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徽州古建筑保护现状与开发探讨摘 要:2013 年 4 月上旬,功夫巨星成龙要将自己收藏 20 年的安徽古建筑中的一部分捐赠给新加坡一所大学之事,引起社会一片哗然。此事又重新引发人们对于徽州古建筑的关注。徽州遗留了众多古建筑,大部分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令人痛心的是,也有一部分古建筑不堪岁月的风吹雨打和未被重视保护,渐次坍塌荒弃,甚至“流落”他乡。主要从徽州古建筑保护的建筑特色、徽州古建筑保存现状出发,探讨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现今日益稀少的徽州古建筑。 关键词:徽州古建筑;保护现状;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5-00
2、92-02 1 徽州古建筑的建筑特色及价值体现 1.1 徽州古建筑的建筑特色 徽州古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并雄踞中国商界,致富后的徽州商人纷纷将大量资本带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投入就是大兴土木,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 古徽州历来重教崇文,徽商有“贾而好儒”的特点,他们求理于建2筑,寄情于房舍,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由于徽商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促进
3、了徽派建筑广泛流传、名声大噪。从某种意义上说,徽派建筑就是徽州人的名片。 徽州古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徽式民居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向和地域美饰倾向,其结构多为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 ,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 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
4、筑精美如诗。1.2 徽州古建筑的价值体现 作为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儒家与道家、释家思想的厚实沉淀区里成熟的徽派建筑,不论是在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特别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砖雕、木雕为一体,形成的“古建三绝” ,更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徽州古建筑一直以来受人追捧,主要体现在其自身价值上:一是用3材考究,比如有的建筑采用长达 6.7 米、高 1 米多、宽 80 厘米的整块大木料作月梁,有的建筑用整根圆周 2.3 米、高 7.8 米的大木料作厅柱,有的建筑开凿出 10 米多长、5 米多宽的整块大石板作台阶,还有的建筑大量采用名贵木
5、材,如银杏木、枣木等,这些用材如今已不多见,本身价值不菲;二是装饰精美,徽派建筑广泛采用砖、木、石“三雕” ,表现内容广泛,雕刻手法多样,浓缩亭台楼榭、树木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于一体,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出精湛的雕刻艺术;三是结构独特,砖木结构的徽派古建筑大多“先起屋架后封墙” ,有的整幢建筑不用一个钉子,全部用榫头连接。 2 徽州古建筑的保存现状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大戏曲家汤显祖一句脍炙人口的诗道破了古往今来多少游人对徽州的向往。徽州遗留了众多古建筑,但令人痛心的是,也有一部分古建筑不堪岁月的风吹雨打和未被重视保护,渐次坍塌荒弃,甚至“流落”他乡,保护现状堪忧。
6、 2.1 徽州古建筑流落异乡 在刚刚完成的“2012 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确定,整个黄山市现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两处,中国传统古村落 16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 16 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11 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533 处,其中“国保”17 处、 “省保”110 处、 “市保”100 处,不可移动文物点 8032 处,其中皖南古民居 6264 幢。这些珍贵的古建筑是承载着徽州文化的“活化石” 。 近些年的新闻报道中,众多有关徽州古建筑被迁移异地重建的消息4频繁出现。最早见诸报端的是 2003 年 6 月 21 日,在美国波士顿附近的一个小镇,竣工了一座来自黄山市休
7、宁县的徽派民居。这栋名为“荫余堂”的徽州古民居,在 1997 年被出售至美国,购买者将建筑分为 2700块木块,8500 块砖,500 件石雕,用 19 个大货柜运往美国进行重建。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古民居正以每年 50 幢的速度消失,很多古民居现状堪忧。 2.2 明清石板路遭到替代 在安徽皖南古村落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村,该村落中的大部分明清时期的老石板路正在被换成切割整齐的新石板路,目前 40%至 50%的老石板路已经没了。新铺的石板虽然整齐,板材的厚度却只有十厘米左右,原来的老板材有十五厘米以上的厚度,不少新铺的石板经游人走过后已经断裂。这些新铺的石板都来自江西九江,质量远远不如原来所
8、用产自当地的“黟县青” 。 “黟县青”坚硬耐磨,不易碎裂,也是石雕用品的上好材料,曾经远近闻名。在当年交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外地人都不远百里到黟县来采购这种石材。 西递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原生态,带有浓浓岁月痕迹的石板路也是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里古朴宁静生活的标志之一,这种野蛮的替换是对古老文化的破坏和侵犯。 2.3 徽州古建筑构件倒卖严重 在黄山市的各区县,随处可以买到一对有精美雕花的明清门墩,最便宜的只要几千元。在很多销售古建筑构件、仿古建筑构件商店前的空地上,摆满了各种构件,其中有年代、雕花不同的柱础,成对的门墩,5刻有纪念文字的石碑、石匾,成堆的古石牌坊上的条石,还有老宅的大门、窗
9、棂等,应有尽有。 这其中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构件占了大多数。据了解,古徽州区域内有 1022 个古村落,几乎每个村落过去都有石牌坊,有的身份显赫的大村,石牌坊还不止一座,上千个古村就至少有上千座制作精美的石牌坊,现在整个徽州地区剩下的石牌坊只有 100 多座。很多石牌坊在“文革”时期等特殊历史年代被拆毁了,拆毁的石牌坊的构件被就地掩埋、遗弃或被村民挪作他用。这些年,它们又成了文物商贩牟利的“商品” ,流散到各地。 2.4 古民居维修经费匮乏,农民擅自拆除 黄山市的大多数古民居都属于当地农民所有,很多当地农民为了改善居住环境,会新建一些房屋,所以部分古村落中出现了新建房屋和古建相互交错的情况,部分古
10、村已看不出原有的古朴风貌。 据了解,很多古民居因为地基降低和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部分村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甚至会出现擅自拆除一些受到保护的老房子等现象。近些年,拆除、倒卖徽州古建及古建构件的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也让这些徽派古建筑的保护变得更为迫切。 另外,由于部分古民居因为不在景区范围内,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但这些古民居还是有其保存价值的,如果消失了就非常可惜。 2.5 政府经费短缺,条例实施困难 早在 1997 年 9 月,省政府就颁布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 。该条例将皖南地区古村落遗存的古民居、祠堂、牌坊、楼、台、亭、阁等全部归在“皖南古民居”范畴,明确界定 1911 年以前的“具有历史、艺术
11、、6科学价值”的民用建筑均在保护之列。然而,徽派古建筑以其独特的不可再生特色吸引了众多建筑商、民间收藏者,大到整幢搬迁,小到构件收藏,徽派古民居频遭异地收购的势头一直不减。 另外,黄山市境内古民居星罗棋布,点多、面广、量大,保护和管理的难度本身就大。根据“分级保护”的相关规定,未列入省保以上的古民居保护经费基本靠当地政府自筹,古民居保护面临严重的经费短缺。据黄山当地的文物保护专家表示,早些年,地方政府财政拿不出钱保护,对于应当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皖南古民居,区县一级也不敢将它们全部列入,因为列为保护单位,政府就应承担相应的维护责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徽州古建筑的流失。 3 徽州古建筑保护对策
12、 3.1 建立徽派古建筑博物馆 徽文化中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徽州的古建筑,在这些徽派建筑里,通过木雕、砖雕、石雕,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过去的人在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这些都需要我们把对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和对徽文化的弘扬继承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黄山市或者安徽省等相关部门可以对徽州古建筑进行一次大范围的普查,按照不同保护级别建立档案。选择一批重点建筑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或申报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 同时对未达到文物保护级别的建筑,可以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作用,7来调动特色民居所有权抢救与保护古民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或者可以实行设立标示牌或通过规划等方式进行保护。
13、另外,还可以收集散落在当地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急需抢救保护的古民居建筑,把他们集中移植到一个指定范围内加以保护,拟建一个古建筑“博物馆” 。 3.2 获国家技术性支持,建立具有徽州特色的乡村旅游区 政府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并且保护比较完整的古村落,再选择一两个从街道到民居到相关的文化资源都保护比较好的古街区,比如屯溪老街、歙县的渔梁老街、斗山街,还有呈坎村、唐模村等,最大程度地复原这些老街,村落的日常生活形态、公共建筑、周围的园林、水口等自然环境,从而达到恢复整个文化资源的目的。 与此同时,还要恢复这个村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民俗、文房四宝制作、剪纸等,在古村落、古民居建立保护点、展示点,同
14、时也是生产点、旅游点,游客进去不仅可以参观,还可以体验、互动,可以做成具有徽州特色的乡村旅游区。 值得一提的是,2012 年,黄山市“徽州古建筑群落保护利用和传承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已经被列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将获 2567 万元国家科技创新支撑经费支持。该项目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首个以地方高校为主整合科技资源承担的重点项目,项目的开展十分有有益于徽州古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3.3 建立影视村,实施异地保护 8徽州古建筑万余幢,大多得不到有效保护,每年有很多古建倒塌,或被私卖到外地,造成严重流失。虽然当地政府也积极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进行保护,比如出台
15、了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 ,建设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但是徽州的很多古建因破败严重、缺乏资金等原因,在原地确难完好保护,并且由政府来保护所有古建筑,在资金方面确实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引进外资,以建影视村的方式对濒危古建集中保护,是当下比较符合实情的做法。 2009 年 3 月 13 日,距世界文化遗产宏村数公里远的秀里村,工人正在修缮古建,有 10 多幢古建已复原完毕。一年来,黟县各地的 23 幢古建被陆续搬迁至该村,以后还将有 37 幢古建来这“安家” ,这些古建筑将组合成黄山市首个“古村落版”影视村,供游客观光和剧组拍摄。据悉,该影视村要异地保护 60 幢古建筑,为了和宏村区别开来,要建徽派老街、水口园林和水街,还有古道、古楼、古廊桥、茶馆、当铺、钱庄等。 3.4 认领古建筑,激发民众文物保护意识 前文提到,经费不足是徽州古建筑保护中的一大难题,可以通过古民居认领保护的办法,既可以解决政府经费不足的尴尬,又可以唤起人们保护徽州古建筑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