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哲学是( A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关于自然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A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B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3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C )A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B是否承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C如何回答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如何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4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 C )A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世界是
2、客观精神的产物 C世界是精神的产物 D世界是不断发展的5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D ) A诡辩论 B二元论 C唯心论 D不可知论6哲学的党性或派别性是指( A )A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B哲学派别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C哲学史上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D哲学分为三派:左派,中派,右派7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C )A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B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实在决定的物质世界C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创造的 D整个世界是主观精神创造的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D )A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到了顶峰 B人类发现了最终真理 C世界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D人类优秀哲学
3、思想的结晶,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9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 D )A无限和有限的关系 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整体和局部的关系10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 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A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C空想社会主义 D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12. 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 D )A逻辑学 B自然哲学 C历史哲学 D辩证法13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A )A唯物论 B认识论 C历史
4、观 D伦理学1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主要区别是( D )A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B前者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后者否认这点C前者坚持辩证法,后者坚持形而上学 D前者强调改造世界,后者只是解释世界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体系,因为它( B )A吸取现代西方的哲学思想 B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C把新的科学结论作为自己的哲学观点 D经常改变基本原理1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一个最根本的特点是( D )A革命性 B科学性 C阶级性 D实践性17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B )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 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
5、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了否证18马克思主义具有( C )的理论品质。A博大宽宏 B吐故纳新 C与时俱进 D科学严谨19人生观是( D )A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B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看法C对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D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2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是( C )A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B分析和综合的统一C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D. 主体和客体的统一21认为世界是由原初物质构成的,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派别是( C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22. 客观实在性是( B )A. 运动
6、的唯一特性 B. 物质的唯一特性 C. 存在的唯一特性 D. 意识的唯一特性23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A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 二元论的观点 D. 辩证法的观点24.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说( B )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 运动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25.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 C )A. 属性 B. 形式 C. 主体 D. 源泉26.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A )A. 根本属性 B. 主观形式 C. 内部结构 D. 唯一特性27. 时间和空间是( C )A. 物
7、质的唯一特性 B. 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C.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D. 整理感性材料的主观形式28. 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C )A. 否认世界“物自体”的存在 B. 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C.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 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29. 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 。这段话是说( B )A. 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自生的概念 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C. 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 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0. 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世界统一于( C )A. 实践还是认识 B. 运动还是静止 C.
8、 物质还是精神 D. 存在还是非存在31.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一论断表明( A )A. 运动的绝对性 B. 静止的绝对性 C. 运动的有条件性 D. 静止的无条件性32. 否认相对静止、只承认绝对运动的观点是( D )A. 唯心主义 B. 形而上学 C. 辩证法 D.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33. “绝对时空观”的错误在于( D )A否认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B. 否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C. 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可变性D. 不承认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34狼孩不能思维的事例说明了( D )A. 狼孩的脑子天生愚笨 B. 狼孩的脑子根本不是人脑C. 狼孩的大脑虽是人脑,但是
9、其思维却不是人脑的机能D. 狼孩没有社会实践,所以不可能产生思维35. 把意识看作是大脑分泌出来的特殊物质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C. 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D. 庸俗进化论的错误观点36. 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 )A.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B.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C. 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 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37. 在意识作用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C )A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 B. 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C. 不懂得意识的能动作用 D. 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反作用38. 电
10、脑的出现,说明了( C )A. “机器思维”能够完全代替人的思维过程 B. “机器思维”能够超过人类的思维并统治人类C. “机器思维”可以模拟和代替人脑的某些思维D. “机器思维”对人类思维不起作用39. 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似的反映特性,这是( A )A. 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B. 唯心论的观点C. 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40. 根据物质统一性原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B )A. 从理论原则出发 B. 从客观实际出发C. 从主观愿望出发 D. 从已获得的成功经验出发4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D )A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 B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C唯物主义
11、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42.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是( B )A以否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 B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C指精神现象之间的联系 D指自然界中的事物、现象的联系43. 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 B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44. 发展是指( C )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事物运动中的数量的变化C事物前进性上升性的变化 D事物的任何方向的变化45.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12、C )A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B事物从一种质态发展到另一种质态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事物的发展是有条件的46. 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 B )A人们制定和必须遵守的规则 B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事物发展的趋势C经常出现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D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47.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B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律48.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C )A对立和统一 B普遍性和特殊性 C同一性和斗争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49.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B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
13、面转化C由偶然向必然转化 D由简单向复杂变化50.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关系( C )A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的关系 B原因和结果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5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 B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52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关于( A )A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53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 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
14、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54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 D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5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 C )A内在动力和源泉 B方向和道路 C形式和状态 D原因和结果 56 “防微杜渐”的哲学依据是( C )A对立统一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57事物中的肯定方面是( C )A该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 B破坏现成事物的方面C维持事物存在的方面 D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58辩证的否定是( A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绝对
15、的否定 C外力的否定 D对事物的任意否定59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C )A否认肯定和否定的对立 B坚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C否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D否认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6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是( C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61循环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 A )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认了前进性 B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周期性C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特殊性 D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否认了间断性62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
16、感觉和思想到物”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属于( B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对立63真正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D )A指出人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 B指出本质与现象是统一的C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 D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6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A实践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65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 )A农民播种小麦 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C法官审理案件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66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A
17、)A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6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B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68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C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B科学实验C生产实践 D教育实践6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70感觉、知觉、表象,这是( C )A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 B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71理性认识的特点
18、是( C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性、间接性 D形象性、直接性7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B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73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 B )A认识论的唯物论 B认识论的辩证法C认识论的形而上学 D认识论的唯心论7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 A )A社会实践 B感性材料 C理性抽象 D认识能力75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D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
19、认识两个阶段才能完成 B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完成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才能完成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过程才能完成76唯理论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B )A经验主义 B教条主义 C相对主义 D诡辩论 77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B )A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B真理的内容及其检验标准是客观的C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客观的 D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78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可知性也就承认了( D )A真理的不确定性 B真理的相对性 C真理的可变性 D真理的绝对性79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 B )A主观认识是否清晰明白 B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符合 C
20、认识是否和理论相一致 D主观认识是否和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80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B )A客观独立性 B直接现实性 C社会历史性 D自觉能动性8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C )A两种性质相同的真理 B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C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D不同真理的两个方面82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因为( A )A社会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 B 有些认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 C 社会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83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8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B )A物质和意识的关
21、系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问题 D生产和实践的关系问题85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如何看待( C )A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86揭开全部社会发展史奥秘的钥匙,马克思是在( C )A自然演变史中找到的 B由猿到人的演变史中找到的C劳动发展史中找到的 D意识发展史中找到的 87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 D )A宗教活动 B道德活动 C艺术活动 D生产活动 88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 C ) A前者是主观的,后者是客观的 B前者是人造的,后者是自然界固有的C前者通过人的自觉活
22、动而实现,后者自发地起作用D前者人可以废弃和改变,后者人无法废弃和改变89生产力是指( B )A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力量 B. 人类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C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的总和 D. 人们解决相互之间矛盾的实际力量90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D )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C劳动者与剥削者之间的关系 D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91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B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92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B )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封闭的自然经
23、济还是市场经济9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 D ) 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9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B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规定的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C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95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 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矛盾是地位相等的关系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24、矛盾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矛盾是相互排斥的关系96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D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C改变社会主义的思想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9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为( D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C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98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D )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它具有相对独立性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99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A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C社会意识有能动反作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00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首先在于( C )A政治活动 B科学活动 C生产活动 D艺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