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进口汽轮机底板自流性材料浇注技术摘要:随着整体式块装汽轮机的发展和应用,对汽轮机底板固定技术的研究就显的越来越重要。本文对进口汽轮机底板自流性材料浇注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旨在为同行业学习交流。 关键词:进口汽轮机自流性材料浇注技术 中图分类号:TK2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汽轮机底板自流性材料浇注的技术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由于汽轮机底板离混凝土的汽机平台的间隙往往只有十几厘米或更少,一旦浇注质量有问题需要打掉重浇的话,将会是十分麻烦的事情,因为风镐以及一般性破除工具很难伸入到汽轮机底板的下面对已硬结的自流性材料进行破除,所以一旦发生空鼓等质量问题,将造成项目工期以月计的拖延和
2、对项目造成巨大的损失。 自流性材料浇注前须完成的工作 2.1 检查汽轮机底板平台的准确性 、检查汽轮机底板平台的长、宽、高尺寸 、检查混凝土表面的情况,包括硬度和洁净度等 、确认汽轮机的安装方式是哪一种(如下图) 、确认地脚螺丝的位置和尺寸是否正确 2、确认汽轮机安装的基准线、中心线、管道预留位置、发电机出线位置等是否正确 、整体是否具备浇注条件,包括附属的设备和预先准备工作 汽轮机底板平台混凝土面要清理彻底,浮浆和松动的颗粒必须从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我们现场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有凿子将砼表面浮浆凿去,使砼骨料暴露 、用钢刷除去细小浮浆 、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去浮浆、保持浇注前湿润) 、直至
3、砼表面达到强度要求1.5N/mm2 2.2 浇筑调整螺丝并调整汽轮机至水平 国内汽轮机厂采用垫铁来调整汽轮机的水平,进口机组多采用“调整螺丝”来调整汽轮机的水平高度。 2.3 调整高度,确保汽轮机和发电机的轴中心线在规定的水平线上。2.4 汽轮机地脚螺丝手动拧紧,使之保持垂直于水平,但不要进行最终的预张拉。 3自流性材料的浇筑方法和选择 3.1 机器浇筑法 机器浇筑法的即采用泵送浇筑法,其优点是效率高,节省时间节省劳动力,一般只需 2-3 人即可完成整个汽轮机底板的浇筑,其缺点是必须要有专业的泵送机器,如下图: 3.2 高差浇筑法 高差浇筑法,由于自重产生压力导致自流性材料从高处流向低处,即自
4、流性材料从高处流进,低处流出。其优点是在没有泵送机器的情况下,利用自重增加了自流性材料的流动速率,可以缩短施工的时间;其缺点是由于前期要支高入口处模板,还要在出口处设置导流槽,而且施工的材料也会造成一定的浪费,施工的材料和人力投入不小,具体施工方法见下图: 3.3 人工分区浇筑法 人工分区浇筑法,由于只是利用自流性材料自身的流动性,由一边向另一边流动,浇筑的速率极慢。对于大型的汽轮机而言,为了确保在凝固前浇筑完成先将整个底板用专用的织物管子进行分割,如下图: 这样由里向外浇筑的顺序是:先 A1-2 和 A3-1,再浇筑 A1-1 和 A3-42,最后浇筑 A2-1 和 A2-2;每块区域浇筑完
5、成可以大致作个检查,杜绝空鼓的产生。我们做的一个项目为了完成一个 7200*18000mm 的汽轮机底板浇筑连续花了 14 个小时,其优点是不需要机器,也节省了材料,但是如果气温较高时,为了防止自流性材料在达到规定的液面高度前发生硬化,我们不建议采用这个方法。 自流性材料施工的要点 自流性材料施工的要点是确保空气不跑到自流性材料里面,因为一旦空气跑到里面将无法排出,在底板中间形成空洞。为了确保这一点我们必须做到: 材料必须从一侧倒,使之均从一侧流向另一侧。不能为了加快速度两侧同时倒,一是因为这样中间的空气就无法排出,二是因为中间的流动材料的液面无法看到就无法检验自流性材料是否达到规定的标高。只
6、有一侧倒入时,当另一侧的液面满到规定的高度,我们才可以认为已达规定的标高。 使用织物管注入自流性材料时,最好在上面放一个大一点的漏斗,这样确保自流性材料能连续不断的注入到织物管中,防止断供后织物管中有一段空气。就如同我们医院打点滴一样,不能让盐水瓶空了,不然空气就跑到管子里去了。 在施工前必须计算好所需的自留性材料的数量确保一次性连续浇筑,并根据不同施工方法放至少 510%的余量,因为在一侧液面达到标高时,另一侧一定是超过标高的,并且要考虑施工中的意外事件诸如:模板开5裂等情况的发生。 具体计算公式可以参考以下公式: V=*(A*B-a*b)*h+Vb+Vs B-汽轮机底板的长、宽 a 、b-
7、汽轮机腹部空洞的长、宽 Vb-地脚螺丝孔洞的体积 Vs-施工方案所需的体积,特别针对高差浇筑法 -不同施工方案所需的余量,泵送法人工分区浇筑法高差浇筑法,一般取 510%之间。 强度检查 根据自流性材料的硬化特性,在完成施工后 24-48 小时后,即可进行强度检查,具体步骤如下: 拆除模板敲击表面将部分的溢浆去除目测表面的平整度,检查是否有孔隙、裂缝等 可用回弹实验进一步确认砼强度 结语 本文作者根据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总结了自流性材料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希望给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带来帮助,并对科研人员带来探索性的启发。 参考文献: 6Turbogenerator Installation Manul of Siemens. 特别感谢 Bernd Schroed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