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环保产业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并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理念、本质特征、国策方针、途径方法提出了总体的要求。这是一个完整的顶层设计,是我党对资源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这一系列方针和战略思想的新概括与再升华。报告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十八大
2、报告是我们的行动纲领。环保产业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要努力做到“产业环保化、环保产业化” 。 一、建设生态文明迫切需要实现环保产业化 建设生态文明是新时期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问题,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良性互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第一要务。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因而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很大。然而,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工业化、现代化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更加严峻。经过 30 多年持续快速发展,资源2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
3、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对中国提出了新的挑战。李克强同志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2012 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新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 。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要打破这一瓶颈制约。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也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关键和基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化和创新,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坚持走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所在。而环保产业化能够有利于上述目标要求的实现。 二、实现环保产业化必须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是为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提供
4、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绿色产业,生态文明的产业结构需要以环保产业为基础的绿色产业结构,因此,在对传统产业进行以节能降耗为基础的生态转型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以环保产业为主体的逆向产业体系。环保产业化开发、运作及经营过程是发展壮大环保产业的基础,是环保产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推进环保产业化,适度依照市场导向确定环保产业增长速度、调节环保产业供求关系,适度引进市场机制、吸纳产业资源、推进环保产业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环保产业进一步关注社会需求、把握市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树立效益观念、规范竞争秩序,实现环保产业发展机制的根本转变。 环保产业大致包括以下四类:环保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环境污染物的再利用与无
5、害化处理、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环保服务提供。具体3而言,环保产业已逐渐形成包括工业污染防治、环保生产、环保服务、废旧资源综合利用、自然生态保护、低公害产品生产(洁净生产)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 当前,需要进一步明确环保产业领域的发展重点,环保技术和装备重点是先进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危险废物与土壤污染治理、监测设备;环保产品重点是环保材料、环保药剂;环保服务重点是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营的市场化、社会化,完善提升融资、咨询、评价等服务体系。 三、发展环保产业需要建立支持体系 未来几年我国环保产业将迎来投资高峰,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广阔,目前增强环保产业活力的根本出路之一就是尽快构建一个系
6、统的环保产业发展支持体系。 一是建立政策支撑体系。环保产业属于政策法规驱动型产业,既要突出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政府引导,驱动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市场。要着力于通过环境服务业来整合环保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促进环保产业的业态转型和升级,把政策的有效性、市场的持续性、企业的积极性和技术的科学性有机结合,推动环保产业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继续发挥政策优势,促进产业规范、健康发展。健全环保产品(设备)标准体系,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加大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的力度,扩大环保产业潜在市场向现实市场转化。 二是建立产学研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相
7、互分工的环保产业4构架体系。制定环境技术开发战略及技术战略路线图、技术创新方针,制定研究规划,推进节能减排技术、产业衔接技术及工业园区生态化改良技术,挖掘技术需求,强化技术供给,促进技术合作和技术引进,培育和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要依托骨干环保企业,加快关键核心环保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将重点发展环保设施社会化运营、环境咨询、环境监理、工程技术设计、认证评估等环境服务业,开展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和合同环境服务等新兴服务模式的试点工作,逐步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 三是加快建立投融资体系。积极拓宽多种形式融资渠道、建立资金运作保障体系。积极支持项目申请银行信贷和国家专项资金,争取中央政府
8、支持、提供优惠贷款政策、税收支持政策等。通过资产重组、控股、参股、增发、配股、设备租赁融资、发行可转债、分离交易债、上市融资、BTO 方式、BLT 方式等多渠道进行资本运作,广泛吸收民间资本进行直接投资和社会赞助等。财政支持环境治理投资要保持在 GDP 的一定比例之上,设立共生项目专项资金,争取高效节能产品财政补助政策。 四是建立人才保障体系。加快形成以用人制度、培养制度、保障制度、评价制度、考核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管理制度体系。一方面通过培训、外派学习、广泛动员社会事业机构、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及团体共同参与环保项目学习,加强党政干部、企业经营者、社会公众等的生态环保教育,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社会监督和信息公开机制,提高公众对加快生态经济发展的认知度。另一方面,重点围绕废弃物处理关键技术,聘请引进两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部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授或教授级高工等专业技术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