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建设教育强规划.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77162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江建设教育强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平江建设教育强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平江建设教育强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平江县建设教育强县规划 平江县人民政府 目 录 一、建设教育强县的基础 1、基础条件与优势 2、主要困难与问题 3、发 展形势与要求 二、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2、发展思路 3、发展目标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义务教育趋于均衡,各类教育更加协调 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服务功能更加增强 三、主要任务与要求 1、协调各类教育发展,构建现代教育体系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优良工作团队 4、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5、加大教育投 入力度,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6、积极推进依法治教,形成教育支持体系 四、主要保障措施 1、

2、组织保障 2、制度保障 2 平江县建设教育强县规划 ( 2008 2015年)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和中共岳阳市委、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教育强县”战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为促进平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根据中共平江县委、平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教育强县的基础 1、基础条件与优势 长期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县国民素质提高、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建设教育强县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基础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 。 1998年实现了“普九”目标以后,开始实施高水平、高质量的“普九”工程,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布局进一步得到优化,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农村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高中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教学设施配备或预留设置、学位数量等已基本达到普及的要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实 现了历史性跨越,已建成省、市级示范高中各 1所。 学前教育具备了一定基础。 一 年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城3 镇三年学前教育入园率在 90%以上,农村三年学前教育也已起步,正进入良好的发展时期。 职业教育具备良好的发展势头。 “十五”期间,我县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现有职

4、业高中 6 所,其中县职业技术学校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能力不断加强 ,成人教育与农民教育稳步发展。 教育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力量办学得到较大发展,民办教育已成为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新生力量。基础教育坚持实 施以县为主的办学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收费秩序得到有效整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全县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全员聘用、竞聘上岗的激励机制初步形成;教师教育与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全县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 99%、 93.5%和 88.6%。 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基础条件逐步得

5、到改善。 2007年全县教育经费总投入达 18311 万元,比 2006 年增长30.78 %。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月发放。小学生均建筑面积达到了 8.7 平方米。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中 职国家助学金发放和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全面落实到位。 依法治教力度加大,教育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建立了教育执法检查制度和学校检查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健全了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学校依法治教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教育环境更趋和谐,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增大,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明显提升。 4 2、主要困难与问题 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 义务教育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

6、际之间办学水平存在差距;城镇教育资源相对紧张,中小学大班额现象较为突出。学前教育与发展要求有差距,幼儿入园率与要求 还有一定距离 ;农村三年学前教育相对滞后,办园还不够规范 ,一年学前教育还存在一定规模的学前班形式。高中教育的潜能发挥还不充分,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前瞻性政策措施还需要认真探索和不断增强。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与发展要求相比还显不足,办学条件整体水平偏低 。我县各类学校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教学设备设施器材、图书馆室建设、体育场地等办学条件指标,大多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新一轮危房改造任务繁重,合格学校建设压力大。应征收用于教育的经费、财政配套的教师住房公积金等机制还有待

7、进一步完善。 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 盾。 教师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地区分布还不均衡 ,农村小学音、体、美和英语、计算机、理科教师数量与质量都还未达到要求。 、发展形势与要求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建设和谐平江,要求教育实现新的发展。 人民群众对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为实现教育多层次、多样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教育协调均衡发展,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公平。突出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5 强化教育的前瞻性和服务性,是 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打造实力平江,建设魅

8、力家园,要求教育更好地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不断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发展经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平江快速崛起战略目标,需要教育培养大量多层次、多类型的建设者,只有通过建设教育强县才能实现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的转变,依托人才实现富民强县目标。 就学人口结构变动对教育的新需求,要求进一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十一五”期间,我县学龄前儿童和小学学龄人口逐年增加,初中学龄人口下降,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在“十一五”后期下降较快。同时,劳动年龄人口持 续增长,老龄人口基数较大,农村女性劳动力比例较高,对成人继续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和老年教育的需求不断上升。这些都需要我们根据人口变

9、化趋势,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积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二、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为重点,以协调发展为核心,以全民兴教为动力,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努力构建体制富有活力、水平适度超前、结构基本合理、总量相对充足、内涵和谐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现代教育 体系。为“基础先行,工业主导、旅游活县、产业富民、打造实力平江,建设魅力家园”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培养高素质建设者。 2、发展思路 6 通过八年的努力,着力解决目前我县教育所面临的均衡

10、发展、教育质量与整体水平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更好地为我县经济社会服务等重大问题,形成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和教育发展支持体系,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教育强县,整体推进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优先发展原则。 按照适度超前的要求,正确处理教育发展的 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统筹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坚持重点突破原则。 紧紧围绕教育强县的目标和规划,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教育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性工作,着力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加快发展步伐

11、。 坚持教育公平原则。 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发展的根本要求,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开展合格学校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平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 坚持创新发展原则。 一切从实 际出发,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发展措施,深化教育改革,不断积累和创造平江教育特色和优势,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教育强县之路。 坚持分步推进原则。 针对县内不同乡镇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状况,分类规划指导、分步实施,努力推进全县教育协调发展。 2012年,城关、安定、伍市、向家建成教育强乡(镇);2013 年,三阳、三市、加义、长寿、黄金、南江、童市、瓮江建成教育强乡(镇); 201

12、4 年,思村、咏生、南桥、龙门、7 木金、大坪、冬塔、板江、梅仙、岑川、余坪、浯口建成教育强乡(镇); 2015年,大洲、三墩、虹桥建成教育强 乡(镇)。 3、发展目标 教育强县建设总的目标是:基础教育质量和整体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培训条件能基本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形成数控模具人才培养基地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基本建立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生均教育资源占有量达省平均水平,教育信息化程度提高;城乡教育差距缩小,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到 2010年,全

13、县 35 岁幼儿入园率达 65%以上;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 率分别达 99.5%和 97%以上,有学习能力的三残适龄人口入学率达 7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左右;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 2%左右,小学年辍学率控制在 0.5%以下;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 95%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率达 80%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新增从业人员受教育年限达 13年以上。 到 2015 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县 35 岁幼儿入园率达 75%以上。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完成率达 97%以上;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 100%和 98%以上,小学毕业生

14、 100%升入初中,有学习能力的三残人口入学率达 82%以上;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 1.5%以下,小学辍学率控制在 0.2%以下。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8 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比例达 85%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达 90%以上。 85%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合格学校标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大幅提升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初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网络,新增从业人员受教育年限达 15 年以上。 义务教育趋于均衡,各类教育更加协调 以布局调整为契 机,以合格学校建设为重点,促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趋于均衡。到 2

15、010 年,初中、乡镇中心小学、完小的合格学校分别占总数的 20%、 30%、 5%;到 2012 年,分别占总数的 40%、 60%、 10%; 2015 年,合格学校占学校总数的 85%以上。 2010 年,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整合到位; 2012年,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合格学校标准; 2015年,每个乡镇建成卫星接收或宽带接入的多媒体教室,所有农村小学建立接收点。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 97%以上。 以政府办园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促进学前教育健康、规范、快速发展。引导、 鼓励、支持现有城镇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提升办园水平,努力向规范、示范幼儿园发展。全面统筹、科学规划农村、乡镇幼儿

16、园的发展,通过政府引导、鼓励社会广泛参与,积极发展合格幼儿园,使学前教育有较大发展,达到省定教育强县要求。到 2012年,50%以上的乡镇建成一所公办的合格幼儿园,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大部分转入与小学分离的规范幼儿园;三年学前教育的毛入学率达 70%以上;到 2015年,全面形成以政府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教育相结合的幼儿教育体系,三年学前教育入园率在 75%以上。 9 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形 成办学特色为目标,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稳妥、优质发展。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学校建设,优化配套设施配备,建设二所省级示范学校,二所市级示范学校;消除学校建设负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

17、 2012年达 80%以上, 2015年达 85%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高、职高的比例大体相当。 以职业学校为龙头,以转移劳动力培训为重点,促进职业教育务实有效发展。政府在引导、鼓励的同时,根据市场规律、人才需求,整合现有职业学校资源,做大做强县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其它职业学校;支持职业学校打造特色专业,推出精品课程;以职校为主形成青 少年职业培训基体。依托乡镇农校,大力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出台措施鼓励企业加强在岗轮训、岗前培训;组织劳动、科技等部门对下岗职工进行转岗培训。 成人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形成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衔接,多层次、多形式的终身教育体系。每年培

18、训农村劳动力达到 5 万人次以上,培训城镇在职职工 2000 人次以上,培训下岗失业人员 1000 人次以上,建设 3 所省级示范性乡镇农校。到 2015 年,全县 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 14 年。 民办教育以学前教育、职业教育 为重点,积极发展民办成人教育,形成多元教育和谐发展格局。到 2015年,民办幼儿园数和在园幼儿数占总数的 60%以上,职业教育以民办为主,在校人数占总数的 60%以上;民办成人教育规模与数量快速发展,成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10 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服务功能更加增强 办学条件特别是配套设施、信息化水平明显提

19、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普遍提高。到 2012 年, 40%的初中、60%的中心小学、 10%的完小具备省合格学校建设标准的校园规划、校舍、配置设施设备器材、藏书、图书馆室、体育场地、功能室;到 2015 年 ,全县 85%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到省合格学校建设标准。完善高中配套建设。到 2015 年,普通高中基本具备配套的办学条件;职业高中特色专业、品牌课程实验室、训练场地建设达同类先进水平。规范幼儿园建设,以每年 7 12%的比例建设规范幼儿园,力争到 2015,全县幼儿园建设基本达到规范要求。 信息化建设快速提升。以电子政务为龙头,以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全面建设县校教

20、育网络,逐步实现全县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师 资水平明显提升。 教师学历合格率普遍提高。到 2012年,农村幼儿教师应达到中等幼儿教育或中等师范教育毕业及以上学历,并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 80%;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 80%;高中阶段教师本科学历达 100%,其中研究生学历达 5%;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 30%以上。 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增加。到 2012 年,分别培养省、市、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30、 100、 1000 名。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人数达全省平均水平。 校长队伍素质增强。中心小学以上校长参加省、市培训率达 100%,建立一支政治过 硬、道德高尚、素质优良的校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信息网络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