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摘 要】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外迁移,作为社会上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老人的规模日益扩大,问题日益突出,已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而不同的学者大都是从某一方面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进行研究的。为了较全面地反映以往学者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研究现状,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各种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劳动力迁移;综述 根据联合国标准,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10%以上时,即可认为该社会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1.
2、78 亿,占总人口的 13.26%,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2010)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对“五普”资料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老龄化略快于城市,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农村留守老人是我国新时期农村老年人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着农村老龄化甚至全国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所获得的资料及该抽样比例可以推算出全国留守老人的数量约为 1793.9 万人。有学者提出留守老人的实际数量可能远不止于此。虽然目前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现有的数量仅是学者的估算,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农村留守老2人现
3、象已经非常普遍,农村留守老人的规模正日益扩大,问题也日趋严峻。我国学术界最近十年才开始对这一领域有少量涉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从农村留守老人的概念界定、问题、成因、对策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述评。 一、农村留守老人的界定 目前,关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相关文献不是很多,对留守老人概念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以往学者在进行研究时,或回避或忽略其定义,或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作出各自的界定。如杜鹏等(2004)把农村留守老人界定为“家庭(是指血缘家庭,包括老人所有的儿子和女儿)中有子女外出务工的 60 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 ;周福林(2006)认为农村留守老人是指“子女外出时留守在户籍
4、地的 60 岁以上(或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 ;叶敬忠,贺聪志(2008)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定义是:“有户口在本社区的子女每年在外务工时间累计在 6 个月及以上,自己留守户籍所在地的农村老年人” 。与前两者所界定的定义相比,叶敬忠,贺聪志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界定突出了子女外出时间对留守老人的影响。 综合以上的定义,笔者将农村留守老人界定为:“部分或全部子女长期(通常半年以上)离开农村居住地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职业而留守在农村家里的 60 岁以上(或 65 岁以上)的具有农村户籍的老年人” 。在这个概念中,不包括无子女家庭。农村中的无子女老人,所面临的问题与留守老人的相似,有些比留守老人的还严重,但
5、他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留守老人。 二、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的相关内容 3由于“留守老人”这个概念是我国学者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国外专门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研究并不多见。国外对于留守老人的研究没有区分其子女是国内还是国外迁移,统一把留在原籍的老人称为“left-behind”。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劳动力的外流并未对老年人产生明显影响,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国外研究的重点是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的留守老人问题。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经济供养,日常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且学者们观点不一。国内对留守老人的研究起源于我国改革开放后产生的“出国潮”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上海等大城市
6、由于子女出国而留守在国内的老人的状况。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留守老人出现的原因、问题、对策等几个方面。现将研究成果梳理如下: (一)农村留守老人出现的因素研究 农村留守老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者们普遍认同的有:一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造成农村特殊人群的产生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二是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这一体制的存在,致使进城农民工不能把全家人的户口迁入城市,从而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医疗、社会保障条件,导致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出现;三是由于
7、我国东西部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壮年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或者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纷纷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迁移;四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老龄化现象,留守老4人的出现是老龄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杨云彦,2005;蔡蒙,2006;叶敬忠,2008;王俊文,曹涌,2009) 。 除此之外,也有少数学者认为,一些留守老人因为长期在农村生活,不习惯于城市生活,对“原居住地特定的生活环境的留恋、良好的关系网络和对城市生活的排斥”以及新一代农民“孝文化”的缺失,也是留守老人出现的原因(吴瑞君,2002;张友琴,2002) 。吴瑞君(2002)同时还指出,自留地及宅基地
8、的因素同样是老人留守农村的重要原因。 (二)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研究 1.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类似,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是我国学者关注的重点。在经济供养方面,大部分学者认为,相比子女在家的老人而言,大多数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相对要好。但由于留守老人的经济改善程度与子女的孝敬程度关联性强,因而这种供养水平呈现出不稳定性(杜鹏,2004) 。留守老人通过自己和配偶的劳动获得的收入仍是他们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极少数特困留守老人依靠社会救济获得生存(李春艳,贺聪志,2010) ;在生活照料方面,学者们的观点比较一致,即普遍认为,留守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自理能力减弱,对生活照
9、料的需求加强。子女外出使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更为严重。孙鹃娟(2006)认为成年子女外出务工,往往使得老人们不仅要承担繁重的田间和日常生活劳动,还要承担起照看孙辈的重任。在某种意义上,许多农村留守老人正在由过去的照料接受者转变为对孙辈们的照料提供者。胡强强(2006)指出:无论邻居在留守老人生活照料中的作用还是农村基层组织对留守老人的帮扶作用都十分有限;在情感5慰藉方面,蔡蒙(2006)认为留守老人多数存在精神空虚问题。李佳伦(2011)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高,留守老人的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他们与外界的接触也就相应地越来越少。而外出务工的子女相当一部分是年初而出年终而归,他们与留守老人一年相处的时间一
10、般只有 1 个月左右。子女外出后导致老人孤独感增强,心理需求及精神慰藉得不到满足。 2.留守老人的农业生产问题。卓英(2006)根据 2004 年 7 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中心老年学研究所在安徽寿县、河北承德县和河南浚县开展的题为“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的抽样入户问卷调查提出,与子女外出务工前相比,留守老人的农业劳动负担和家务劳动负担都有了明显的加重。夏益俊(2009)指出,子女外出打工不但没能明显地改善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反而间接地加重了老人的劳动强度。在我国农村现有生产力水平下,留守老人体力衰退,同时又缺少劳动协助,势必造成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影响农业长远发展。 3.留守
11、老人的医疗保障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医疗问题是留守老人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蔡蒙(2006)研究发现,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孙鹃娟(2006)提到约 67.2%的农村留守老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处于一般甚至一般偏下的水平。主要是由于经济条件不好或医疗水平差而不能得到及时医治,再就是生病时无人照料的问题突出。叶敬忠和贺聪志(2008)认为医疗费用方面的支出已经成为许多留守老人面临的沉重负担,农村医疗保障水平远远不能满足老人们的需求。 4.留守老人的隔代抚养问题。对孩子的隔代抚养,不仅包括生活照6顾、经济供给,还包括道德教育、学习辅导、心理关怀等多方面的内容。然而,
12、大多数老人文化水平很低,再加上隔代的溺爱,使“留守老人”问题存在的同时, “留守儿童”问题凸显,形成两者并存的双重困难。陈铁铮(2009)调查显示,农村留守老人有 68%需要教育、带养自己的孙子女,53%的留守老人认为带小孩是一种快乐,36%则认为是一种责任,12%则感觉带孙子女压力很大。孙唐水等(2011)指出,留守老人文化水平普遍低下,不能胜任留守儿童的学业辅导。所以,孩子是否能通过教育成才成为留守老人十分焦虑的问题。 (三)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对策研究 学者们普遍认识到现阶段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现象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就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提出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3、: 一是制度层面的改革和完善,改变以户籍制度为特征的二元体制,打破城乡制度分割的局面,并完善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周祝平(2004)认为应该把建立社会安全网作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紧迫任务,这是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根本性措施。二是发挥家庭、社区和社会在留守老人养老上的合力,积极为农村留守老人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考虑到中国的实际及农村现状,郭昕(2006)提出现阶段可以采取以家庭养老为主,同时大力发展社会养老和集体养老等多种措施。胡强强(2006)提出应加强社区建设,重视社区在留守老人照料中的作用。孙鹃娟(2006)提出要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照料的问题应该有效整合社会、家庭
14、和个人等各种资源。邹伟贤(2008)建议发7展农村老年人组织。三是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经济基础。孙鹃娟(2006)建议建立留守老人照料基金。孙桂秋(2007)提到要增加农民收入,应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夏益俊(2009)提出政府应加大补助,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水平,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看病难问题,同时要吸引外出务工子女回乡工作,解决老人的照料问题。四是整合社会资源,利用民间力量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走专业化养老之路。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存在,使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既有必要,也成为可能。林芳璐(2010)指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财政支持是在中国发展专业化社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
15、进农村社会工作者,整合当地资源,建立民间养老体系,同时利用非政府组织充足的资金与丰富的经验,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中的作用。另外,王全胜(2006)认为应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提出要提倡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以实现对留守老人的精神赡养。蔡蒙(2006)提出建立农村幼儿托管机构以减轻留守老人监护孙辈的负担。 (四)与留守老人相关的性别研究 笔者通过文献查阅发现,虽然涉及性别视角的相关研究非常少,但仍有学者给予了关注。一是考察不同性别外出劳动力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影响;二是分析不同性别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及差异。杜娟、杜夏(2002)认为,妇女在传统上是
16、老年人的照料者,在那些中青年妇女大量外流的村里,必然导致家庭养老中传统照料者的缺位。杜鹏等(2004)调查发现,男性和女性留守老人对子女外出后农业劳动负担和8家务负担变化的感受存在明显差异,农业劳动负担加重的主要是男性老年人,而认为家务劳动负担加重了的以女性老年人为主。 三、研究评述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不仅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需要加以应对的挑战。随着学术界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关注的增加,学者们对该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的视角不断扩展,早期关于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以社
17、会学为视角,但近几年来已拓展到医学、法学、人口学、人类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第二,研究的方法不断完善,由单一的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向二者相结合转变。第三,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由原先的研究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延伸至现在的医疗、农业生产、社会支持、权益保障等多个方面。当然,目前学者们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调查样本的选取具有随意性,缺乏代表性,不能有效地反映总体的特征;研究缺乏动态性,量化分析不足,鲜有跟踪调查和纵横比较,常以某一特定地区留守老人的现状代表所有留守老人的现状,提出的对策“包治百病” ,却缺乏现实可行性。所以,我们所需要的是更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真正解
18、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及其引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杜鹏等.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J.人口研究.2004(6) 2周福林.我国留守老人状况研究J.西北人口.92006(1) 3叶敬忠,贺聪志.静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杨云彦等.农民工:一个跨越城乡的新兴群体J.人口研究.2005(4) 5蔡蒙.劳务经济引致下的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态研究-基于四川省金堂县竹篙镇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06(4) 6王俊文,曹涌.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留守老人”问题研究J.农业考古.2009(6) 7吴瑞君.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研究J.人口. 200
19、2(2) 8张友琴.城市化与农村老年人的家庭支持厦门市个案的再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2(5) 9李春艳,贺聪志.农村留守老人的政府支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10孙鹃娟.劳动力迁移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2006(4) 11胡强强.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12李佳伦.社会学视野下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探析J.黑河学刊.2011(5) 1013卓瑛.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刍议J.农业考古.2006(6) 14夏益俊.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基于江苏省台东市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校
20、报,2009(3) 15陈铁铮.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来自 258 位农村老人的调查J.湖北社会科学.2009(8) 16孙唐水,潘金洪,周长青.农村留守老人困境的社会工作干预实验-基于安徽省 X 县 G 乡 S 自然村的实证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17周祝平.城市化加速和体制转轨背景下的代际关系研究J.中国老龄研究.2004(3) 18郭昕.城市化给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带来的新问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6(3) 19邹伟贤.浅议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 2008(7) 20孙桂秋.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责任J.北方经济.2007(3) 21林芳璐.老年社会工作在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中的应用J.社科纵横.2010(6) 22王全胜.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初探J.学习论坛.2007(1) 23杜娟,杜夏.乡城迁移对移出地家庭养老影响的探讨J.人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