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创作过程中的环境构思方法.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96562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建筑创作过程中的环境构思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建筑创作过程中的环境构思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建筑创作过程中的环境构思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建筑创作过程中的环境构思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建筑创作过程中的环境构思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建筑创作过程中的环境构思方法摘要/环境是建筑创作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能否处理好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决定建筑方案好与坏的关键。本文通过一些建筑与环境的成功案列来探讨客观存在的“境”与主观存在的“意”怎样实现二者的意、境相融。 关键词/有机 共融 化整为零秩序消极/积极因子 ABSTRACT/ Environment is a factor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proces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whether well-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ildings and e

2、nvironment is the key to decide construction scheme is good or bad.In this article, through some successful case of buildings and environment to explore the “boundary“ of the existence of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existence of “ideal”, and how to implement both unite. 中图分类号: TU-0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环境是

3、由自然、社会、历史、景观等构成的客观存在的系统,从环境的类别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时,把建筑所处的外在环境作为构思的要点从而引发灵感,这种构思的方式就是环境构思法。在进行设计时我们可根据建筑所处的具体环境、建筑的性质及性格特征等因素来进行环境构思,当然环境构思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根据人的活动与需求来创造与之相符合的环境。 自然环境指的是我们所处的大自然,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文脉、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在这里主要谈到建筑创作如何结合自然环境使建筑与环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看,环境构思的方法可以分为:融入型、创造型。 融入型环境构思方法 融入型的环境构

4、思方法是以自然环境为主体,将建筑融入其所依存的环境之中,充分的利用周边环境的有利因素,因地制宜。建筑在环境中处于从属地位,利用而不破坏原有的环境,化整为零、有机融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融境界。 中国传统园林堪称融入型环境构思方法学习的典范。中国传统园林是一种灵活多变、因地制宜的非对称式的布局设计,建筑通过低、散、隐的处理手法很好的融入了山林之中。 园冶中所说的“巧于因借”即通过借景、对景和框景等方式,巧妙的把远处的景观引入室内,加强了空间的渗透性的同时也使得环境与建筑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公元 15 世纪初的明代,占地面积 52000 平方米,整个布局

5、结合地形呈非对称方式(图 1-1) 。从图上可以看出建筑通过庭院进行组织,庭院之间又相互贯通,建筑散布于园中,在视觉需要的地方又利用亭台楼榭进行点缀(图 1-2) ,建筑与环境在这里互相渗透,融为一体,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福建平和县崎岭乡下石村桥上书屋(图 1-3) ,是“一座跨越溪水连接两个土楼的桥。 ”这个小学只有两个教室,一个小图书馆。整个建筑采取钢桁架结构(图 1-4) ,运用朴素的现代建筑语言表现出对乡土环境的尊重。桥上书屋很好的融入了小村的环境之中,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一方面它确实是一座桥,悬架于两条溪水之上起到交通联系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也成为两个村子交流的

6、纽带,是村民的公共空间和交流场所,打破了村民原有的传统内向和封闭的心理状态。 钢结构书屋与土楼的同时存在并不矛盾,在这里它们完成了新与旧、包容与排斥的和谐对话。建筑师通过材料表现赋予书屋一种朴实、低调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没有完全拘泥于当地的材料,并且试图通过谦逊而现代的技术语言寻求一种新的解决方式。内部桁架、外表面采用101520 的木条格栅,用钢龙骨固定(图 1-4) 。如薄纱一般的表皮处理使室内的视线与行人之间不发生干扰,同时远处溪水的风景又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到室内。 创造型环境构思方法 创造型的环境构思方法是当周边的环境优势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而采用以建筑为主体,适当的改造环境建立一种新秩序达

7、到共融。改造环境当然不是指忽略原有的自然环境,而是在尊重原有自然的基础上,充分的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子,因地制宜,把环境中的不利因子通过适当的改造从而提高原有环境的品质,让建筑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 贝聿铭设计的巴黎卢浮宫新馆是运用创造型环境构思方法中的代表杰作。从图 2-1 可以看出,已建卢浮宫三面围合,一面开敞,中心留有不大的广场,用地条件的限制以及新老建筑的关系处理都存在很大的难题。贝聿铭通过三个月的巴黎生活体验与调查,进行了方案构思和多方案的比较,最后决定将扩建的新馆置于地下,地上只设其入口。由于新馆在地上占地不多从而不影响原中心广场的建筑与环境。 为了解决地下层的自然采光以及更好体现新馆

8、的标志性,贝聿铭将地上的入口设置为一个底边 35m,高 21.6m 的全玻璃金字塔(图 2-2) ,不但没有破坏原有的环境,反而为该区域增加了一个标志性的节点。新馆与周边的建筑有着强烈的虚实对比,成为该区域的视觉中心。于是卢浮宫新馆作为一种积极的因子融入了原有的环境并提升了原有环境的品质。 2012 年韩国大邱图书馆竞赛第三名方案也很好的诠释了创造型环境构思的方法,该图书馆选址位于大邱市内某社区的荒废公园内(图 2-3) ,用地面积约 2100 平米,要求建筑面积控制在 3000 平米左右(有限高条件) 。现有的环境(荒废公园)显然不能满足人们交往的需求,则必须对原有的环境进行改造。 该方案对环境的态度给出了明确的回应(图 2-4):建筑向上扩展,最大限度的让出地面广场留给人们更多活动交往空间;改善周边环境品质,丰富活动类型;建筑与景观相互渗透等。 结束语 在建筑创作过程中环境构思的两种方法没有明确的界限,可能是以一种为主,另一种为辅,二者相结合。但是处理建筑与环境问题的宗旨是一致的,即以人为本,把人的需求和活动放到建筑与环境中去考虑,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实现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苗鹏云。苏州园林景观和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以拙政园为例。 山西科技。2007(2) 尹青。建筑设计构思与创意。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http:/ http:/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