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仓储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12586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仓储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仓储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仓储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仓储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仓储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仓储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摘 要 我国现行合同法分则中对仓储合同予以专章规定,成为规范仓储合同的主要法律依据。本文在简述仓储合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仓储合同法律制度完善应该坚持的原则。在法律经济学的原则指导下,本文的重点在于完善仓储合同法律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仓储合同 保管人 法律经济学 制度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7-031-02 一、仓储合同的基本理论 (一)仓储合同的界定及保管人的权利义务 合同法第 381 条规定,仓储合同是保管人储存存货人交付的仓储物,存货人支付仓储费的合同。仓储合同由当事人双方对仓储物的保

2、管问题达成合意,交付仓储物的一方称为存货人,经营仓储营业活动、负责储存保管物的保管人称为仓管人,即仓库营业人。 “从外延上看,仓储合同是一种提供劳务服务的合同;从内涵上看,仓储合同是储存他人的物并获取报酬的合同。 ” 作为保管合同的特殊形式,首先,保管人须为有仓储设备并专事仓储保管业务的民事主体,这是保管人能够进入仓储保管活动,并且履行合同义务的前提和基础。其次,仓储合同是典型的双务有偿合同,双方当事人于合同成立后互负给付义务:保管人承担储存、保管的义务,提2供仓储服务;存货人支付报酬并承担其他相应费用。但应注意的是,仓储物的权利人可能会因仓单的流通而发生变化,提货人不一定是存货人这种主体的转

3、变使得仓储合同的双务有偿性更为复杂。 根据合同法第二十章的规定,保管人的权利主要有三个:(1)仓储报酬请求权。仓储行为本质上是仓库营业人的盈利活动,根据合同目的保管人自然拥有收取仓储费用的权利;(2)紧急情况下对仓储物的处置权。 合同法第 390 条体现了保管人的催告义务和紧急情况下的直接处置权,具体行使时要求情况必须紧急,稍有延迟会造成更大损失,且事后应及时通知权利人;(3)提存权。第 393 条规定,由于债权人的原因造成保管人无法交付仓储物时,保管人有权将仓储物交付给提存机关,并及时通知仓单持有人,由此产生权利义务关系归于消灭的法律后果。 仓储合同是仓库营业人为提供仓储服务而签订的合同,保

4、管人的义务贯穿于整个合同的有效期间。合同生效后,保管人有积极协助的义务,需要为提供日后的仓储服务做必要准备,包括仓储所必须的设备、人员和场地等。在交付仓储物时,保管人需要协助存货人做好交接工作,对该义务的违反同样构成违约。接受仓储物入库时,保管人需要进行验收。妥善谨慎保管义务是仓储保管人的核心义务,若出现仓储物的品种、数量、质量不符合约定,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免责事由同样适用。保管过程中,对存货人的抽样检查权保管人应当允许并且提供必要的协助和便利。仓储合同届满或仓单持有人要求提货时,保管人负有按照法定的要求和条件返还仓储物的义务,不得无故扣押货物。 3(二)我国仓储合同的立法现状分析

5、 目前各国基本都有专门针对仓储合同的立法,立法例大致可分为三种:民商分立的形式,将仓储合同立法规定在独立的商法典中,如德国、日本等;民商合一的形式,将仓储合同规定在民法典中,代表国家是瑞士;采取制定单行法规的形式,将仓储合同以单行法的形式独立立法,代表国家集中在英美法系大部分国家和大陆法系中的比利时、奥地利等。我国立法时将仓储合同认定为一类独立的有名合同,在合同法第二十章专章予以规定。尽管我国正式的民法典尚未出台,但就仓储合同立法例来说,可认定是民商合一的形式。 合同法颁行前,我国已存在调整仓储合同关系的正式法律法规。如 1981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以专条的形式确立了仓储保管

6、合同的法律地位;1985 年国务院批准发布仓储保管合同实施细则 ,对仓储合同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细致规定。 二、仓储合同法律制度完善应遵循的原则 (一)效率最大化原则 仓储合同关系是存货人与保管人之间形成的具有一定利益交换内容的关系,保管人提供保管劳动服务,存货人支付相应的金钱对价。在进行制度完善时,要力图借助法律强制力来构建一个合理的仓储制度环境,最大化的接近理想境界中的完全竞争市场顺利运行要求的制度条件:“竞争充分、信息完全、完全理性,减少和消除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小化交易的直接成本,实现交换效率的最大化。 ”只有制度设计合理,仓储合同法律关系才能够实现双4

7、方当事人的效益最大化。 (二)合同自由原则 以合同自由为原则的仓储法律制度会引导双方进行理性选择,通过合作实现效益最大化。建立在最优信息交换基础上,双方通过意思表示一致达成仓储合同,从而实现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这也是传统民法的基本价值观念。只有最大可能的贯彻合同自由原则,尊重存货人和保管人双方的自由意思表示,才能降低任何一方违约的可能性,提高合同顺利履行的概率等于变相提高增加社会财富的概率。 (三)风险合理分担原则 从仓储合同签订到顺利履行完毕,双方当事人会面临一系列风险,仓储合同的法律制度设计需要实现风险分担的最优分配。风险来源于合同签订后可能出现的多种导致合同履行偏离预定方向的意外因素,

8、法律制度设计需要将风险配置给最佳的风险承担者,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让更容易预防风险的一方当事人作为风险承担者。预防风险的成本有高低,效率原则要求成本低的一方进行风险预防。 另外,仓储合同中的格式合同条款可减少纷争,降低合同签订成本,在经济学中是有效率的。保管人作为仓储格式合同的提供者在分配合作剩余时占有优势地位,因此在制度设计中要对格式合同签订进行必要管制,平衡双方当事人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 三、仓储合同法律制度完善中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仓储合同的基础理论 1.“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直接改述为“仓单持有人” 5仓储合同的十五个条款规定中,多次出现“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的表述

9、,其在法律上被默认与保管人相对应的另一方权利主体,但将二者并列规定实际上造成一定的混乱。 合同法第 385 条规定,保管人有签发仓单的义务。此时存货人就是仓单持有人;若存货人之后将仓单背书转让,不再持有仓单也就不再对仓储物享有权利,保管人也只会“认单不认人” ,这确保了仓单的流通性及仓储物交易的方便与快捷。将法条中原有的“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直接改述为“仓单持有人”可以消除法律条文中的歧义和可能带来的混乱。当存货人就是仓单持有人时,其原始的存货人身份被仓单持有人身份覆盖;当其转让仓单时,自然也丧失对仓储物的权利。仓储物的权利人是且仅是仓单持有人,谁持有仓单谁行使权利。 2.明确合同性质为诺成合

10、同 普通的保管合同是典型的实践性合同,而对于仓储合同的实践性和诺成性至今没有定论,甚至有学者提出“原则上为实践性合同,也可以约定为诺成性合同”的观点。基于仓储合同的特殊性,其法律性质应明确认定为诺成合同。 合同法第 382 条规定, “仓储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在仓储物实际交付之前,仓库营业人作为仓储从业人员应进行前期的必要准备工作,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若存货人临时反悔不实际交付货物,仓储人将蒙受经济损失。同时,存货人一般也是从事经营行为的营利性法人组织或个体户,若在交付货物时保管人并不能予以储存,也会给存货人带来很大不便。这时,只追究对方的缔约过失责任并不能很好的保护守约方的合法

11、权利,将仓储合同明确规定为诺成合同6使得合同成立时即生效,双方可以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符合合同自由和诚实信用原则,也有利于保护交易安全,促进仓储行业的发展。 3.增加对两类特殊仓储合同的规定 如今我国仓储实践中存在混合仓储和消费仓储两种特殊类型的仓储行为,将其纳入仓储法律制度体系符合现实需要,有利于促进物资流通。混合仓储的仓储物为一定品质数量的种类物,仓储结束后保管人只需返还相同品质、数量、种类的替代物。 德国商法典第 491 条第 1 款规定:“在可替代种类物之储存中,于获得明确许可之后,仓库经营商可以将同样种类的货物混合存放” 。存货人基于对部分混合仓储物的所有权而成为共有人,对所有仓储物

12、形成间接共同占有,提取货物时只需从中取出相应比例。与混合仓储合同不同,消费仓储合同在存货人交付一定数量品质的种类物后,仓储物的所有权随之转移。在合同期限届满时,保管人返还相同种类、数量和品质的替代物。基于仓储物所有权转移给保管人,仓库营业人可以对仓储物进行“消费” ,享有排除他人干涉的完整物权,实现仓储物的“价值保管”目的。这些突破表明如今仓储物流行为中仓储物的范围越来越广,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法律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明确保管人的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合同法第 394 条应当理解为是对仓储保管人责任承担的规定,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仓储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

13、责任;因仓储物的性质、包装不符合约定或者超过有效储存期造成仓储物变质、损坏的,保管人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若仓储物本身原因导致7货损,保管人无过错即构成免责事由。采取保管人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过错责任承担损害赔偿的一般理论相吻合,保持了合同法的体系完整和连贯。同时又可平衡保管人和存货人间的利益关系,保证风险由双方共同公平分担,具有惩罚和教育的双重属性,能够更好的鼓励正当交易和竞争。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指导下,保管人对于仓储物的毁损、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保管人存在违反法定或者约定义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保管不善;须仓储物发生损害,即存在损害事实。这种损害可以是一种广义的理解,即仓储

14、物与仓单上的记载不符;保管人管理不善与仓储物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是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仓储物的损害发生在储存期间内且不存在任何免责事由。 (三)明确保管人的留置权 适用留置制度的合同只有保管、运输、加工承揽、行纪四种,而仓储合同作为一类被单独规定的特殊保管合同,也符合保管人留置权设置的基本构成要件,应予以明确规定。 仓储合同中,保管人基于仓储行为而实际占有仓储物,若仓储物的所有人到期不支付仓储费或者拒绝承担其它仓储合同的义务,法律应当赋予其留置权以保护其合法权益。留置权作为法定担保物权优于其他债权,这种优先权可以保证保管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护,除非保管人自动放弃对仓储物的占有,否则不因任何

15、保全措施而丧失留置权。当然,保管人的权利行使要受到相应限制,如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对存货方进行书面通知且有不少于 2 个月的法定期限作为偿还债务期,留置担保的范围也要同样符合合同法的一般规定, “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8损害赔偿金,留置物保管费用和实现留置权的费用” 。 (四)明确仓单的必要记载事项 存货人交付货物时,保管人负有给付仓单的义务,作为一种要式证券,各国对仓单的记载事项有不同规定,我国合同法第 386 条也有要求,一般而言应包括存货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仓储物的品种、数量、质量、包装、件数和标记,储存场所等八项。然而实践中若仓单未完全记载此八项事项,此时的仓单效力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有必要在第 386 条中明确规定仓单中必须记载的事项,包括存货人、仓单填发人和仓储物的基本信息,而其余信息为相对必要信息,即进入正常的流通领域只需具备基本信息就可。 参考文献: 1徐爱国.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2魏建,周林彬.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3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4刘有东.合同法精要与依据指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 5金廷芳.物流仓储合同的法律问题研究.电子商务.201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