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余热发电桩基设计涉及到的几个问题中图分类号: TM617 文献标识码:A 余热发电是利用水泥、钢铁、冶金、玻璃等行业生产过程中多余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余热发电设计中涉及到的建筑物,如汽轮发电机房、SP 锅炉,AQC 锅炉,PH 锅炉等,均是在原有厂区建筑附近进行改造或者扩建的,因此,也就对基础的设计形式及布置增加一些额外的要求,本文就桩基础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几个问题做一些分析,供设计人员参考。 对于遇到地基土质软弱或软硬不均,土性特殊,自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变形的要求,或者场地狭小,不具备大开挖条件时,以上情况可考虑采用桩基础。 首先,在余热发电桩基设计中,遇到最
2、多的是,单桩之间拉不上地梁,因为是在原有建筑物附近扩建,往往 SP 锅炉,PH 锅炉等的桩基之间都存在有建筑物基础或设备,导致承台与承台之间双向都无法设置拉梁,而采用单方向设置拉梁或者大直径单桩基础。为了满足桩对柱的固端约束要求,桩的实际抗弯刚度相当于柱的 5 倍以上,我们可以推导出桩柱的直径比值,不小于 1.5 倍的要求,建议设计时桩直径取为柱直径的 2倍,桩的截面抗弯相当于柱的 16 倍,考虑桩侧土体对桩抗弯刚度的有利2影响,桩的实际抗弯刚度更大,则完全满足桩对柱的固端约束要求。当为方柱方桩时,B=1.5b,其中 B 为方桩的边长,b 为方柱的边长;当为方柱圆桩时,d=1.7b,其中 d
3、为圆形截面的直径,b 为方柱的边长;当柱为矩形截面时,采用桩柱等效直径比失真,应分别满足柱长度和宽度方向的截面刚度比要求,建议不小于 5。 另外一种方案是采用多桩方案,可根据工程具体条件选用两桩或三桩形式,以满足柱端固结,此时桩考虑偏心荷载作用,单桩竖向承载力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中公式 5.1.1-2 进行计算。承台计算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中 5.9 节相关条文进行计算。采用多桩方案不设置承台拉梁时,宜考虑采用刚性地面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性能。 其次,在余热发电设计中,还会遇到需要提高单桩承载力并减小桩基沉降的情况时,当地条件满足后注浆的必备条件(
4、具备可注浆的图层及确保注浆不流失)时,可考虑采用后注浆技术。后注浆灌注桩,就是利用钢筋笼底部和侧面预先埋设的注浆管,在成桩后 2-30 天内用高压泵进行高压注浆,浆液通过渗入、劈裂、填充、挤密等作用与桩体周围土体结合,固化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起到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等效果。后注浆技术包括桩底后注浆、桩侧后注浆和桩底、桩侧复式后注浆。后注浆灌注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中5.3.10 公式得到: Quk=Qsk+Qgsk+Qgpk=uqsjklj+usiqsiklgi+pqpkAp 3si 后注浆侧阻力增强系数,p 端阻力增强系数 后注浆技术能大幅度提高灌注桩
5、的承载力;能有效地减小桩基的沉降;采用后注浆技术能消除了人们对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的忧虑;采用后注浆技能改善了钻孔灌注桩的受力机理;后注浆技术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最后关于墩基础,当桩的长度或桩的有效长度(指减去桩侧有负摩擦力区段的相应桩长后的实际长度)小于 6m 的桩称其为墩。墩的承载力一般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5.2.4)计算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基础的计算埋深 d 算至墩底,取墩底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 fak ,而不是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pk 。 墩基应用时需注意大直径扩底墩支撑于黏性土、粉土、砂土及卵石层上的承载基本特性: (1).扩底部分压力相同时,扩底面积
6、愈大,沉降量愈大; (2).扩底面积,其承载力值小于按线性比例的增大关系; 和大直径扩底桩不同,扩底墩的承载性能更接近于天然地基基础。采用一柱一墩时,当墩的直径 d 不小于柱直径 dc(当柱为矩形截面时,可按面积相等原则等效)的 2 倍(即 d/dc2,墩的截面抗弯刚度不小于柱截面抗弯刚度的 16 倍)时,可认为柱在墩顶嵌固。大直径扩底墩需要注意的几个要求: (1).扩底墩的直径 d 宜为:采用机械成孔时 d=0.81.0m,采用人工4挖空时 d0.8m; (2).扩底墩底部的锅底深度 c=(0.10.15)D; (3).扩底部分的高度 h,应考虑竖向压力的刚性扩散角和施工安全的要求,可取 h
7、=12m; (4).扩头高度 h 与宽度 b 之比 h/b=23,砂土取大值,黏性土取小值; (5).扩大头直径 D 于墩身直径 d 之比 D/d3;扩底墩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hp,应根据土质按下列要求确定: 黏性土和砂类土:hp1.5m; 砂卵石和卵石层:hp0.5m; 基岩:hp0.3m; 需要抗震设防而持力层以上为可液化土层时,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黏性土尚不应小于23d,对其他非岩石土不宜小于 45d。 结语 桩基是一种古老的基础型式,桩工技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过程,在深刻理解规范的基础上,遇到实际问题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各种桩基的特点及特性,合理的选用桩型,做到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5GB5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朱丙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