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 激励通过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作用进而产生人对于事物或事件的信念,成为将人力资本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现代社会,激励已经成为组织内部的一种重要管理方法。本文在介绍西方激励理论基础上,研究了激励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状况,进而为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管理 激励理论 应用 引言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争取战略制高点以及获得持久市场优势的决定性因素。相对于其他企业要素而言,人力资本作为“非物力资本” 、 “活资本”成为企业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员是企业最大的资产,一个组织同另一个组织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人员的成绩不同。
2、人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资源,它要求使用它的人具有独特的品质。激励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中提升人力资本的一种最重要的手段。它通过作用于人的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成为将企业人力资本转换为企业生产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如何了解员工的需求,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员工自身的信念和行为与企业的绩效发展相一致,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激励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一)需求型激励理论 需求型理论从动机和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需要出发研究人的激励行为,研究重点是激发动机的诱因。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的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
3、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随着人的不同发展阶段,人的需求层次也发生变化。总体而言,每一层次的需求与满足,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员工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需求,而在每一阶段,员工都存在着某种优势需求。因此,整体上为了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必须针对员工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从而保证员工整体激励作用的最大化及行为的积极性。 (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1959)认为影响人的态度及行为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是指通过物质因素、行为因素或特定心理因素带给人的积极态度以及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因素。“保健因素”是指工作环境或条
4、件因素能防止员工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的因素。该理论认为传统的激励因素通常与个人的工作积极情感相联系,但有时也涉及消极情感。保健因素几乎与积极情感无关,只会带来精神沮丧、脱离组织、缺勤等结果。因此,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应主要从工作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强化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产生持久的激励作用。而保健因素并不能影响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而只能影响员工对工作的不满意程度。 (3)戴维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戴维麦克利兰(1966)认为影响人的需要主要有三种:对成就的需要、对交往的需要和对权力的需要。他认为人的成就通过后天培养取得,成就需要可以激发人的行为动机。对权力的需要是希望影响他人,而不像高成就需要的
5、人那样关心改进自己的工作。而对企业员工,成就需要的高低对员工的激励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通过找出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分析出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该理论着重研究动机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 (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维克托弗鲁姆(1964)认为,一个目标对人的激励受两个因素影响:目标效价和期望值。进而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 。在期望模式中,应同时兼顾互相之间的关系。在企业中,员工之所以采取某种行为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可以有把握地达到某种结果,并且这种结果有足够的价值。 (2)海德的归因理论
6、海德(1958)认为造成人们行为结果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从而为判断人们已有行为结果产生原因和预测人们未来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企业中,影响员工激励的因素从内因方面包括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从外因方面包括外界压力、情境等。 (三)状态型激励理论 状态型激励理论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需要的满足方式有公平和不公平之分,需要的不满足将给人带来挫折,不公平和挫折都会降低人的激励水平。此理论研究的重点就是弄清公平或不公平和挫折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目的是找到有效的手段或措施来消除不公平和挫折对人的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最大限度地保证人的积
7、极性得到充分地发挥。 二、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类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按照引导激励的要素性质和内容,将激励的方式大体分为两类: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一)物质激励 物质利益激励方式是一种最基本的激励手段,它以员工的基本诉求为出发点,从而产生由外而内的激励效果。物质激励有正激励和负激励两种,正激励是指通过增加工资、津贴和奖金等积极的激励方式,负激励是指采用扣除工资、津贴和奖金等消极的激励方式。物质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激励方式。但同时也应注意,物质激励作用一种激励手段,很难单独发挥作用,因此,在使用物质激励方式时,必须将物质激励与相应的制度结合起来,而且物质激励必须讲究公正,但不搞“平均主义” 。 (二)精神激励 相对于物质激励而言,精神激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激励方式。精神激励通过向员工授权,肯定员工绩效,采取公平的晋升制度,提供学习和发展机会,制定适合于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以及实行灵活多样的弹性工作制度等方式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在企业中,精神激励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激励,必须以物质激励作为基础才能强化物质激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