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摘 要: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在超载和重载车辆荷载以及自然条件的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会出现翻浆、松散、坑槽以及拥包等破坏现象。文章针对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以及对于不同路面病害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处理措施 1 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 1.1 翻浆病害 翻浆是指路面出现弹簧、破裂、冒浆的现象。在气候较低的情况下,路基内部水分开始结冻,不断向深处发展,上下层形成了温度坡差,由于气候的变化,零度等温线不断下移,形成一层、两层或多层聚冰层。土基中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由于土质不均匀,使路面冻死或冻胀隆起。春季气温回升,由于路面
2、导热性大,路中的溶解速度较两侧快,水分不易向下及两侧排泄。土基土层便呈现过湿状态,当容解到聚冰层时,土层的湿度有时会超过液限。土基承载力极低,在车辆通过时,稀软的泥浆会沿着汗裂的路面裂缝挤出或形成较深的车辙和鼓包,形成翻浆。 1.2 松散病害 松散是路面材料集料和沥青逐渐从路面脱开并散失。其一、春融季节,当基层有较多细粒土及孔隙时,冬季的毛细水积聚导致春融时的过饱和,水分或泥浆进入到基层相接触的沥青混合料空隙,再加上荷载的反复作用产生剥离现象,所以松散破坏是从下面开始的;其二、春季惊蛰节气后,会进入多雨期,尤其是表面粗糙的开级配沥青混凝土大空隙路面长期被水浸泡,在水的作用下,路面剥离首先从表面
3、车轮轨迹带上发生,此时破坏是从上面开始的,另外受冬季冰雪融水的影响,融水侵入沥青混合料内部,在荷载和冻融循环的反复作用下,造成剥离破坏。水分逐渐渗入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使沥青粘附性降低病逐渐丧失粘结力,沥青膜从集料表面脱落,沥青混合料出现掉粒、松散。 1.3 坑槽病害 坑槽是指路面中出现碗状坑洞,如图 1 所示。沥青路面发生坑槽病害的原因多样,与春季有关的是水损害。雨水或融冰雪水进入并滞留在沥青混凝土的孔隙中,在大量快速行车的作用下,反复多次产生的动水压力使沥青从碎石表面剥落下来,局部沥青混凝土变得松散,碎石被车轮甩出,路面产生坑槽。如水透过沥青面层滞留在基层顶面,在大量快速行车作用下,自由水
4、产生很大的压力并冲刷基层混合料表层的细料,形成灰白色浆,灰浆被行车压唧到路表面。在灰浆数量大的情况下,不久就会产生坑槽。 图 1 坑槽病害 1.4 波浪和拥包病害 波浪是指路表面有规律的纵向起伏,如图 2 所示的拥包。基层局部强度不足或水稳定不好,使基层容易造成松软而导致路面病害。层铺法施工洒油不均、用油量过大或是拌合法施工摊铺时细料集中、局部油量大,沥青多处石料厚,沥青少处石料薄。当路拱过大或平整度差,则在春季气温回升时,油料会向低处积聚,形成壅包。 图 2 路面拥包 2 处理措施 基于上述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可以看出不同病害的原因及破坏机理并不相同,针对不同的病害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表
5、1 所示。 表 1 病害处理措施 病害类型 处理措施 翻浆 提高路基加强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使路基上部土层尽可能远离地下或地表水面;铺设隔离层,是上部图层与下部水分离,互不影响;改善路面结构,铺设砂砾垫层,能将荷载进一步扩散,从面减小路基的应力和应变;修隔温层,可使下面的土层不冻结或减小冻结深度,起到预防翻浆的作用。 松散 改善路面结构,在沥青混凝土的下面层采用空隙率较大、集料相互嵌挤作用好的沥青碎石作为结构层;改变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用密集配的沥青混合料铺筑路面基层或中间层可有效地防止自由水的侵入;使用粘附性高的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从而更好地提高沥青路面的抗剥离。 坑槽 坑槽修补的关键技术是
6、排干积水和确保坑槽干燥、确保坑壁坑底无沉泥无松散、保证坑壁坑底与新沥青材料的粘结密实牢固、确保有合适的施工温度和修补材料的压实,遵守冷料冷补热料冷补原则。 波浪和拥包 改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使用骨架嵌挤型结构,提高路面的整体强度;使用改性沥青混合料铺筑,提高路面的高温稳定性 3 结语 随着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我过的公路已经进入大中型维修阶段。针对不同的路面病害因地制宜,采用相应的合理技术措施处理,提高路面的使用质量,确保路面的整体使用功能以及良好的通行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万红.昭苏公路引起翻浆原因及防治的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7). 2 杨文江.沥青路面坑槽病害成因机理及预防修复J.山东交通科技,2013, (1). 3 李海涛.沥青路面坑槽病害的治理J.公路与汽运,2004(6). 4 严任苗.沥青路面拥包病害成因及处理技术的探讨J.安徽建筑,200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