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议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四个着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就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了十分精辟的阐述。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同时报告提出“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 ,即“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
2、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 “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就是要重塑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要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需要各种类型的企业强烈的盈利动机、有敏锐的市场眼光,有内在的创新能力和有效率的配置资源。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经济体中,企业原本生来具有这些动机和能力。在大政府、小市场的管理体制的约束下,企业的行为有可能被扭曲,中央级国有企业处于准垄断地位,对各种资源的控制力、影响力过于强大,而小型民营企业却在夹缝中艰难生存。因此,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促2进形成
3、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之一。如果政府利益和国有企业的利益完全耦合,政府就在市场经济的竞争舞台上难以维持公平公正。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转变政府职能就成为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的一种前提。 “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就是强调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源泉。经济增长有三大要素:一是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增加,二是物质资本增加和人力资本的提高,三是科学技术进步。我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投资驱动型”和“政府推动型”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表现在把“投资驱动型”转变为“消费拉动型”或“消费和投资双拉动型” 。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很好理解,因为投资增加了资本存
4、量,提高了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产量自然就增加了。投资从何而来?它来自于人们的节俭储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储蓄能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因此,在现代经济学中,储蓄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然而,作为储蓄的反面的消费怎么也成了经济增长的要素呢?严格地说,消费不能带动当期经济增长,或者说,消费本身不是经济增长的因素。但是,它有利于促进下一期的经济增长。反过来看,如果人们当期不消费或少消费,会负面影响到下一期的生产,进而阻碍未来的经济增长。正是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来讲,我们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但是,我们发现促进消费是很具挑战性的一件事。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强调以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但中国
5、的最终消费率从 2001 年 61.4%逐年下降到 2010 年的 48.2%。这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从上述分析可知,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应该简3单地把“投资驱动型”转变为“消费拉动型” 。而是应该抓住经济增长最为本质的要素,即科学技术进步。因此,我们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着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即把“投资驱动型”转变为“科技创新驱动型” ,这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推动长期经济增长长久之策,是国家昌盛、民族进步关键所在,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
6、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灵魂。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就是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所谓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现代在何方、新在何处在学术界尚无统一认识,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一个国家的产业体系是指该国的不同产业相互关联的一个有机系统,它表现为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形态。产业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因此,产业体系的发展就表现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一个国家的产业体系可以优化,也可能恶化。一个越来越单纯地依赖石油输出的国家的产业体系会越来越恶化。一个良性的产业生态一定是产
7、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种形态。 (2)现代产业体系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涵义。在发达国家,现代产业体系是指现代服务业占 GDP70%左右份额所形成的产业体系,其现代性主要体现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充分。同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性还表现为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4部署和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在发展中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就是农业基础比较稳固,装备制造业比较发达,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科技进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份额提升比较快,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产业体系,其现代性主要体现在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越来越大。同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样面临着难得的发
8、展机遇。(3)中国不能,也没有必要走发达国家的老路一工业化、后工业化、去工业化以及再工业化,我国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旨在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我们新就新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就是要在新的国际经济发
9、展背景下努力挖掘新的比较优势,更好地带动国内经济增长。开放型经济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所具备的相对他国的国际比较优势。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出口导向及市场开放战略,充分发挥了我国的传统的比较优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连续三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 “中国奇迹”的背后隐含着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廉价土地的优势、廉价政策的优势(指税收等方面的“超国民待遇” ) 、廉价汇率的优势(为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使人民币长期低估的政策) 。这些优势正在消5失。我们必须进行优势转型。如果我们的比较优势转型得不好,就很有可能陷在“比较优势陷阱”之中。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一般有两个阶段:(1)生
10、产初级产品的比较优势;(2)生产制成品的比较优势。中国作为较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中国如何在较短的时期内行之有效地从制成品的比较优势陷阱中拔出进入一个生产高科技产品的比较优势阶段无疑是重大的挑战,也是历史性的任务。摆脱比较优势陷阱无非有两条渠道,一是自身努力,二是借助外力。后发国家要积极借助先发国家的“技术外溢”以及与此相应的“制度外溢” ,在“干中学”中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这就是所谓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它是用理论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人的比较优势的变化理论。可喜的是,我们没有陷在比较优势陷阱之中,而是通过干中学正在逐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厉以宁教授在“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2)颁奖典礼”上发表了题为发展优势的创造的演讲,他认为唱衰中国经济是没有根据的,只要中国加快改革,创造新的制度优势,就会产生新的人口红利优势、新的资源红利和新的改革红利。他所讲的“红利” ,就是本文所讲的“优势” 。 如果“四个着力”能够落到实处,有理由相信,我国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就能有效形成。然而, “四个着力”不会自动实现。实现“四个着力”的机制是什么?我们应该明白,这“四个着力”的主角不是政府,而是市场。因此,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依然是使“四个着力”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