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五老年群体常见精神障碍识别及处理.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79952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境五老年群体常见精神障碍识别及处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情境五老年群体常见精神障碍识别及处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情境五老年群体常见精神障碍识别及处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情境五老年群体常见精神障碍识别及处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情境五老年群体常见精神障碍识别及处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情境五 老年群体常见精神障碍识别及处理,主讲人:栗欣健康管理教研室,老年心理学,目录,子情境一 蓝色夕阳悲观绝望的老年抑郁症子情境二 黄色夕阳病感难消的老年疑病症子情境三 黑色夕阳不可理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子情境四 白色夕阳难以摆脱的老年物质依赖子情境五 灰色夕阳一无法逆转的老年期痴呆,子情境一 蓝色夕阳 悲观绝望的老年抑郁症,01,引导案例,PART,一、现实情境,引导案例:张大爷的自杀事件参与式学习互动讨论话题1:案例中张大爷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分析判断?互动讨论话题2:应从哪些方面来帮助此类老人?,二、理论依据,(一)案例推断综合考虑,张大爷很可能患上了老年抑郁症。(老年抑郁量表见附录4)

2、,二、理论依据,(二)分析判断1.基础知识抑郁障碍持续的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损伤人体免疫功能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循环系统疾病,或者成为恶性肿瘤等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自杀。,二、理论依据,(二)分析判断2.判断依据老年抑郁症与其他类型的抑郁障碍区别?可能伴随着一种并不严重的躯体疾病开始。随着躯体相关症状的逐渐改善,情绪相关症状却日渐加重。或是存在以早醒为主要特征的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却不十分明显。有时候,还能观察到类似“痴呆”的智能下降,并且老年人对此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二、理论依据,(二)分析判断2.判断依据(1)躯体不适感(2)认知功能差(3)情绪情感低(4)轻生言行观,二、理论依据,(

3、二)分析判断2.判断依据(1)躯体不适感老人经常会体验到一种慢性,渐进的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如胃痛胃酸、胀气便秘、感到头晕目眩、双耳鸣想、手脚发麻、胸闷气短,不时受到失眠早醒精力不足的折磨,无原因的乏力,疑病,二、理论依据,(二)分析判断2.判断依据(2)认知功能差抑郁障碍的老年人,往往对外界刺激反应愈发迟缓,思考和回答问题时有困难,甚至长时间沉默不语,虽肢体功能完善仍行动缓慢,如抑郁加重,则出现思维注意记忆损害,形成痴呆样表现。,二、理论依据,(二)分析判断2.判断依据(3)情绪情感低老年人一旦患抑郁症,会面临持久的情绪低落,整日伤感,悲观厌世且充满悔恨和内疚,对原本喜爱的活动渐渐丧失兴趣,很

4、难体验到愉快的感觉,对自身状态评价过低,经常自责认为自己没用,是家人的负担。有些还会无端担忧家人的安全。,二、理论依据,(二)分析判断2.判断依据(4)轻生言行观抑郁障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识别和干预,那么老年人的自杀意念几乎是必然出现的结果,甚至引发反复自杀行为,包括成功自杀和自杀未遂。特别是当老年人经常诉说自己活得不快乐,还拖累他人,又难以得到家人支持和安慰,需要警惕。,三、常见误区,(一)情绪问题不是病(二)丧亲的悲痛不可能是抑郁症(三)退休后的情绪差只是不适应(四)只是身体不好,没有精神问题(五)老年人说自杀,不见得是真的想死,三、常见误区,(一)情绪问题不是病有些老年人被诊断为抑郁症后

5、,家属往往不能接受,觉得只是情绪方面的小问题,时间长了就会自动消失,或经过思想工作可以解决,忽视了治疗和看护,未能判别自杀征兆,造成严重后果。抑郁症患病率高,各年龄段都有,虽然人时常出现情绪低落,但应注意程度和时间,不可只看自身经验。,三、常见误区,(二)丧亲的悲痛不可能是抑郁症居丧反应:丧失所致的悲痛,失去亲人的老年人,经常会向他人诉说痛彻心扉的心情。如果认为自己对亲人的去世负有责任,那么还会伴有难以面对的内疚与悔恨。一般两个月左右会慢慢减弱,12月内情绪最终恢复平稳。,三、常见误区,(二)丧亲的悲痛不可能是抑郁症老年抑郁症:是一种异常的悲痛反应,与居丧反应有多方面不同,负罪感极为强烈,甚至

6、发展为罪恶感,认为自己的生存毫无价值和意义,考虑以结束生命来解决所有痛苦,伴有明显体重减轻和睡眠障碍,持续2-12月。,三、常见误区,(三)退休后的情绪差只是不适应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因素为有较为严重的躯体疾病、经济环境的持续恶化、家庭关系紧张等。特别是步入老年,离开工作岗位,社会活动突然中止,一时无法适应,产生负面情绪。回到家后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活动减少,亲人朋友往往只是理解其处境的感受的角度出发,往往延误治疗。,三、常见误区,(四)只是身体不好,没有精神问题某些老年人患抑郁症后,往往体验和抱怨最多是自己身体上的各种不适感,而在不适感之下,经常隐藏着老年人抑郁情绪的痛苦。家人和专业人员可认真

7、询问,帮助检查。,三、常见误区,(五)老年人说自杀,不见得是真的想死老年抑郁症患者长期经受负性情绪、不良认知、生理和心理症状的折磨,感觉每天生不如死,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自杀意念往往更坚决,行为隐秘难现,自杀成功率高。应严加护理,24h不离监护视野。,四、技术训练,1.训练目标(1)疑似老年抑郁症识别和判断能力(2)老年抑郁症的处理和转介能力2.训练过程,五、处理建议,(一)处理原则(1)提升老年抑郁症康复可能性,减少老年人的自杀行为,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安全(2)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恢复其社会功能(3)减少复发风险,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1.老年抑郁症的一般处理2.老年抑郁症的特殊

8、处理3.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1.老年抑郁症的一般处理(1)密切观察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喜怒哀乐、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变化情况,观察时间段以每天界定,即每天比前一天有哪些不同,之后做出评估,选择处理方式,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2)增进营养研究表明,老年抑郁发生与营养不良有关,随着抑郁程度加深,食欲下降使老年人茶饭不思,加重营养不良。要注意提高食物摄入量,通过耐心沟通,劝老人进食,建议多吃富含高蛋白维生素膳食。,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3)加强护理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我料理能力日渐丧失,专人护理势在必行,护理任务最好由直系亲属担负,也可邀请看护团队,引导老年

9、人规律生活,早睡早起,户外活动,注意原有疾病的影响,加强治疗。,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4)心理辅导从事医疗、护理、教育、社会工作或养老机构的人员都可以根据工作实践尝试,规律规范的心理辅导往往对老年人的心理康复具有较强意义,如紧握其双手,为其整理仪容,探求其内心苦闷原因等。,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5)同龄互助条件允许情况下,推动老年抑郁患者参加同龄人座谈会,听取成功克服经验,也可选择积极意义的影视作品加以播放,如喜剧片,音乐歌舞,真实欢笑感染老年人,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2.老年抑郁症的特殊处理(1)抑郁障碍的非急性期当老年心理工作者面对的老年人发现躯体不适等,未明确观察情

10、绪症状且无自杀意念行为,首先考虑躯体疾病,如未发现疾病即初步怀疑老年抑郁症发生的可能。应加强观察沟通细节,定期访谈,动态评估,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2.老年抑郁症的特殊处理(2)抑郁障碍的急性期若心理工作者明确观察到老年人的躯体不适感,认知功能减退,情绪焦虑抑郁暴躁,即可高度怀疑其进入加重期,应先对自杀意念和行为进行深入访谈,评估风险,如证实则上报,24h防护,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3.老年抑郁症的治疗(1)老年抑郁症的心理治疗需要由心理治疗师资格的,经专业化培训的老年心理工作者进行,常用的主要有支持性心理治疗,动力学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等,五

11、、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2)老年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五羟色胺: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服用方便。佛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艾斯西酞普兰等,副作用头晕、头痛、失眠、乏力,六、后续思考,(1)如何能更有效地提升老年抑郁症的识别率?(2)在24小时全天候安全防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自杀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包括哪些?,必读概念,(1)自杀意念:个体存有意欲自杀的想法,但未付诸行动。与普通人在心情不佳时出现的短暂的“不想活”的想法有本质区别,前者是认真考虑的结果,后者是一过性念头。(2)自杀未遂:个体存有坚定的自杀意念,并实施了具体的自杀行为,但未能导致自身的死亡结果,

12、是对人决心自杀但未成功的状态的描述。具有自杀未遂行为的人有再度自杀的高度危险性,应当引起警觉加强保护。,情境二 黄色夕阳病感难消的老年疑病症,01,引导案例,PART,一、现实情境,引导案例:医院里的“常客”参与式学习互动讨论话题1:案例中的李大娘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分析判断?互动讨论话题2:应从哪些方面来帮助此类老人?,二、理论依据,(一)案例推断(二)分析判断1.基础知识2.判断依据(1)排除躯体病(2)优势观念强(3)反复就医忙(4)感受描述细,二、理论依据,(一)案例推断(二)分析判断1.基础知识疑病症:以担忧或坚信自身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又是观念为主的神经症。为根本不存在的躯体疾

13、病过于烦忧,反复到医疗机构化验,各种科学解释都不能打消其对健康的疑虑。,二、理论依据,1.基础知识老年疑病症患者深受占主导地位优势观念困扰,常伴有焦虑及抑郁情绪,精神痛苦,时长长吁短叹,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可能及早安排自己的后事,以防因主观想象的疾病发作而死亡,严重危害了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应及早加以识别处理,二、理论依据,1.判断依据(1)排除躯体病老年人因生理功能变化,的确经常感到身体不适,而这些主观感觉经过检查绝大多数可以发现原因。只有证实的确不存在疾病的客观证据,才可以考虑疑病的可能,二、理论依据,(2)优势观念强老年疑病患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结合各种渠道的不完整或错误信息,

14、对身体状态做出武断的判断,进而在意识层面形成具有绝对优势的疾病观念,即“我一定是得了什么病”,怪家人医院不懂科学,水平不高,二、理论依据,(2)反复就医忙每当医院做出该老年人为患有其所声称的疾病的判断,老人就高度质疑此医疗机构的权威性,怀疑医生业务能力,马上转到其他医疗机构,重新检查和诊治。,二、理论依据,(2)感受描述细平日喜欢讨论自己的主观不良感受,身体方面的异常征兆及隐含意义,其他话题不感兴趣,描述过程言语生动形象,听起来对不良感受的体会极为精确,远超过普通人的感受程度,三、常见误区,(一)心理是心理,身体是身体。关于人的心理和躯体的互动关系,多数家庭的理解并不科学,以往大家认为心理疾病

15、与身体疾病没有关系,近年来,很多公众接受了躯体疾病引发心理问题的观点,意识到身体不舒服影响情绪,但对心理因素引发的躯体问题,能科学认识的人还是少数。,三、常见误区,(二)反复就医就是为了折磨家人。家人对老年疑病患者的异常表现难以理解,产生怨气,认为老人故意和家人过不去。其区别在于,老人反复就医不是主观意愿的体现,是为了让自己不在真实的感受中生活。其次,疑病症的核心症状就是优势疾病观念和反复就医行为,这是具有精神病理依据的表现,非老人意志可以控制,四、技术训练,1.训练目标疑似老年疑病症的识别和判断能力老年疑病症的处理和转介能力2.训练过程,五、处理建议,(一)处理原则(1)理性、耐心地应对老年

16、人的疑虑(2)加强对老年人日常照料中的心理支持,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1.观察鉴别2.心理辅导3.药物治疗4.心理治疗5.预防措施,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1.观察鉴别在发现老年人有躯体不适主诉之后,结合其近期情况,严密观察情绪状态,判断其是否有日渐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及轻生厌世的表现。若其心理问题以情绪为主,而非关于疾病的优势观念,那么随时间流逝老人不会出现反复就医行为,反而放弃对健康的关注,甚至自杀,五、处理建议,2.心理辅导要正面肯定老年人的不良感受,告诉老年人,虽然不能确定疾病的有无,但能体会到他的痛苦和担忧,并真诚的想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大可能争取老年人的合作,鼓励老年人加

17、入兴趣爱好小组,培养正性感受。,五、处理建议,3.药物治疗在疑病症进展过程中会伴有抑郁焦虑愤怒或恐惧情绪,老年人精神异常痛苦无法自拔,首选安定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对不安,难以入睡有良好效果,注意其副作用(呼吸功能疾病)。,五、处理建议,4.心理治疗应用认知治疗处理错误观念是符合心理治疗的首要原则。如针对老年人设置的一种特殊催眠治疗,在催眠状态下,寻找老年人过于关注身体感受的潜意识因素,探索老年人压抑许久,又不能在家人等面前表达的内心冲突。,五、处理建议,5.预防措施有计划的增加老年人的生活内容,从具体事务到兴趣爱好等,分散注意力到生活方向和层面。视野开阔后实现晚年自我价值。,必读概念

18、,(1)暗示:个体是否易于接受外部环境或他人的愿望、情绪、观念、判断及态度的影响。心理暗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他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有意或无意的信息,个体接收到这种信息及含义后,通常做出外界和他人所期望的反应。从机制上讲,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所肯定的假设,虽然没有确定的根据,但因为主观已肯定其存在,其心理过程便竭力趋向于这种判定方向的意愿。人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受着外界的暗示,也在不断地对他人释放着暗示的信息。,必读概念,(2)自我中心:个体完全以自身的价值观对人和事务进行评判,凡事以自身利益为优先考虑的因素,不关注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给人以我行我素和特立独行的感觉。但应

19、注意其与自私自利的表现仍有一定区别,不会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六、后续思考,(1)哪些因素可能与老年疑病症的发生有关?(2)老年疑病症与老年抑郁症的相似处和异同点分别是什么?,情境三 黑色夕阳不可理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01,引导案例,PART,一、现实情境,引导案例:古怪的母亲参与式学习互动讨论话题1:案例中林母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分析判断?互动讨论话题2:应从哪些方面来帮助此类老人?,二、理论依据,(一)案例推断(二)分析判断1.基础知识2.判断依据初次发病于60岁及以上的称为老年精神分裂症更多学者称老年精神分裂症是起病于40或45岁以后的晚发性精神分裂症。女性略高于男性。,二、理论依据,2

20、.判断依据主要症状表现是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例如。劝说无法使其放弃荒谬的念头,常大闹四邻扰的社区鸡犬不宁,智力不受影响,生活能力正常。幻觉多属于假性幻觉,内容与听觉联系紧密。妄想对象多涉及熟悉的人物,与经济财产有关的较多,最重要的是幻觉体验与妄想症状往往联系在一起,内容多与老人近期的生活状态和环境条件有关。,二、理论依据,2.判断依据表情和态度相对自然,接触和沟通能力损害不大。发病前有鲜明而特别的个性基础,如过于执拗和倔强,能力强,脾气大,偏于好斗等。老年期所经历的精神创伤可能引发各种精神症状。,三、常见误区,(一)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是一回事(二)就算有病也不能去精神病医院看,那里越治越重,经

21、常打骂、电击病人(三)得了精神分裂症根本就治不好(四)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不能吃,吃了就变成白痴,三、常见误区,(一)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是一回事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有时表现得比较平淡和冷漠,出现情绪低落持续时间比较短暂,或没有表现出情感低落相应内心体验,常伴有幻觉和妄想,内容荒谬离奇。抑郁症患者情绪发自内心,并受幻觉和妄想的影响,常伴有自卑、自责,内心体验深刻,思维常常较迟钝,精神活动协调。,三、常见误区,(二)就算有病也不能去精神病医院看,那里越治越重,经常打骂、电击病人20世纪90年代之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落后。随着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开发和治疗方法的手段不断丰富,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正规的机

22、构医护人员绝对禁止对病人谩骂殴打,三、常见误区,(三)得了精神分裂症根本就治不好及时就医,坚持服药一定能看到治疗效果,最大程度昂减轻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庭的折磨。有完全治愈的可能。,三、常见误区,(四)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不能吃,吃了就变成白痴精神病药物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调整脑内递质矫正病人思维、情感行为。除了有镇静作用外还有一些暂时的副作用,随着病情好转药物逐渐减量,副作用会慢慢减小,智力不会受到影响。,四、技术训练,1.训练目标疑似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识别判断能力老年精神分裂症的处理和转介能力2.训练过程,五、处理建议,(一)处理原则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急性处理原则院内原则老年精神分裂症的非急性

23、处理原则院外基础原则老年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期处理原则院外最终原则,五、处理建议,(一)处理原则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急性处理原则院内原则(医疗机构规范治疗)1.治疗缓解症状2.预防自伤自杀自残3.检测和处理药物副作用4.训练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功能,五、处理建议,(一)处理原则老年精神分裂症的非急性处理原则院外基础原则(社区养老机构,更为复杂和关键)1.督促服药2.预防继发抑郁情绪和自杀3.促进社会功能恢复,五、处理建议,(一)处理原则老年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期处理原则院外最终原则推动老年人维持服药参与心理治疗协助老年人及其家人应对生活事件力求老年人最大程度回归社会,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1.督促服药2

24、.防止复发3.日常照料中的心理支持4.生活照料,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1.督促服药精神病患者特有的“病耻感”,让患者和家属从内心抗拒服药。离开医院后的持续服药是难题。副作用: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类帕金森症,口干便秘,排尿困难视力下降,五、处理建议,2.防止复发(1)防停药:如不能坚持服药几乎百分之百复发,一定要反复宣教,否则增加再次治疗难度。(2)回家后保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培养兴趣爱好参与社交维持愉快心境,避免过度刺激应激造成复发。,五、处理建议,3.日常照料中的心理支持目标:增加社会功能,实际技能,增强面对生活事件心理承受力,增进人际关系操作内容:加强自我监护,自我管理药物和

25、曾有的精神症状,识别复发先兆促动认知恢复,和蔼坚定的老年人表示“您的想法我们都理解,但不可能被赞同”,指导老人分散注意力,学会阻止幻觉,鼓励为主,五、处理建议,3.日常照料中的心理支持教授应对压力,掌握阻断压力的技巧转移对压力的注意,学会终止幻觉,扩大交际圈,逐步推进到团体活动,持续给予表扬鼓励,五、处理建议,4.生活照料满足自我照料,个人卫生及营养需求帮助其制定日常生活规律表,培养科学的生活模式给老人创造相对安静的睡眠环境,六、后续思考,(1)在养老季候中,心理工作人员如何服务与老年精神分裂患者?(2)老年精神分裂患者在治疗后如何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子情境四 白色夕阳难以摆脱的老年物质依

26、赖,01,引导案例,PART,一、现实情境,引导案例:酒该变了他参与式学习互动讨论话题1:案例中于大叔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分析判断?互动讨论话题2:应从哪些方面来帮助此类老人?,二、理论依据,(一)案例推断(二)分析判断1.基础知识2.判断依据(1)酒精依赖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吗啡依赖及阿片类物质所知精神障碍(3)镇静催眠药物的依赖问题,二、理论依据,1.基础知识酒精,毒品和某些药物是一大类可以影响人类情绪和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导致心理和躯体依赖作用的化学物质。依赖:由于反复应用成瘾物质引起的生理症状和认知障碍、负性情绪,不良行为,具体包括对成瘾物质强烈心理渴求,明知有害持续使用,无法控制

27、的觅药行为,突然中断产生戒断。,二、理论依据,2.判断依据(1)酒精依赖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酒精:千百年来应用最广泛的成瘾物质,损害多个器官,破坏心理功能酒精依赖特征:形成酒精依赖后一段时间,老人渐渐出现精神异常症状,突然停酒饮酒量下降后出现精神异常,如幻听幻视产生被害妄想,二、理论依据,(2)吗啡依赖及阿片类物质所知精神障碍吗啡:镇痛,年轻人接触频繁,吗啡依赖分为躯体和心理两方面,血液内有足够高的浓度不然产生戒断症状,心理依赖开始为了获得服药产生的快感,后来是为了防止戒断状态的发生,即心瘾。戒断症状:打哈欠,流鼻涕流眼泪,寒战出汗,二、理论依据,(3)镇静催眠药物的依赖问题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变

28、化,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有些老年人睡眠障碍形成身心问题,异常痛苦。首先了解老年人睡眠情况和情绪状态,才是应用药物的前提,二、理论依据,(3)镇静催眠药物的依赖问题长期服用巴比妥类药物老年人,可能会身体消瘦、全身无力、食欲不振肤色晦暗,大量服药可能产生躁动不安、四处乱走、易于兴奋和疲劳,过量则造成中毒,如冲动攻击情绪不稳、口齿不清、昏迷死亡苯二氮卓类药物安全性高,戒断症状为失眠、发脾气幻觉妄想,戒断状态不严重,三、常见误区,(一)老人喝点小酒没什么问题-物质依赖必然生成,不可盲目乐观(二)药物是药物,毒物是毒物,这两个怎么能混为一谈-特定情况下科学应用,也可达到治疗作用,四、技术训练,1.训练目标

29、疑似老年酒精依赖的识别和判断能力老年酒精依赖的处理和转介能力2.训练过程,五、处理建议,(一)处理原则(1)戒酒、除药、去毒是心理工作者处理老年物质依赖相关问题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优先应该采取的必要手段。(2)对症处理躯体问题:应用相关物质的拮抗剂,有中毒问题的进行脱毒治疗,详细操作由医疗卫生专业机构实施。(3)防止复饮和复吸,并加强对老年人的看护和生活照顾,注重对其进行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1.断绝成瘾物质及治疗密切观察后送专业医疗机构就诊,中断成瘾物质供应2.医学治疗后防复发(1)知识宣教及建立信心-认识过往坚定信念,关键在于老人的决心和意愿(2)有效监督-视觉

30、范围内没有成瘾物质,五、处理建议,2.医学治疗后防复发(3)改变生活模式-老人轮流到子女家住,避开寻找成瘾物质的条件 (4)加强心理支持-医学治疗刚刚结束之时,照料者与老年人共同寻找使老年人心境低迷的原因加以处理(5)鼓励和支持嗜酒者互戒协会等组织互助-老年心理工作者起始阶段联系场地,准备资料等,六、后续思考,(1)成瘾物质对老年人的危害有哪些方面?(2)老年人物质依赖患者戒断成瘾物质时,心理工作者应重点注意问题是什么?,子情境五 灰色夕阳一无法逆转的老年期痴呆,01,引导案例,PART,一、现实情境,引导案例:韩爷爷的晚年参与式学习互动讨论话题1:案例中韩爷爷和杨父病情的相同点及异同点是什么

31、?如何分析判断?互动讨论话题2:应从哪些方面来帮助此类老人?,二、理论依据,(一)案例推断(二)分析判断1.基础知识病因:脑神经病变、脑血管损伤、脑外伤等。表现:分辨方向,学习能力,思维记忆,人际沟通损害加重,大多存在精神障碍将来我国老年痴呆患病人数将逐年增加。,二、理论依据,2.判断依据(1)阿尔茨海默病悄然起病,女多于男,初近事遗忘,后记忆逐渐丧失。社交,方向感,活动,失禁(2)血管性痴呆脑脑部血管病变引起,多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头晕头痛、手脚麻木、耳鸣失眠,对自身记忆下降可认知,渐渐不知冷暖全面痴呆,三、常见误区,(一)老年人健忘和老年期痴呆记忆力下降的表现差不多(二)老年期痴呆

32、一定能完全治好(三)老年期痴呆就成了”傻子“,说出去很丢脸,三、常见误区,(一)老年人健忘和老年期痴呆记忆力下降的表现差不多健忘老人情感丰富,痴呆老人“与世无争麻木不仁”健忘老人部分遗忘,痴呆老人完全记不得健忘老人能生活自理,痴呆老人丧失自理能力,三、常见误区,(二)老年期痴呆一定能完全治好AD:只能延缓,不可逆转VD:治疗及时康复可能性大,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好那么痴呆接近不可逆转。,三、常见误区,(三)老年期痴呆就成了”傻子“,说出去很丢脸老年痴呆不同于精神发育迟滞,老年心理服务者应该给予更多照顾和关爱,四、技术训练,1.训练目标疑似AD和VD的识别和判断能力老年痴呆的处理和转介能力2.训练

33、过程,五、处理建议,(一)处理原则。(1)改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2)延缓老年器痴呆的发展进程。(3)尝试一致老年期早期某某切关键性病理过程。(4)提高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5)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6)减轻看护负担。,五、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1.药物治疗2.心理治疗及社会行为治疗3.日常照料中的心理支持(1)全程陪伴(2)积极开导(3)维护自尊(4)拒绝嫌弃4.照料中的沟通原则与技巧宽容谅解的态度,简短语言交流,微笑,肢体语言多用,六、后续思考,(1)如何预防老年期痴呆?(2)在养老机构中,心理工作者应给老年期痴呆患者提供哪些服务?,THANKS!,请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