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09170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监测的内涵、作用及其对象,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生物技术和 3S 技术等现代监测技术,并结合当前我国环境特点分析了未来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最近今年,我国资源、环境危机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蔓延趋势加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新污染物质的危害逐渐凸显,我国的环境风险进一步加剧,在此背景下,加强环境监管和生态环境应急预警体系的建设正成为政府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1。众所周知,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和环境决策的技术基础,因此,发展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对我国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具有实际意义。本文结合我国环境监测现状,重点探讨了环境监测的

2、内涵、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环境监测的内涵 众所周知,环境监测是环境执法、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英文翻译为“monitor” ,原指监视、监控之意,但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广义的环境监测包括对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等的监测。 1.环境监测的内涵 所谓环境监测,即通过对数据的研究和评估,探讨环境污染源及其变化趋势,描述环境受污染的程度,全面、准确、及时的反映环境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2.环境监测的作用 环境监测有助于环境污染的防治以及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协调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是环境执法的依据和重要手段,更是环境管理、规划与决策的重要科学依据。 3.环境监测的对象 按照介

3、质不同,环境监测对象可大致分为水质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土壤及固体废弃物监测等几大类。 二、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总体呈现以下特点:环境监测由单一分析发展到多种技术手段监测;环境监测由断续性监测发展到全自动监测;环境监测完成了方法、制度和体系的建设;监测技术正朝着现代化,监测手段也朝着自动化和系统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目前,生物技术、3S 技术和信息技术正成为我国环境监测的主流技术2,3。 生物技术主要分为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检测技术和 PCR 技术。其中前者主要包括生物大分子标记物及其检测技术有核酸分子损伤检测技术、报告基因标记技术、DNA

4、芯片技术和酶分子标记物检测等。后者是在体外合成特异性 DNA 片段的方法,只要在试管内提供 DNA 体外复制所需的原料(DNA 聚合酶、模板核酸、寡核苷酸引物、四种三磷酸脱氧核苷酸) ,其原理类似于生物体内 DNA 的复制。 3S 技术主要应用于水资源调查评价和水环境监测。其中前者主要用于流域水文模拟、水资源评价和基于 GIS 的土地利用状况分析,后者以3GIS 为信息处理平台,可实现对水域分布变化、水体沼泽和水体富营养化等进行监测。此外,3S 技术还可以在湿地资源动态变化监测中的进行应用,运用多时相、多平台的遥感动态变化监测技术及时获取湿地动态信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数据管

5、理功能对遥感技术获取的湿地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可获得湿地的动态变化情况。 信息技术主要分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 PLC 技术。环境监测应用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属于层次型的异构网络结构,最底层为部署在实际监测环境中的传感器节点。向上层依次为传输网络、基站,最终连接到Internet。传感器节点由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组成。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工业控制装置,在结构上对耐热、防尘、防潮、抗震等都有精确考虑,在硬件上采用隔离、屏蔽、滤波、接地等抗干扰措施,非常适用于条件恶劣的户外及工业现场。对雨水的远程监测及控制对于农业生

6、产及防洪抗旱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对我国环境监测发展历程及其规律的考察,笔者认为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总体呈现以下趋势。 1.监测技术 监测技术向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将更多的先进技术,如气体采样吸附技术、微波技术等应用到环境监测当中。 42.监测仪器 重点向高自动化、小型化、高精密化的研制方向发展。 3.监测方法 向分析项目系统化方向发展。 4.监测精度 向痕量分析甚至超痕量分析方向发展。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其浓度虽然很低,但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因此,要想控制

7、这类污染物质,必须先发展痕量和超痕量分析技术,掌握其污染现状。 5.监测重点 加强对三废为代表的重度工业污染源的监测;监测分析项目以有机污染物质的监控为主;建立健全环境监测预警应急监测系统。 6.监测介质 从监控介质上,将对水、悬浮物、沉积物、大气、生物界面整个体系的有毒有害的“三致”物质作全面监控。基于多种有毒污染物如多环芳烃类、多氯联苯类、某些重金属等在环境介质中能积累、迁移、转化的事实,要保障环境安全,不能局限在只对水质加以监测、保护,还要考虑与水体相关的环境介质(水/悬浮物/沉积物/大气/生物界面)的综合作用。 四、结语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其对政府的环境管理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加大投入,以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为根本目标,5大力发展现代监测技术,更新现代监测设备,并努力提高监测人员的基本素质,从而构建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管理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罗山茅.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北方环境. 2011,(09). 2刘卫东,秦东升. 环境监测在我国的发展现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06). 3袁明辉. 浅议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与推进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8,(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