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的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12606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的研究摘要:论述了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的内涵与特征,指出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具有可持续发展化、生态园林化、地方特色化的特征;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规划的理念主要有整体协调发展理念、综合要素统筹考虑理念、有限目标理念、城市开敞空间管制理念;必须走规划与实施并行的技术路线,规划沿继承、发展、保护三条主线展开,达到科学规划、有效实施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特征构建规划的理念技术路线 中图分类号:Q948.1 文献标识码:A 一、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提出的背景 城市化带来城市人口、工业、建筑的高度密集,导致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因此,创造良好的生态

2、城市已引起世界各国各级政府和城市居民的普遍关注。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景观和社会功能,是重要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学学科的发展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因此本研究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的理念。 二、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的内涵与特征 (一)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的内涵 生态建设一词在中国使用甚广,包含着空间跨度很大的不同类型,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建设指人类理性行为参与2下积极的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其目标是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和景观的结构、功能和过程并使之达到健康的状态。从其概念的产生过程来看,城市绿地系统生

3、态构建是以反对环境污染、追求优美的自然环境为起点的,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它赋予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意境。具有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是人们在目前生态环境恶劣、城市景观特色不突出的状况下渴望实现的一个理想城市建构模式。 总体上,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强调自然生态化、社会生态化和经济生态化的一体化建设,以自然生态化模式,促进社会生态化和经济生态化进一步发展;其建设的本质是生态环境系统的生态化,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与和谐。其内涵主要反映在:保护非再生自然资源;珍惜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抢救逐渐消亡的历史文化;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建设舒适宜人的绿色家园;缩小区域

4、差异与平衡发展;重视科学规划与有效实施;承担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1】 。 (二)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的特征 1.城市空间环境生态化 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要求城市人工自然环境与城市天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完全做到这一点,是一项长期的创造性任务。 2.城市社会环境生态化 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是一个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价值的综合性概念,其内涵远不只是清洁的环境和绿色的城市外表,要注重人文生态的健全,重视人类社会的和谐、健康的发展。生态效益是首要的,创造绿地的生态效益是工作的出发点;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体现在最3大限度的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提高单位面积绿地中的叶而积系数,合理布置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

5、3.生态产业意识与全民的绿色意识 公众、企业以及政府机构,要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并积极主动参与各项环保工作和活动,社会提倡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消费方式,即提倡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 三、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的含义与规划 (一)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的含义 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要求具备以下特点: 1.可持续发展化: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空间环境的可持续、技术经济的可持续、管理体制的可持续性)。 2.地方特色化:挖掘地方特色,利用乡上化植物及地方材料创造地方风貌;充分利用地方自然条件和人文风隋发展旅游业。 (二)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提出的意义 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目标明确单一,可操作性较强

6、,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建设生态城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基础作用。同时能解决城市问题,起到鼓舞和凝聚人心的作用,而且随着各种政策和措施的有效实施,建设成果会逐步显现,将对城市的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规划基本原则 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规划要把握以下原则:(驻态优先原则;城市绿地布局要贯彻“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发展城市公4园绿地以满足市民日常游憩、生活的需要;城市园林绿地按规模大小分级管理,就近服务,并依据规划时序分期建设;尽量满足国家有关城市规划编制规范中的绿地系统规划定额指标。以上五点是编制和实施城市绿地系统必须遵循的原则。此外还要贯彻现代园林绿化的“

7、四性五结合”原则:“四性”即系统性、前瞻性、参与性和可操作性。 “五结合”是指:功能与景观结合;城镇与农村结合;近期与远期结合;需要与可能结合;建设与管理结合。 (四)规划理念 树立科学的规划理念是指导规划有序进行的前提,规划中要明确以下规划理念: 1.整体协调发展理念 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必须突破传统观念上封闭的行政区界限的束缚,着眼于区域整体利益的维护和实现,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为了保证整个城市的生态协调发展,除了考虑城市化区域空间以外,也要将农村空间、生态空间等作为重要的规划对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从原来着重考虑城镇“点”和交通“线” ,走向兼顾市域“面”的阶段。 2.综合要素统筹考虑

8、理念 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规划模式忽视了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公正的关注,如今,人们已直接感受到漠视环境成本所带来的昂贵代价,以及城市社会极化问题的严重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构基于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等多元价值目标的规划是城市开敞空间体系规划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53.有限目标理念 从现阶段看,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存在以下主要目标:从全市域层面确定城市自然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发展战略;进行宏观整体结构规划,提倡技术型和战略型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达到规划战略与战术的融合;合理规划生态空间,确定开敞空间体系要素,并建立完善的开敞空间系统;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

9、的原则和措施;确定合理的城市生态指标体系;建立合理的游憩体系、防灾体系、景观体系等等。 4.城市开敞空间管制理念 “空间管制”是实现开敞空间体系由虚调控型规划转向实调控型规划的关键“砝码” 。在当今环境中,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作为一种空间地域规划,它不是再仅仅被动地对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进行地域上的落实,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空间准入”规则来主动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必要的调控,修正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即从统筹区域的角度来确定市域中有些地方应该优先发展,而有些地方因生态、环境等原因不应该进行大规模建设,成为控制建设地区等等。以此为城市及各城镇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提供有效的生态参考依据。 (五)对绿地系统生态构

10、建的几点建议 1.树立良好的规划观念 (1)以人为本的城市观:以人为本是城市环境建设、评价的基本标尺,是照顾公众利益的主要手段之一。 (2)适应空间和生态的自然观:人类自然观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不但6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且也影响我们未来城市中对自然环境结构的理解。在具体的绿地系统规划中,我们强调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城市与自然环境共生。 (3)保护环境资源的发展观:这一观念不仅意味着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一种对城市形式意义以及对城市历史的保护。 (4)整合环境的设计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一种整体环境的规划,它是设计观念和设计眼界的

11、提高,需要用整合环境的设计观和理念去把握规划。 2.明确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它的规划层次应定位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它的规划成果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加以落实【2】 。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决定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也具有战略指导作用,我们提倡技术型和战略型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达到规划战略与战术的融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动态与稳定的城市绿地发展关系。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城市绿地系统生态空间布局结构的建立,重视发展的多目标性,达到具有宏观控制、详细约束和具体引导设计的作用。 3.规划内容层次化 城市的空间结构存在着三个层面及尺度的空间状态,即城市的内部空

12、间、城市的外部空间和城市的群体空间【3】 。因此必须从这在三个层次进行,分为市域大环境生态规划、规划区层次规划、规划建成区层次7规划。其中前两个层次主要是宏观把握城市绿地生态体系,建立生态绿地规划结构与布局;建成区层次着重把握城市绿地建设指标体系、结构布局、规划特色反映和具体分类规划,同时要达到能指导具体的详细规划和有引导的指导各类绿地具体规划设计,形成结构控制、指标约束、分类引导、可操作性较强的绿地系统规划。 4.规划结构系统化 结构系统化,即具有有序的结构形式使系统各部分之间有机整合,已成为城市绿地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结构布局由被动式、 “填充”式设置转变为与城市形态结构互动,引导控制城市

13、发展的主动式、 “系统”式、多元化布局,形成网络式的连接。 5.规划个性特色化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的塑造离不开宏观层面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整体把握,离不开中观层面的绿地详细规划阶段的拓展和绿地设计阶段的完善【4】 。规划要体现个性与特色,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场所特征和产业特征几个方面。绿地系统规划的特色集中反映在适应人与自然环境需要;适应城市社会文化氛围;适应城市整体空间形态;适应弹性运作机制。强化手法一般是从宏观结构布局入手,使城市特色资源在结构层面体现,形成特色骨骼框架;二是在具体的各类绿地中,特别是公园绿地中对特色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分级体现。 四、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的科学路线

14、(一)体现规划的延续性继承 现在实现城市绿地建设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要实现8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要有延续性,首先要科学继承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内容,其次必须对上版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全面、切实、认真的分析总结,对上版规划正确的、好的方面必须加以继承,体现规划的延续性、可持续性。 (二)体现规划的前瞻性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可能一成不变或长期不变,而且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生态开敞空间发展和建设的龙头,必须具有前瞻性。因此,新时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加强城市生态战略规划研究,深化市域生态体系规划,将战略研究与传统的市域生态体系规划有机结合。应以城市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为

15、导向,针对问题,结合远景发展展望,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城市绿地生态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城市生态发展策略。对其中的一些内容不但要做到规划定性,而且要做到规划定位、指标定量;对地方的某些特殊问题、重点问题则应分专题做进一步研究,使规划逐渐从开始的以图为主,后来的图文并茂的编制形式向突出规划的公共政策方面转变。 (三)突出规划的保护内容保护 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主线,忽视了城市发展建设中本应备加珍惜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吸取前车之鉴,新时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态构建一定要对市域、城市规划区、城市建成区三个层次、不同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等生态敏感区,河

16、流绿地、基本农田、文物古迹等,根据不同层次的规划制定强制性保护内容和规定,使城市在发展的同时,有所继承,有所保护,9真正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构建是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不断加强而提出的。无论是在指导思想,还是指标标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今后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让我们高举这面旗帜,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之路,为我们及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生态园林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深圳宣言EB0Lhttp/cjs cin. gzdt2006(1)/t2006(o)一8781.htm,2004 一 0923 2徐波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定位J城市规划,2002 (11):2023 3朱喜钢城市空间集中与分散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32 4王浩,徐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特色分析以宿迁、临沂、盐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06(6):56-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