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 疆 医 科 大 学 教 案 首 页编号:9课程名称 针灸学 专 业 中医医疗 班 级主讲教师 苏菲娜 计划时数 2 学时 专业层次 本科专业技术职称 助教 编写时间章节名称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七、足太阳膀胱经 使用时间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膀胱经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熟悉膀胱经的病侯和主治概要。全面了解经脉的腧穴,并重点掌握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重点与难点 经脉循行、重点腧穴(带*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要求教学内容更新情况1 膀胱经经脉循行,病侯和主治概要;2 腧穴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安排课堂讲授、多媒体展
2、示经脉循行与腧穴定位、示教内容:1 上次课内容复习提问-5 分钟;2 经脉循行35 分钟3 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15 分钟4 重点腧穴(带*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40 分钟5 本次课小结留复习思考题-3 分钟; 6 机动-2 分钟。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针灸模型人基本教材和参考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黄帝内经 、 难经 、 针灸甲乙经 针灸大成 针经指南 针灸问对 中国针灸 、 针刺研究 、 上海针灸 、 针灸临床杂志集体备课教研室审查意见 同意上次授课内容复习提问:(一) 、提问:1、心经、小肠经的循行、腧穴的定位如何?2、简述重点腧穴的主治与操作。 以上问题酌情提问(二) 、上
3、次课内容梗概1、心经、小肠经经脉循行,病侯和主治概要;2、腧穴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七、足太阳膀胱经(一)经脉循行: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毗,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人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人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人腘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灵枢经脉)。1、 【注释】1巅:指头顶最高处。2耳上角:指耳上方。3脑:颈之上为头部,头内为脑,颈后部称为项。4肩膊内:意指肩胛部。内,指内侧。5膂:夹脊两旁的肌肉。此说“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
4、肾”,指当肾俞部进入深部联络肾脏。 6挟脊:此支从肾俞处分出挟脊下行,经过八髎、会阳至会阴部,故称此为会阴之脉。7贯臀:指通过臀下当承扶穴部,直下经殷门,至委中。8贯胛:胛,应从太素 千金 素问厥论等王冰注引文及铜人 发挥改作“胂” 。杨上善注:“胂,侠脊肉也。 ”此支从肩胛骨内缘,夹脊肉(竖棘肌)外侧直下,当正中线旁开 3 寸。9挟脊内:王冰注引文无此三字,疑原属“胂”字的旁注“夹脊肉”之误。10髀枢:意指髋关节,当股骨大转子处。11髀外:大腿外侧。12 踹:腓肠肌部。 说文 “踹, 腓肠也。 ”13京骨:第五跖骨粗隆部,其下为京骨穴语译足太阳膀胱经,从内眼角开始,上行额部,交会于头顶。头顶
5、部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方。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回出项部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肺胛内侧,夹脊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经过髋关节部,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会合于腘窝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出外踝后方,沿第五跖骨粗隆,到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2、联系脏腑:(二)主要病候(三)主治概要(四)腧穴本经腧穴主要治疗头、项、目、背、腰、下肢部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第一至六胸椎之间两侧的腧穴治心、肺疾病;第七至第十二
6、胸椎之间两侧的腧穴治肝、胆、脾等疾病;第一腰椎到第五骶椎两侧腧穴治疗肾、膀胱、大小肠、子宫等疾病。头面部病症常用京骨、攒竹、眉冲等;腰痛常用委中、昆仑。1.睛明 (又名:泪孔)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跻、阳跻脉交会穴【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功用】祛风、清热、明目【主治】1、各种眼病:近视,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目弱。2、近代观察,睛明治急性腰痛效果甚好。【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轻固定眼球,刺手持针,于眶缘和眼球之间缓慢直刺0.51 寸,不宜提插捻转 ,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不宜灸。2.攒竹【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功用】降逆【主治】1、
7、指压可治疗呃逆。2、为治疗眉棱骨痛的要穴。3、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膶动,眼险下垂,迎风流泪也可用。【操作】平刺 0.50.8 寸。 (提捏进针)3.眉冲【定位】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 0.5 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操作】向后平刺 0.30.5 寸。治疗:1、痫证2、鼻塞、鼻钮、鼻 疮4.曲差【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旁开 1.5 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 1/3 与中1/3 交点上。5.五处【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1 寸,旁开 1.5 寸。6.承光【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2.5 寸,旁开 1.5 寸。7.通天【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4
8、 寸,旁开 1.5 寸。 8.络却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5.5 寸,旁开 1.5 寸。五处、承光、通天、络却功可清 热,清火明目、平肝熄 风为治疗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目视不明、 头晕的要穴。五 处又治痫证,小儿惊风;承光治眼病,目视不明可用;通天治疗鼻疾,鼻塞多涕,鼻渊,鼻疮多用。北中医耿恩广教授经验:通天对偏头痛也有效,习惯性头痛的病人常灸此穴,可以根治,灸时用米粒大的五壮即可以了,2-3 周时间即可见效。 (同时注意整体治 疗)9.玉枕【定位】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 2.5 寸,旁开 1.3 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治疗头项痛和眼疾。10.天柱【定位】在项部,大筋(斜
9、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 1.3 寸。【功用】健脑强身,清头明目利咽【主治】1、头晕头痛, 头重脚轻2、目赤肿痛,咽肿,鼻塞北中医耿恩广教授经验:针刺天柱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取双天柱穴,直刺 0.5-1.0 深,不做提插、捻转手法,留针 1015 分钟。进针得气后,嘱咐患者活动腰部,待功能恢复后起针。疗效:治疗 43 例用上述方法针 1-2 次,症候消失者 35 例,针 3 次消失者 6 例,无效者 1 例,治疗中断者 1 例。【操作】直刺或斜刺 0.50.8 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11.大抒 骨会, 手足太阳经交会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主治】
10、主治骨病。1、颈肩、背部骨 节酸疼,腰痛2、发热、咳嗽、 头痛鼻塞。【操作】斜刺 0.50.8 寸。12.风门 足太阳、督脉交会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为治风的要穴。【功用】益气固表,祛风解表【主治】1、主治易伤风。风寒咳嗽。2、近代研究在大椎、风门埋针可预防感冒。【操作】斜刺 0.50.8 寸。13.肺俞 背俞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功用】泻胸中热【主治】1、肺炎患者此处常有过敏压痛,治咳嗽、气喘、胸满、阴虚内热所致的吐血盗汗。2、肺俞、大椎埋针治疗外感之咳嗽痰多。3、放血后拔罐可治疗面部痤疮。4、针肺俞又可治疗与肺有关的咽喉、皮
11、肤、鼻部疾患。【操作】斜刺 0.50.8 寸。14.厥阴俞 背俞穴【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操作】斜刺 0.50.8 寸。15.心俞 背俞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操作】斜刺 0.50.8 寸。厥阴俞、心俞均可治 1、心脏病、神志病:心悸、胸闷、胸痛彻背。2、咳吐血均可用。厥阴俞治疗牙痛有效(针灸大成中有记载),心俞又治目视不明、失眠、癫狂痫。16.督俞【定位】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主治】心痛,胸闷,气喘。胃痛,腹痛,腹胀,呃逆。【操作】斜刺 0.50.8 寸。17.膈俞 血会【定位】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
12、开 1.5 寸。【功用】止呃逆,诸血症【主治】1、呃逆2、吐血、钮血、便血。多用灸法3、局部按摩可止急性胃痛。【操作】斜刺 0.50.8 寸。【现代报道摘录】偏头痛 三棱针点刺膈俞,然后拔罐放血。痛甚者太阳穴刺血,加刺合谷、大冲,失眠者加三阴交、神门。18.肝俞 背俞穴【定位】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操作】斜刺 0.50.8 寸。19.胆俞 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操作】斜刺 0.50.8 寸。肝俞、胆俞治疗同类:1、黄疸、 肠痈、口干多用。2、肝俞又治血病、目疾:吐血、钮血、目视不明、目赤可用。3、 肝俞又治脊背痛。20.脾俞 背俞穴【定
13、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功用】调脾胃、理气血【主治】1、腹胀、胃痛、泄泻、痢疾、便血。2、水肿、黄疸。3、治慢性出血性疾病,贫血。【操作】直刺 0.51 寸。21.胃俞 背俞穴【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偏治胃病,以疼痛、翻胃、消化不良为主。【操作】直刺 0.51 寸。 22.三焦俞 背俞穴【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操作】直刺 0.51 寸。 可化气行水,强腰膝,治水肿,小便不利,腹胀肠鸣,下肢无力。23.肾俞 背俞穴【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功用】调肾气、强腰膝、明耳目【主治】1、肾
14、炎、 肾绞痛、肾下垂等疾病所致的腰膝酸软疼痛。2、遗尿、小便不利、水 肿。3、遗精、阳痿、早泄、血 带、月经不调。4、为治耳聋、耳鸣、 头晕目眩、视物不清、咳喘的要穴。【操作】直刺 0.51 寸。24.气海俞 【定位】在腰部,当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可治腰痛、腿膝不利、痛经、痔疾。【操作】直刺 0.51 寸。25.大肠俞 背俞穴【定位】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操作】直刺 0.51.2 寸。26.关元俞【定位】在腰部,当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操作】直刺 0.51.2 寸。与关元相关,故可补虚,治腰疼、消渴、腹 胀泄泻。27.小肠俞 背俞穴【定位】在
15、骶部,当骶正中嵴旁 1.5 寸,平第一骶后孔。【操作】直刺 0.81.2 寸。大肠俞、小肠俞均可调肠腑、理下焦。大 肠俞除治疗大肠疾患外,治荨麻疹效好。小肠俞可治急性膝关节炎。28.膀胱俞 背俞穴【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 1.5 寸,平第二骶后孔。【操作】直刺 0.81.2 寸。 治泌尿系统疾病好,小便赤涩,遗尿,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常用。29.中膂俞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 1.5 寸,平第三骶后孔。【操作】直刺 0.81.2 寸。治疗痢疾、疝气、腰脊强痛、消渴。30.白环俞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 1.5 寸,平第四骶后孔。【操作】直刺 0.81.2 寸。治生殖系统疾病好,白带、遗精、月 经不调多用。小结: 1、本经经脉循行。2、所讲重点腧穴定位。 3、所讲特定穴属性。4、重要腧穴主治。复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