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建立0 引言 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影响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很多,刀具的几何参数、工件材料性质、切削用量、切削方式、切削液等因素对粗糙度有显著影响。但从目前的实证和试验研究中得出结论,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切削用量。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对工件质量、刀具耐用度等都有显著影响。 合理的切削用量对工件表面粗糙度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实际切削过程中,需要通过可靠的数学模型来建立粗糙度和切削用量之间的关系,以便使切削参数达到优化,减少在切削过程中的调试次数。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采用试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法来确定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对粗糙度进行预测和控制。 1 试验准
2、备 试验目的:通过切削加工试验研究,测量不同切削参数组合所得的表面粗糙度,以反映切削用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 试验前提:机床和刀具已确定情况下;在稳态条件下;在材料均匀一致条件下 试验方案:正交多元试验设计 加工方式:外圆车削、无切削液 1)车床 2试验车床为国产 C5112 单柱立式车床,机床最大加工直径 1250mm,主轴最大转速 200r/min,总功率 18kw。 2)工件材料 试验选用牌号:ZCUAl10Fe3 的铸造铜合金,此材料具有高的力学性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好,可以焊接,不易钎焊,大型铸件自 700空冷可以防止变脆。ZCuAl10Fe3 铸造铜合金用于要求强度高、耐磨、
3、耐蚀的重要铸件,如轴套、螺母、蜗轮以及 250以下工作的管配件1。 3)刀具 试验采用牌号为 YT15 的硬质合金刀具,其硬度(HRA)91,切削速度比高速钢高 4-7 倍,寿命长 5-8 倍,常用于加工碳钢和合金钢。本试验设置的刀具参数为前角 5,后角 20,主偏角-3,副偏角 15。2 正交多元试验设计 正交多元试验是一种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试验设计方法,包括确定试验目的和试验指标,选择因素和水平,并且根据正交表对因素与水平进行排列组合,其目的是减少试验次数,寻求试验因素恰当的水平组合,实现系统优化。本文选取粗糙度为试验指标,以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为影响因素,因此采用 L9(34)正交
4、表进行正交多项回归试验,表 1 是粗糙度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案。 3 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的建立 切削过程中的三要素主要包括切削速度(v) 、进给量(f)和切削深度(ap) ,切削三要素对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有显著影响,在机床稳定、原3材料均匀一致和刀具几何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实际粗糙度和切削用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式2: Rz=cvb1f b2apb3 (式 1) RZ-表面粗糙度; c-决定于加工材料、切削条件的修正系数; v-切削速度 f-进给量 ap-切削深度 b1,b2,b3-回归系数 由于公式(1)3是非线性函数,可通过两边同取对数,将非线性函数转化为线性函数,两边同取对数得: lgRz=lgc+b
5、1lgv+b2lgf+b3lgap 令 y=lgRz,b0=lgc,x1=lgv,x2=lgf,x3=lgap,则其对应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b0+b1x1+b2x2+b3x3 这是一个多元线性方程,即 x1,x2,x3 与 y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 在生产调试阶段,工人根据粗糙度试验设计方案以及被加工工件的材料性质、机床情况和个人经验,调整了工艺参数,并记录了相应工艺参数下的工件表面粗糙度数据,其数据记录如表 2 所示: 依据表 2 对所有的参数同取对数,将其转化为线性函数,同取对数后结果如表 3 4对过程参数记录 2,使用 Minitab 软件做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4 本文
6、采用 F 检验法对回归方程作显著性检验,查 F 分布表,当=0.01,F(3,5)=12.06,因 17.7212.06,说明回归方程在显著性水平 0.01 上显著有效。进一步依据表 5 对回归系数作显著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从表 5 可以得出当 =0.01,切削速度的 F 比值 F0.90(2,2)=9.0,当 =0.05,进给量的 F 比值 F0.95(2,2)=19.0,所以进给量和切削速度分别在显著性水平 0.05 和 0.01 上显著有效,且进给量对粗糙度的显著性更加显著。 依据表 4,所求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为:b0=2.91,b1=-0.875,b2=1.20,b3=-0.09
7、7,将系数带入公式 1,所得到的表面粗糙度与切削用量的关系式为: Rz=102.91v-0.875f1.20ap-0.097 (式 2) 4 结论 1)从公式 2 可以看出,进给量与粗糙度是正相关关系,即随着进给量的增大,粗糙度也会相应增大。切削速度与粗糙度具有负相关关系,即切削速度增大,工件表面粗糙度会相应降低。 2)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显著,并且进给量对粗糙度的影响大于切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而切削深度对粗糙度的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相同条件下,改变进给量对改善表面粗糙度要优于改变转速,这对实际生产中切削用量的优化具有重5要的指导意义。 3)依据数据所得出的表面粗糙度与切削用量的关系式显著有效,在生产过程中可依据公式 2 先设定进给量,再通过公示计算出切削速度。从而减少调试次数,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 http:/ 2 袁哲俊.金属切削实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3 Kiha lee,David A. Dornfeld. A Study of Surface Roughness in the Micru-End-Milling Process. Laboratory for Manufacturi ng Automation.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