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全生产标准化 体系 通用规范 ( 征求意见稿) 2009 年 11 月 2 目 录 1 范围 . 3 2 术语和定义 . 3 3 原则 . 5 4 管理模式 . 6 5 管理要素 . 6 5.1 方针、目标、组织机构和责任 . 8 5.2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 10 5.3 培训教育和人员能力 . 13 5.4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 . 15 5.5 生产设备、设施与生产过程控制 . 19 5.6 作业安全 . 23 5.7 职业健康与职业危害告知 . 24 5.8 应急响应与事故救援、调查和处理 . 27 5.9 安全检查与问题整改 . 30 5.10 绩效考核 . 31 3
2、安全 生产 标准化体系通用规范 (征求 意见稿 ) 1 范围 本规范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总体原则、管理模式和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以及相关方的咨询、支持、服务和评审。 有关行业、专业已经制定本行业、本专业的专业 安全生产标准化 规范的,优先适用专业 安全生产标准化 规范。 制定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应满足本通用规范的要求。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2.1 安全生产标准化 生产经营单位分析生产安全风险,建立预防机制,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 作符合法律、法规、
3、规章、规程、标准等规定,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并持续改进、完善和提高,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控制生产安全风险。 2.2 要素 4 安全生产中的关键因素。 2.3 风险 发生特定危险 情况 的可能性 和后果的组合 。 2.4 风险评价 评价风险程度 , 确定 是否需要处理和处理程度,判定为处理风险所付支出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 。 2.5 风险管理 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期望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活动。 2.6 资源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材料、技术和方法等。 2.7 相关方 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或受
4、其安全生产行为影响的团体或个人。 2.8 重大危险源 长期的或者临时的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包括场所和设施 )。 2.9 重点设施、部位 对安全生产起关键作用或有重大影响的设施、部位。 2.10 危害 5 可能会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危险、有害根源或状态。 2.11 危害辨识 识别危害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2.12 高危行业 矿山、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行业 。 2.13 安全绩效 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在控制和消除 安全风险 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2.14 供应商 为生产经营单位
5、提供材料、设备或设施及其服务的外部团体或个人。 2.15 承包商 在生产经营单位的作业现场按照双方协定的要求、期限及条件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服务的个人或团体。 3 原则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与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应突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立足于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立足于隐患治理,风险管理和预防事 6 故发生的思想,充分体现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健康、安全与环境之间 的内在联系,并与生产经营单位其他方面的基础管理有机结合。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和实施,应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6、、全方位、全员中得以体现和贯彻,反映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生产特点及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 4 管理模式 本标准采用策划 (P,Plan)、实施 (D,Do)、检查 (C,Check)、改进(A,Action)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实现生产经营单位自主管理、自我完善改进, 政府部门指导、监督的管理体制,持续推进生产经营单位提高安全 绩效。 5 管理要素 本规范由 10 个 A 级要素和 43 个 B 级要素组成 (见 下表 )。 表: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要素表 A 级 要 素 B 级 要 素 5.1 方针、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 5.1.1 方针、目标 5.1.2 机构设
7、置与人员配备 5.1.3 职责 5.2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5.2.1 获取和更新 5.2.2 融入与符合性评价 7 A 级 要 素 B 级 要 素 5.2.3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2.4 安全操作规程 5.2.5 修订 5.3 培训教育和人员能 力 5.3.1 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及能力 5.3.2 操作岗位人员培训教育及能力 5.3.3 其他人员培训教 育 5.3.4 日常安全活动 5.3.5 安全教育培训管理 5.4 危害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 5.4.1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实施 5.4.2 范围范围与评价方法 5.4.3 风险控制与隐患治理 5.4.4 风险信息更新 5.5 生产设施、
8、设备与生产过程控制 5.5.1 安全生产投入 5.5.2 生产设备、设施建设 5.5.3 生产设备、设施管理 5.5.4 重点设施、部位和重大危险源管理 5.5.5 日常维护和定期检维修 5.5.6 新设备验收及旧设备拆除、报废 5.6 作业安全 5.6.1 作业许可 5.6.2 作业行为和生 产过程控制 8 A 级 要 素 B 级 要 素 5.6.3 警示标志 5.6.4 承包商、供应商管理 5.6.5 变更 5.7 职业健康与职业危害告知 5.7.1 职业健康管理 5.7.2 职业危害申报 5.7.3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 5.7.4 劳动防护用品 5.7.5 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 5.8
9、应急响应与事故救援 、调查和处理 5.8.1 应急救援组织 5.8.2 应急救援器材 5.8.3 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 5.8.4 事故抢险救 护与报告 5.8.5 事故调查和处理 5.9 安全检查与问题整 改 5.9.1 安全检查 5.9.2 安全检查形式与内容 5.9.3 问题整改 5.10 绩效考核 5.10.1 绩效评审 5.10.2 奖惩 5.1 方针、目标、组织机构和责任 9 5.1.1 方针、目标 生产经营单位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并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宏观长远的安全生产目标及具体的每年度安全生产指标,经本单位主要责任人批准,以正式文
10、件体现。 生产经营企业应根据所属各单位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将企 业的方针、目标、年度安全生产指标,自上而下签订全员负责的安全目标责任书,制定各级组织的安全工作计划和主管部门考核办法,以保证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有效完成。 5.1.2 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最高决策机构,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5.1.3 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的 主要负责人 为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落实安全生产法赋予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 主动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保障生
11、产安全,严 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安全生产投入,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为从业人员提供安全、健康、卫生的工作条件,保障从业人员职业健康,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10 生产经营单位应明确各职能部门、生产 经营 基层单位、直至每一名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 人应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各级管理人员应带头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对各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及从业人员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及安全生产责任制的 执行 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予以奖 惩。 5.2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5.2.1 获取和
12、更新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确定获取渠道、方式和时机,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并适当时进行更新。 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本专业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定期进行更新,及时向管理部门汇总。 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相关方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使从业人员知法守法。 5.2.2 融入与符合性评价 生 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国家、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及时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企业的管理制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