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 疆 医 科 大 学 教 案 首 页编号:14课程名称 针灸学 专 业 中医医疗 班 级 2009-2主讲教师 霍新慧 计划时数 2学时 专业层次 专科专业技术职称 讲师 编写时间 2010.10.14章节名称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十二、肝经 使用时间 2010.10.27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肝经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熟悉肝经的病侯和主治概要。全面了解经脉的腧穴,并重点掌握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重点与难点 经脉循行、重点腧穴(带*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要求教学内容更新情况1 肝经脉循行,病侯和主治概要;2 腧穴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
2、作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安排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经脉循行与腧穴定位、示教内容:1 上次课内容复习提问-5 分钟;2 经脉循行35 分钟3 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15 分钟4 重点腧穴(带*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40 分钟5 本次课小结留复习思考题-3 分钟; 6 机动-2 分钟。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针灸模型人基本教材和参考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黄帝内经 、 难经 、 针灸甲乙经 针灸大成 针经指南 针灸问对 中国针灸 、 针刺研究 、 上海针灸 、 针灸临床杂志集体备课教研室审查意见 同意上次授课内容复习提问:(一) 、提问:1、胆经的经脉循行、腧穴的定位。2、重点腧穴的主治与操作
3、。以上问题酌情提问(二) 、上次课内容梗概1、胆经经脉循行,病侯和主治概要;2、腧穴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十二、足 厥 阴 肝 经 (一) 、经脉循行:1、 【循行】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八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 (1) ,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注肺。 本经穴大敦(井) 、行间(荥) 、太冲(输、原) 、中封(经) 、蠡沟(络) 、中都(郄) 、膝关、曲泉(合) 、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脾募) 、期门(
4、肝募) 。 交会穴三阴交、冲门、府舍(足太阴) ,曲骨、中极、关元(任脉) 【注释】 (1)颃颡同吭嗓.此指喉头和鼻咽部。喉咙则指下连气管部分。 2、与组织器官的联系:(二) 、主要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頽疝 (1) ,妇人少腹肿 (2) ,甚则嗌干,面尘脱色。 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 (3) ,狐疝,遣溺、闭癃。 【注释】 (1)疝与颓同,又写作“颜” 。疝,为七疝之一,发病时阴囊肿痛下坠。(2)飧泄飧音孙。大便稀薄,完谷不化叫飧泄。 (3)狐疝为七疝之一,其证为阴囊疝气时上时下,象狐之出入无常。张子和说:“狐疝,其状如瓦。卧则入少腹,行立则出少腹入囊中此
5、疝出入上下,往来正与狐相类也。 ” (三) 、主治概要: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腰痛得不好前俯后仰,男人可出现小肠疝气,妇女人可出现小腹部肿胀,严重的则咽喉干,面灰尘,脱了血色。(四) 、腧穴本经一侧 14 穴,12 穴分布于下肢内侧,2 穴在胸、腹部。1.大敦 井穴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 寸。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甲根。布有腓深神经的背外侧神经和趾背动、静脉。【主治】疝气,遗尿,癃闭,崩漏,月经不调,阴挺。 癫痫。【操作】浅刺 0.10.2 寸,或点刺出血。 【古代文献摘录】 甲乙经:“卒心痛,汗出。“ 千金方:“主目不欲视,大息。“ 铜人:“ 治卒疝 ,
6、小便数,遗溺,阴头中痛妇人血崩不止。“ 【现代报道摘录】 调节肠功能针刺 大敦穴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加强。降血压 针刺大敦穴可加强神门穴的降压效应。 2.行间 荥穴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 1、2 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拇趾近节趾骨基底部与第二跖骨头之间。布有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和趾背动、静脉。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蜗。 月经过多,崩漏,痛经,经闭,带下,疝气,小便不利,尿痛。 中风,癫痫。胁肋疼痛,急躁易怒,黄疸。 【操作】直刺 0.50.8 寸。 【古代文献摘录】.灵的:“ 厥心痛 ,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
7、也,取之行间、太冲。“.甲乙经:“癫疾短气,呕血,胸背痛,行间主之。“ 大的:“ 主妇人小腹肿 ,面尘脱色,经血过多不止,崩中,小儿急惊风。“ 3.太冲 输穴,原穴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拇短伸肌腱的外侧第一骨间.背侧肌。浅层布有足背静脉网,足背内侧皮神经等。深层有腓深神经和第一趾背动、静脉。.【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蜗,青盲,咽喉干痛,耳鸣,耳聋。.月经不调,崩漏,疝气,遗尿。 癫痫,小儿惊风,中风。 胁痛,郁闷,急躁易怒。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 0.5-1 寸。 【古代文献摘录】 千金方:“黄瘅,热中善渴。“
8、铜人:“ 胸胁支满 ,足寒大便难,呕血,女子漏血不止,小儿卒疝呕逆。“ 神应经:“女人漏下不止,太冲、三阴交。“.天星十二穴歌:“动脉知生死,能医惊痫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蒙,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现代报道摘录】.鼻衄 针刺双侧太冲穴,施泻法,不断行针 5 分钟, 留针 20 分钟,一般 5-10 分钟见效。 急性扁桃体炎 穴位注射,选用注射用水,成人每穴 2ml,小儿 11.5ml,每日 1 次。 4.中封 经穴.【定位】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腱内侧距骨和胫骨内踝之间。布有足背内侧皮神
9、经.的分支,内踝前动脉,足背浅静脉。.【主治】疝气,腹痛,小便不利,遗精。 下肢痿痹,足踝肿痛。【操作】直刺 0.50.8 寸。 【古代文献摘录】 甲乙经:“身黄时有微热,不嗜食,膝内廉内踝前痛,少气,身体重,中封主之。“ 千金方:“治失精筋挛,阴缩入腹相引痛,灸中封五十壮。“ 金鉴:“主治梦泄遗精,阴缩,五淋,不得尿,鼓胀, 瘿气。“ 5蠡沟 络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 5 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胫骨骨面。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和大隐静脉。.【主治】睾丸肿痛,阳强挺长,外阴瘙痒,小便不利,遗尿,月经不调,带下。 足胫疼痛。【操作】平刺 0.50.8 寸。
10、【古代文献摘录】灵枢:“ 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铜人:“ 治卒疝少腹肿,时少腹暴痛,小便不利如癃闭,数噫恐悸,少气不足,腹中痛悒悒不乐,咽中闷如有息肉状。背拘急不可倪仰。“6.中都 郄穴【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 7 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胫骨骨面。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大隐静脉。【主治】疝气,崩漏,恶露不尽。腹痛,泄泻。胁痛,下肢痿痹。【操作】平刺 0.50.8 寸。 7.膝关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上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 1 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大隐静脉的属支。深层有蜾动、静脉
11、,胫神经等结构。【主治】膝股疼痛,下肢痿痹。【操作】直刺 11.5 寸。8.曲泉 合穴【定位】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图 15-6)。【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后缘股薄肌腱后缘半膜肌腱腓肠肌内侧头。浅层布有隐神经,大隐静脉。深层有膝上内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小腹痛,小便不利,淋证,癃闭。 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阴痒,遗精,阳痿。 膝股疼痛。 【操作】直刺 0.81 寸。 【古代文献摘录】 千金方:“主膝不可屈伸“;“ 男子失精,膝胫疼痛冷,灸曲泉百壮“ 。 大成:“ 女子血癫 ,按之如汤浸股内,小腹肿,阴挺出
12、,阴痒。“9阴包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股骨内上髁上 4 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大收肌。浅层布有闭孔神经的皮支,大隐静脉的属支。深层有股神经的肌支,隐神经,股动、静脉等结构。 【主治】月经不调,遗尿,小便不利。 腰骶痛引小腹。【操作】直刺 12 寸。 10.足五里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 3 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浅层布有股神经的前皮支,大隐静脉。深层有闭孔神经的前支和后支,股深动、静脉的肌支,旋股内侧动、静脉的肌支。 【主治】小便不利,小腹胀痛,遗尿,带下,阴囊湿痒,阴挺,睾丸肿痛。
13、 【操作】直刺 11.5 寸。 11.阴廉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 2 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解剖 皮肤 皮下组织 长收肌短收肌小收肌。浅层布有股神经前皮支,大隐静脉:和腹股沟浅淋巴结。深层有闭孔神经的前、后支 ,旋股内侧动、静脉的肌支。.【主治】月经不调,带下,小腹胀痛。【操作】直刺 12 寸。 【现代报道摘录】 外阴瘙痒症 取阴廉、曲骨、会阴,用旋捻法,中等强度剌激,每日或隔日 1 次。12.急脉 【定位】在耻骨结节的外侧,当气冲外下方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 寸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耻骨肌闭孔外肌。浅层布有股神经前皮支,大隐静脉和腹股沟浅
14、淋巴结。深层有阴部外动、静脉,旋股内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闭孔神经前支等结构。【主治】疝气,少腹痛,阴挺,阴茎痛,外阴肿痛。【操作】避开动脉,直刺 0.5-0.8 寸。13.章门 脏会,脾募穴,足厥阴、足少阳经交会穴【定位】在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浅层布有第十及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胸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十及第十一胸神经和胁间后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腹胀,泄泻,痞块。 胁痛,黄疸.【操作】直刺 0.81 寸。 【古代文献摘录】甲乙经:“腰痛不得转侧,章门主之。“ 甲乙经:“足厥阴、少阳之会。“ 图翼:“ 主治两胁积
15、气如卵石,鼓胀肠鸣,食不化,胸胁痛。“ 【现代报道摘录】急性机械性肠梗阻 泻法针刺或电针治疗 ,用疏密波,每日 1 2 次,每次持续 20 分钟至 1 小时。抗组织胺作用 电针家兔双侧章门、足三里,可减轻组织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高。14.期门 肝募穴,足厥阴、太阳与阴维脉交会穴【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 4 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下缘腹外斜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浅层布有第六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胸腹壁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六肋间神经和第六肋间后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胸胁胀痛。腹胀,呃逆,吐酸。 乳痈,郁闷。【操作】斜刺 0.50.8 寸。【古代文献摘录】甲乙
16、经:“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 主咳,胁下积聚,喘逆,卧不安席,时寒热“。铜人:“ 治胸中烦热 ,喷豚上下,目青而呕,霍乱泄痢,腹坚硬,大喘不得安卧,胁下积气。“;小 结1、本经腧穴定位。2、本经腧穴主要治疗肝胆、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治疗胸胁胀满疼痛,肝胆病,情志病,常用太冲、期门。治疗疝气,生殖系统病,小腹疼痛常用太冲、大敦。治疗阴部湿疹常用蠢沟、中都。治疗眩晕,目疾,常用行间、太冲。太冲、行间、期门有疏肝解郁,平肝潜阳的功能。中都、蠢沟有清肝胆湿热的功能。3、针刺章门、期门应注意角度与深度。复习思考题:1、本经特定穴属性。2、本经重要腧穴主治与操作。3、本经腧穴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