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农牧区金融服务缺位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摘要】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边远地区金融基础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缺位、真空等因素成为制约着内蒙古农牧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问题日益突出。研究分析当前内蒙古农牧区金融服务缺位的原因,完善其金融服务体系,对促进内蒙古农牧区经济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对内蒙古全区的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牧区,金融服务,缺位,对策研究 引言:金融服务既是民生所系,更是强国之路,金融强则国强,金融盛则国家昌盛。过去的几十年全球金融演变的历史告诉我们,民族的崛起必须选择金融强国之路。一个地区的发展亦如此。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内蒙古农牧区对金融服务的
2、要求呈现日益扩大及多元化趋势,虽然现阶段内蒙古农牧区金融服务得到一些改善,但内蒙古农牧区金融服务体系整体功能依然跟不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与其旺盛的服务需求存在着差距。在最近开的“两会”中,不少“两会”代表在提交提案时不约而同地将目标指向了农村金融领域。他们认为,农村金融资金供给不足,农民贷款难、农村融资难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内蒙古农牧区金融的基本状况是金融需求总量较大,结构复杂,而金融供给总量渠道少,缺口大,供需总量、结构不平衡,供需对接困难。在新时期要加快建设健全农牧区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牧区金融服务水平。 一、内蒙古农牧区金融服务缺位现
3、状分析 1.1、正规金融服务机构影响非金融服务机构。在农村的正规金融体系中,有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其中,只有农信用合作社才是一家真正和农民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农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机构。截至 2009 年,农业新增贷款 85%以上都来自于农村信用社。仅仅靠农村信用社是根本无法满足所有农民、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在农村只吸收储蓄,而不进行放贷。大量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转存人民银行进而从农村流向了城市,直接导致农村资金供给不能满足农业和内蒙古农牧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供给越来越少,
4、农民的信贷需求不得不转而依赖于非正规金融,民间借贷活动频繁,人们为牟取暴利,对内蒙古农牧区农民进行高利贷的发放。 1.2 金融服务创新与服务滞后,无法支持内蒙古农牧区经济发展。现在,我国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仍沿用传统金融服务手段,金融业务仍然以原来的存、贷、汇为主,缺少信贷服务品种创新,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内蒙古农牧区,加上竞争不充分,农村金融创新不足,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弱化。 1.3 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高,严重的影响资金的流动性和贷款的发放。农村信用社则受不良资产影响,历史包袱沉重,加上信用质量差,存在支付风险。据统计,2005 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达 5147 亿元
5、,占贷款总额的 37%;农业银行也面临资产质量差、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的问题。农业银行等其他银行也面临资产质量差、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的问题。 1.4 信贷困难。农业不比工业,具有投资高,回报低的特点,特别是内蒙古农牧区农民,土地即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基本事实靠天吃饭,青年人长期在外打工,自有资源少,在抵押以及抵押后的处置上存在着诸多困难,贫困农民既无工资保障又无生产资料保障,贷款困难,加上担保人又不愿意担保,使得内蒙古农牧区贷款陷入困境。 二、完善农牧区金融服务体系之措施 2.1 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提升扶贫水平。一是农村信用社要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及时开发适合农村实际的金融结算服务品种,同时要充分依
6、托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为农村经济组织提供多层次、高效、快捷、便利的服务。二是各商业银行应加快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金融服务品种在内蒙古农牧区的推广,为农民融资和支付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三是督促邮政储蓄银行、商业银行等积极开展农村信贷业务,避免资金流向城市,真正实现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良性循环。四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拓展惠农卡、惠农便民业务等,为内蒙古农牧区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全面提升扶贫水平。 2.2 竭力为内蒙古农牧区农民提供信贷通道,扩大小额信贷经营范围。把内蒙古农牧区的创业经营纳入信贷支持之中,特别是要根据特殊内蒙古农牧区的金融需求,不断创新信贷通道,开办创业贷款、
7、低利率贷款和与财政支持联动的贴息贷款,满足不同层次、多向发展的贫困农民创业需求,为其提供资金供应平台。大力推广内蒙古农牧区小额信用贷款,效仿小额贷款的“琼中模式” 。它是在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基础上,由政府部门、农村信用社共同协调配合,逐步形成的“特色经济+小额信贷+政府引导”三位一体的小额信贷创新模式。截至 2008 年 5 月底,该模式的小额贷款已发放 1758 笔,余额 2188 万元,贷款到期还贷率高,我国内蒙古农牧区人口众多借鉴这一模式,改变政府主导农村金融体系的单一模式,逐步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探索自上而下引导、自下而上主导的多元化发展道路,积极打造适合我国内蒙古农牧区发展的信
8、贷渠道。 2.3 加快金融改革创新。不论是信用社还是新型的金融机构还是其他的类型。从 06 年至今近四年的时间大概只有一百多家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对于巨大的农村需求速度有点慢,所以应该通过管理好试点,加快推进改革的试验,尽快的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共享,更好的满足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 三、结束语 通过对内蒙古农牧区金融服务现状的分析和系统的认识,使我们真正的了解到金融服务缺位问题根深蒂固,农牧区金融组织体系存在诸多问题:组织不全;支农有限,资金外流严重;服务落后,效率低下;民间借贷受到管制;农业保险“缺位” 。这些问题不解决,必将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体系;建立农牧区资金回流机制;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没有发达的金融便没有发达的经济;没有发达的经济更没有发达的金融。农牧区金融与经济也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的。愿这种“共赢”的关系得以持久地巩固和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金融系统要率先走好“服务”这步棋。 参考文献: 1李喜梅.分形理论及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分形特征探析.农业 2006 2谢力,魏汝祥,尹相平.基于分形理论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工业技术经济,2008 作者简介:李雪梅(1964) ,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