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彭白公路选线.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71926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新彭白公路选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新彭白公路选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新彭白公路选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新彭白公路选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新彭白公路选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析新彭白公路选线内容摘要:西部地区工程建设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为了贯彻“安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便要求路线设计人员在理念上有新的突破,对高等级公路选线各制约因素如地形、地物、生态环境等有充分的认识。高度重视总体设计,进行多方案比选、科学决策。本文通过对新彭白公路项目工程事例为依托,探讨在平原区、丘陵区及中低山区高等级公路的选线设计思路,以便提升设计理念,提高路线设计水平。 关 键 词:新彭白公路;选线设计;方案比选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 A 路线作为“龙头”专业,在公路勘察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技术经济的合理性,而且会影响到施工的难易程度、日常养

2、护维修成本和行车安全等。因此,高等级公路选线设计,要全面、客观地分析项目所处地形、地质和环境条件及其影响,这对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障车辆安全,提高运营舒适性,使其与周围环境能够很好地融合地一起具有重要作用。 1、工程概况 新彭(州)白(水河)公路位于成都平原与盆周西北龙门山地过渡地带的彭州市。随着关口水库(成都第二备用水源地)的建设,原彭白公路将被部分(丹景山至通济段)淹没和中断,急需要修建新彭白公路以解决旅游通道及过境车辆通行问题。项目起于牡丹大道西延线(在建)与彭郫路(在建)相交处,经致和、丽春、隆丰、桂花、磁峰、通济等乡镇,止于通济镇桥楼村,全长 39.4631km。路面采

3、用沥青砼路面,桥涵荷载等级:公路级,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其中,起点(K0+000)八五四厂(K18+826) ,长 18.14241km,设计速度采用 80 公里/小时,路基宽18 米;八五四厂(K18+826)通济镇桥楼村(K40+091.57) ,长21.3207km,设计速度采用 60 公里/小时,路基宽 12 米。路线穿越的主要河流有人民渠、土溪河和湔江等;主要公路有彭郫路、温彭路、省道106 线、彭灌路、原彭白路等;铁路有青灌铁路。 2、地形、地貌 工程区所在地区属成都平原、龙门山脉山前丘陵区与中低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其中 K0K13 段为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高差03m;K1

4、3K19 为山前浅丘陵区,地形高差一般在 3060m,地表横坡1030;K19止点为山岭区,地形高差 100400m,地表横坡一般在2060,地形起伏大,山峦重迭。 3、路线选择的总体考虑 本项目作为彭州市的旅游及过境通道,在总体设计上路线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1)定位 本项目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的彭州市,区域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越,重丘及山区已退耕还林,植被覆盖率达到 90%以上,水土保持良好;平坝区土地肥沃,农业经济发达,人口分布密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岷江及沱江流域属于长江防护林工程重点区域,对本项目建设的节约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沿线旅游资源丰富

5、,是重要的旅游干线公路。经本公路可到达有“避暑胜地” 、“天然空调”著称的九峰山银厂沟风景区,有以观赏既雍容华贵又野趣盎然牡丹为主的丹景山风景区。在 K24K28 段土溪河两岸竹林茂密,将被规划打造成“竹海通道” 。因此,本项目是一条旅游、生态之路! (2)建设目标 本项目设计速度标准为 60 km/h、80km/h,路线技术标准高、工程规模较大。勘察设计时根据路线走向,结合沿线城镇、人群聚居区以及水文、地形等自然条件,精心选线,合理运用技术指标,作到平坝区、丘陵及山区指标均衡,设计速度 80km/h 与 60km/h 自然、顺适过渡。将公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建设成一条高速舒适、行游宜人的公

6、路,让人产生一种“车在林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3)设计理念 以“功能为主线、安全为核心,以人为本,合理采用工程技术标准,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协调处理环保、经济、美观的关系,确保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 (4)设计原则 路线方案满足关口水库规划和建设,路线方案布设满足关口水库设计水位,与周围环境、地形协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合理利用现有机耕道路,尽量少占农田,保护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处理好路线与沿线交叉道路的关系,为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保证道路使用功能。 合理采用技术标准,降低工程规模。 (5)起点至八五四厂段近期实施方案及远期的设计

7、预留方案 根据交通量预测成果,在进行通行能力验算后,本项目起点(K0+000)至八五四厂(K18+826)段,将在建成约十余年后进行拓宽,改建成路基宽24.5m 的一级公路。基于该种情况,我们还对该段作了如下考虑。 路线平、纵指标上按一级公路设计。路线与温彭路等交通量大的公路交叉处其指标按互通指标进行设计,近期由于交通量及资金筹措问题,均采取平面交叉,信号控制的管理方式。 路基和桥涵的设计频率也按一级公路考虑。 路线下穿青灌铁路时,铁路桥设计按公路远景规划路基 24.5m 一次建成考虑。 考虑到桥梁、涵洞今后加宽,桥梁宽度按 24.5m 宽一次建成,涵洞宽度与现阶段的路基宽度相一致。由于桥梁和

8、路基两者宽度近期不统一,需采取交通工程措施来保证近期运营安全。 4、线位布设特点及不同技术标准之间的衔接过渡情况 (1)路基宽 18 米,设计速度为 80km/h 路段 本项目 K0+000K13+000 为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其选线主要控制因素为城镇规划、铁路、人民渠、密集的铁塔、房群及交通量大的温彭路等,同时考虑注意了平原区与浅丘陵区之间的线形指标平缓均匀过渡,平曲线半径控制在一般值的 23 倍(8001100m 之间) ,超高控制在 3%4%,纵坡控制在 3%以内(下穿铁路控制在 4%以内) 。 布线时充分考虑铁路(轨顶高程 613.38m) 、人民渠(渠宽 28m,渠顶高程 618.

9、91m)和县道彭温路(路宽 15m,路面高程 619.33m)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本项目在下穿铁路之后,需迅速升坡来设桥一跨人民渠,再与彭温路平交,三者的高程相差较大,距离较近(不到 1 公里) ,在如此短的距离内需进行多次变坡,路线选择时在满足公路与铁路、公路与公路的交角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拉大三者的距离,以方便纵坡调整,同时尽量减少对彭温路的纵面调整。经过仔细研究分析,最后确定本项目路线与铁路交角 720,与人民渠交角 840,与彭温路基本垂直相交的路线方案,彭温路纵面调整在平交范围内进行。 K13+000K17+900 段为浅丘陵区,由于 K17+90019+100 段为平原区,K18+8

10、26 为路线与省道 106 的交叉点。路线布设主要受地势、彭州垃圾填埋场、铁塔及省道 106 线控制,其平曲线半径控制在 500800m之间,超高控制在 4%6%,纵坡控制在 5%以内,曲线占有率达 78%,尽量作到顺应山势,利用地势,使线路融入复杂多变的地貌,贴切地形、融入自然。 (2)路基宽 12 米,设计速度为 60km/h 路段 该段除 K18+82619+100 段为平原区外,其余均为山地区,地形起伏大,山峦重迭,地表森林覆盖率达 90%左右。其选线主要受城镇规划、房群、土溪河、潘江河、湔江、既有道路及莲花洞水库控制。从环保角度、指标的均衡性和连续性考虑,其平曲线半径大多控制在 17

11、0600m之间,纵坡绝大部分控制在 4%以内;一些困难路段,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工程总投资,采用了极限小半径;对于特殊困难路段,甚至降低路线指标。 (3)不同技术标准之间的衔接过渡情况 对于路基宽 18 米,设计速度为 80km/h 路段,由于路线布线时考虑到了平原区和山前丘陵区的实际情况,路线各指标上基本作到了均衡连续过渡。对于设计速度 80km/h 和 60km/h 的衔接,路线在 K18+826 与省道 106 线交叉且 K18+063K18+946 位于平原区的直线上,纵坡较缓,因此拟在该交叉处设置信号控制的管理方式,并将路基宽度变化在交叉范围内进行。这样前后运行速度过渡自然、顺畅。对

12、于路基宽 12 米的部分限速路段,提前设置速度标志;在磁峰小学附近,还增设禁止鸣笛、前方学校的警告提示标志。由于上述两段限速里程不长(第一段K23+280K24+160 仅 880 m,第二段 K35+640K35+920 仅 280m) ,对全线的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影响较小,前后运行速度协调性较好。 5、部分路段车辆运行速度模拟检验 本项目等级为二级公路,参照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 (JTG/T B052004)进行安全性评价,依照项目特点,分别选取本项目两种设计速度困难路段进行运行速度计算。 (1)K14+761K18+220 段 该段设计速度为 80km/h,路线穿越浅丘陵路段,地形起伏

13、较大,为顺应山势,平面多弯道,纵面上线连续爬坡后再下坡,进行小客车、大货车正反方向运行速度计算并评价。全段小客车运行速度基本保持在8095km/h,大货车运行速度基本保持在 5065km/h,全段运行速度协调性较好,大部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差小于 10km/h,少数路段的运行速度差小于 15km/h。路线平纵面线形连续,指标基本均衡。 (2)K25+482.95K29+300 段 该段设计速度为 60km/h,路线穿越山岭区路段,地形起伏较大,路线顺山沿水,蜿蜒而行,连续升坡,于 K28+648K28+896 设桃园隧道横穿山脊。全段正向,小客车运行速度基本保持在 5570km/h,大货车运行速度

14、基本保持在 4055km/h,正向运行速度协调性较好,大部分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差小于 10km/h,少数路段的运行速度差小于 15km/h。路线平纵面线形连续,指标基本均衡。全段反向,小客车运行速度基本保持在 6580km/h,大货车运行速度基本保持在 4555km/h,反向运行速度协调性较好,大部分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差小于 10km/h,少数路段的运行速度差小于 15km/h。路线平纵面线形连续,指标基本均衡。但由于反向为连续下坡,小客车运行速度达到 80km/h,不利于行车安全,故须采用限速措施,以保证行车安全。 6、路线方案比选 本项目在路线方案选择过程中,根据项目特点,拟定了四个方案进行比

15、选论证,限于篇幅原因,仅将其中的 C、D 两个方案进行阐述。 (1)C 方案 由于推荐线在该处(降低指标路段)采用了 R=60m 的平曲线指标,该指标仅满足设计速度为 40Km/h 的二级公路的低限。因此作了平曲线满足于设计速度为 60Km/h 的二级公路指标的 C 线方案。(见图1) 图1 C 线线形较 K 线好,拆迁房屋较对应 K 线少;但 C 线地质条件较差,线路大部分在崩塌体之上展线,局部位于基岩地段的基岩边坡陡峻,边坡开挖方量大,特殊路基处理及高边坡处理工程量巨大,边坡稳定性及安全性较低。同时,征地较对应 K 线多,工程造价较 K 线多 1192.074 万元。 该路段在进行路线方案

16、研究时,曾考虑采用隧道方式穿越宽石板,隧道长约 420m,缩短里程 460m,该方案虽对环境影响较小,但经我们现场仔细踏勘,发现隧道围岩类别不是太好,出口地质条件较差,进、出口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压,工程规模将特别巨大,工程风险大、运营费用高、消防救灾隐患大等一系列因素,因此暂未将其作为比较方案予以考虑。 总体来说,路线若在土溪河左岸布设,受锅圈岩控制,工程规模大且环境破坏十分严重;若在右岸采取以隧道方式穿越宽石板的路线方案,虽对环境影响较小,但工程规模将特别巨大;综合比较,推荐线采取在该段降低技术指标的方式,按设计速度 40km/h 予以考虑,视距台开挖仅3.8m(含碎落台),工程规模极小,对

17、当地环境影响也最轻。 综上所述,K 线在该段适当合理的降低设计指标,灵活运用设计标准,通过交通安全工程措施,有效提醒驾驶员,并且明显地降低工程造价及后期运营成本,提高了工程安全性,切实地保护了沿线生态环境,因此K 线方案宜作推荐方案。 (2)D 方案 因推荐的 K 线方案在莲花洞水库附近设有桃园短隧道一座(K28+648K28+896),而工可阶段的推荐方案均无隧道,在该段采用的是深路堑方案,基于该情况,方案研究时也作了工可的深路堑方案,即D 线方案。(见图2) 图2 D 线方案较对应 K 线无隧道,减少了后期营运、管理费用;但 D 线方案也有些缺点:路线线位走高,下伏基岩为顺层,路线开挖边坡

18、易造成边坡失稳,形成顺层滑坡,工程安全性低;穿过移动基站两座,搬迁费用高;由于莲花洞水库夏季是当地的休闲之处,深路堑方案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景观,这与本路的定位不太相符,同时,大量的弃方处理也十分困难;工程造价较对应 K 线高 195.83 万元,征地也较对应K 线多。 综上所述,虽然 K 线增加了隧道,但是 K 线基本沿坡脚展线,挖方地段少,通过较小的工程措施便可避开顺层滑坡的影响,K 线提高了工程安全性,将“安全”放在工程的第一要位,且总的工程投资较 D 线低,因此 K 线方案宜作推荐方案。 7、路线布设时与沿线环境及景观的协调情况 由于本项目地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交接地带,南部是一马平川

19、、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北部是群山争拱、积雪堆银的龙门山地。根据此特点,路线纵面上将平原区的路基填筑高度控制在 1.2m 左右,略高于周围地形,使得司乘人员在两侧是田野风光的公路上,拥有最大的远眺机会,可以充分领略沿线自然、优美的自然景观。又避免了近年来平原区高速公路宛如一条土堆的“长城” ,在自然地形中显著突出,阻隔着人们的视线,破坏了自然地形地物,影响自然景观。 在中低山区路线布设时,充分考虑利用既有公路,不过多地对山体进行开挖,以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避免引发新的地质病害。在K24K28 之间土溪河两岸竹林茂密,景色秀美。为方便游人欣赏优美风景并提供车辆临时停放,考虑在 K24+845 右侧、K27+280 右侧设置观景台,以方便游人欣赏风景并提供车辆临时停放。合理设置观景台,将人类的活动范围集中有效的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域内,不仅保证了行车安全,也大大减少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范围。 8、结语 本文对新彭白公路选线的研究,其根本在寻求解决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道路工程与环境相协调。根据项目特点,为减少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和工程投资,选线时对个别困难路段或环境敏感点采取适当降低设计速度的方式;对逐渐形成的旅游景点,甚至采取了以隧道通过的方式来对周围环境进行保护,使公路建设与环境相和谐。限于笔者水平所限,文中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及同行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