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找矿潜力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17194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找矿潜力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找矿潜力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找矿潜力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找矿潜力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找矿潜力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与找矿潜力分析摘要:该文主要从区域成矿背景、地层、构造以及物化探遥感等几方面探讨了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在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五龙沟地区的找矿潜力,为今后的找矿工作起到指导和参考作用。 关键字:青海省五龙沟地区,成矿地质背景,找矿潜力,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spects of regional metallogenic background, formation, structure and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remote sensing th

2、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Qinghai Province Wulonggou area, on the basis of the summary, analysis Wulonggou prospecting potential to play a role of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future prospecting work. Key Words:The Qinghai Province Wulonggou area, geological setting

3、, exploration potential,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1 区域地质特征 该区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东昆仑造山带(II)伯喀里克香日德元古宙古陆块体(III) ,为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金、铅、锌、铁、石墨(铜、稀有、稀土)成矿带、五龙沟金矿田。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区内出露地层有下元古界、中元古界、上元古界及第四系;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在面积约 520 km2 的范围内集中产出岩金沟、淡水沟、红旗沟、黄龙沟水闸东沟、中支沟、黑风口等金矿床、矿(化)点和黑石山多金属矿床,构成五龙沟金、多金属矿田(图 1-1) ,是青海省最具资源潜力的金成矿集中区之一。

4、 图 1-1 五龙沟矿区化探异常与金矿点分布关系图 1.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有下元古界、中元古界、上元古界及第四系。 1、下元古界 分布于石灰沟、岩金沟一带,由一套具中深变质的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及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岩、斜长角闪片岩夹透镜状大理岩组成,特征的变质矿物有矽线石、石榴石、透辉石等,属角闪岩相。原岩为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火山岩沉积,根据其完整性差、缺少标志层、有层无序特征,1:5 万区调成果将其划属下元古界金水口群(Pt1J) 。 2、中元古界 3区内中元古界与区域上的长城系小庙群(Chx)相当,主要分布于五龙沟地区西南部东岔沟-苦水泉一带,沿萤石沟断裂也有分布。由

5、一套中深变质的角闪斜长岩、黑云母片岩、变粒岩夹大理岩组成。根据其岩性组合可分为上、下两个岩组,二者之间为整合接触。 3、上元古界 区内上元古界为一套浅变质岩系,狭长带状出露于萤石沟、水闸东沟、石灰沟、红旗沟一带,沿五龙沟岩体北侧分布,与下伏小庙群呈披盖不整合接触。 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经区域对比初步划分为两个岩组,下部出露以碎屑岩为主的丘吉东沟组(Qnq),上部为变质火山岩组(Qnh)。 4、第四系 广布于五龙沟、石灰沟等地,出露于现代河床、河漫滩及山前斜坡等地,其成因类型为冲积、风积和冲洪积等。 5、地层的含金性 区内各元古界地层中,普遍产出有金矿(化)体。例如,岩金沟金矿带产于金水口群中,

6、打柴沟矿带产于小庙群中,石灰沟、红旗沟金矿带产于青白口系中,体现了成矿与地层岩石有一定关联。 1.2 构造 五龙沟金矿集中区,位于昆中陆缘弧岩浆-变质杂岩带中东部,区域构造线为 NW-NWW 向,地层走向、侵入岩带、褶皱轴向及主要断裂均沿此方向展布。区内构造变形强烈,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主要发育了走向 NW-NWW 的岩金沟、萤石沟-红旗沟及三道梁-苦水泉等 3 条断裂剪切带。4图 1-2 五龙沟地区地质简图 1、脆-韧性剪切带 受格尔木-五龙沟变质核杂岩构造控制,勘查区内韧性剪切变形强烈,形成岩金沟、萤石沟-红旗沟、三道梁-苦水泉等三条近平行展布的 NW-NWW 向韧性剪切带等。沿剪切带,

7、韧性和脆性变形构造发育,普遍具有早期韧性、晚期脆性变形叠加的特征,构成脆-韧性剪切带(简称剪切带,下同) ,显示从深构造层次向浅构造层次转变的长期变形过程,并控制了金及有色金属矿床的形成。 2、褶皱构造 区内地层经多期变形广泛褶皱。大型褶皱轴向 NW-NWW,以复背斜、复向斜为主。层间褶皱极为发育,褶皱样式多种,发育大量紧闭褶皱、肠状褶皱、钩状褶皱、流褶皱、不协调褶皱等。大型褶皱自北而南有: 3、断裂构造 五龙沟地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具一定规模的有 59 条,按断层走向可划分为 6 组:NWW 向、NW 向、NNW 向、SN 向、NE 向和近 EW 向。 NWW-EW 向断裂,具有切割深、延伸

8、长、长期活动的深断裂特征,控制了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及地层、岩浆岩、矿产的形成和分布,是构造单元的分界断层。 1.3 岩浆岩 1.3.1 侵入岩 5区域内岩浆侵入活动强烈,侵入时期为晋宁期、华力西期和印支期,其中以华力西期侵入岩为主。华力西期早期以中中酸性侵入岩为主,晚期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印支期侵入岩分布于区域南部,以酸性侵入岩类为主,约占图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1、晋宁期期侵入岩 出露于五龙沟、白日其利、大水沟中上游地带,岩体呈不规则状,岩性为灰白色中细粒斜长花岗岩,出露面积约 20km2,侵入于金水口岩群地层之中。 2、华力西期侵入岩 出露于白日其利沟中游、白日其利沟、大水沟沟口、五龙沟沟口

9、东部、五龙沟中游等。岩体呈近菱形状,为一岩株。侵入于元古界金水口岩群中,又被后期黑云母闪长岩侵入,二者界线呈犬牙交错,极不规整。接触处见到细脉状及浸染状黄铜矿、黄铁矿矿化现象。出露面积约20km2。由辉长岩闪长岩、角闪闪长岩、含辉石黑云母石英闪长岩、含石英黑云母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等组成。 3、印支期侵入岩 位于大水沟白日其利沟上游,呈北西西向弧形沿断裂带展布,侵入于元古界、上泥盆统及中三叠统之中,并侵入于华力西期岩体之内。接触面犬牙交错极不平整,北侧向北倾斜,倾角 58。围岩受其侵入影响具硅化、角岩化及黄铁矿化蚀变。岩体主要由中粗粒钾长花岗岩(51)、二长花岗岩(5

10、1)和碱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呈肉红色、浅灰紫色,粒径 25mm。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61.3.2 火山岩 区内火山活动时间跨度大,火山岩产于包含元古代在内的几乎所有前侏罗纪地层中,其中以海相中基性火山喷溢活动为主并有少量中酸性喷溢活动,至印支期逐渐转变为海陆交互和陆相喷溢喷发活动。为便于叙述,分为前兴凯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印支期-燕山四大期。 2 区域物化探遥感特征 2.1 区域重力场 布格重力异常是由大地水准面以下的地壳、上地幔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布格重力异常的变化趋势和特征与深部构造分区密切相关。东昆仑地区的区域重力场的总体特点是在区域负异常场的背景下,大致以昆中断裂为界,南低北高

11、;东西方向上不同地段亦存在较明显的局部差异。 2.1 区域磁异常 区域磁异常近东西向展布,异常连续性好,强度高,正负伴生,表明东昆仑地区由多条近东西向展布的地质块体组成,各块体间以深大断裂为界,这些块体中分布有大量强磁性深变质岩或基性一超基性岩体。在阿尼玛卿带,磁异常表现为串珠状正异常,揭示该带基性一超基性岩体的存在,并且呈团块状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磁异常表现为大面积正异常,且异常平缓,揭示柴达木盆地为一均匀稳定块体,存在强磁性深变质基底。阿尼玛卿以南的北巴颜喀拉地区则为较平静的磁场区多为负异常,幅值较小并且很平缓。 2.3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7东昆仑地区复杂的构造演化和造山运动控制着区内沉积

12、建造及岩浆活动的分布格局,决定了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变化在时间上的继承性和空间上的成带性,形成地球化学异常与己知矿(床)点空间分布的集中成带性、成群性和整体构形的有序性。这种错综复杂而又具一定规律的地球化学特征,是该区长期发展过程中各利种地质作用演绎和叠加的结果。 2.3 区域遥感特征 NW-SE:位于勘查区的中部,是两条韧性剪切带的反映,图像上色调对比明显,解译标志清晰。 NE-SW:位于勘查区的东部,由多条 NESW 向近平行的线性构造组成,解译标志为水系支流的断续延伸,线性行迹表现为空间上的不连续性。 近 EW 向:位于勘查区的东部,发育多条近东西向线性构造,解译标志为水系支流的断续延伸。

13、总体来看,该区线性构造发育,尤其东部小型线性构造更为发育。 图 2-1 青海东昆仑地区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图、航磁化极异常平面等值线图、五龙沟金矿矿集区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线性构造解译图。 (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及标注(105m/s2) ;1.航磁T 化极异常正等值线(nT);2.航磁T 化极异常零等值线(nT) ;3.航磁T 化极异常负等值线(nT) 3 区域矿产资源 8该区位于昆中构造成矿带,北与昆北构造成矿带相接、南邻昆南构造成矿带。其主要特征简述如下: 本成矿带对应于昆中多旋回岩浆弧带,遭受了多次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为各类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带内已知 矿产有铁、锰、铜、铅、锌、

14、钼、钨、锑、岩金、石墨、萤石、水晶、稀有、稀土等近 20 个矿种,其中金属矿产地有 48 处。总体来看,区内金、铜、铅锌、铁等矿产均沿昆中断裂北侧呈近东西向带状分布,形成颇具规模的金、多金属成矿带。 华力西-印支期、燕山期是本带最重要的成矿时期,以热液交代成矿作用为主,形成了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铁、铜、铅锌、金、钼、锑、稀土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包括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热液型、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斑岩型等。此类矿床在东昆仑地区颇具特色,成矿与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类密切相关,形成铁矿床(小型) 、洪水河多金属矿点等。其次与受变质作用有关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如洪水河铁矿(中型) 、磁铁山铁矿(小型)等

15、,成矿时代为中-晚元古代。此外,本成矿带已发现有斑岩型钼矿化(清水河东沟铜钼矿点等) ,与之有关的高侵位的复式小斑岩体在昆仑山北坡尚有分布,此类矿床应是本区今后找矿值得重视的矿床类型之一。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分布于区内 NWW-NW 向大型剪切带及其旁侧的次一级断裂中,受构造控制明显。在大水沟-五龙沟-诺木洪一线,发育有多条 NWW-NW 向韧性剪切带,平行排列,这些剪切带往往是区域控矿构造或矿田构造,通常一条大型剪切带往往控制着多个矿床和矿点的展布。如9五龙沟金矿田,其所有的金矿床、矿(化)点均分布在三道梁-苦水泉剪切带、萤石沟-红旗沟剪切带和岩金沟剪切带内及其旁侧的脆性断裂裂隙中。在五龙沟以

16、西的大水沟-白日其力沟和五龙沟以东的诺木洪-洪水沟地区,也分布有此类金矿(化) 点,矿体直接赋存于脆性断裂破碎带内。成矿时代主要为中、新生代的印支-喜山期。 接触交代热液型铁、铜及多金属矿床(点) ,通常分布在中酸性侵入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成矿时代多为华力西期,部分为印支期。沉积变质型铁矿分布在清水河、洪水河等地,产于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中。4 主要成矿类型及控矿因素分析 金矿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本区最重要和最具典型的矿产,现对其控矿因素作以概括分析。 1、地层条件 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金水口群的广泛分布,是本区金矿化集中产出的重要地层条件,地区的基底岩系中金的丰度值普遍高于地壳克拉克值,据

17、五龙沟矿区资料,元古界变质地层元素含量在 7.6110.41PPb 之间,高出地壳克拉克值 23 倍。同时金矿化相对密集产出的空间分布上常常与金水口群紧密相伴。因此,基底岩系很可能是本区金矿形成的初始矿源层。 102、构造条件 多次活动的区域性 NWNWW 向韧脆性剪切带及其旁侧次一级的脆性断裂裂隙,是最重要的导矿和控矿构造。前者控制金矿床、矿带的展布,后者控制着矿体的定位。 3、岩浆岩条件 多期次中酸性岩浆活动,特别是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侵入活动,是形成构造蚀变型金矿床的热动力条件。它既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热动力,同时又作为岩浆源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物质。 铜多金属矿 矽卡岩铜多金属

18、矿为区内次要矿产,其控矿因素有: 1、构造控矿 北西向断裂构造的反复多期次活动,不但控制了矿区内的岩浆活动,而且控制了区内各类型的矿化活动。就岩浆活动而言,从古元古代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细粒石英闪长岩到印支期钾长花岗岩均呈北西向展布,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构造岩浆活动体系。就矿化活动而言,区内所有的多金属矿体主要沿北西向的矽卡岩接触带充填交代而成,其后印支期的热液活动叠加有金矿体形成(V-1、V-4 矿体) ;矿体形态受断裂裂隙空间控制而呈不规则状;以两组方向断裂的交汇处所形成呈囊状的矿体品位最高,为重要的富矿体储矿场所。因此,北西向密集断裂构造带的反复活动控制了区内多金属矿体的分布,为区内最主要导矿、储矿构造。 2、矽卡岩控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