及育苗技术来调控苗木生理和形态。 苗木质量管理必
11、须从苗木质量评价转变为苗木质量调控。美国林学家提出目标苗木的概念,即将苗木的形态、生理特性以数量化的形式与保证造林成功联系起来,使苗圃能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生产出合格的苗木,以促进造林成活。 建立苗木质量调控体系,首先要研究各种育苗技术对苗木形态、木生理、活力、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作用,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进行苗木质量分阶段目标管理(即苗木在各阶段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指标),实施最佳管理措施,使所产苗木符合规格。 5 总结 综上所述,苗木生长不同阶段的工作均要做好,要坚持采用先进育苗手段,做好苗木质量评定及控制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速生丰产的造林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刚.园林城市的建设与管理J.科技信息.2008,(1). 2 王霞.浅谈林业苗木质量评定J.现代园艺.2009,(12). 3 王印肖,田冬.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J.河北林业科技.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