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17227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研究摘要: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符合由资源禀赋所形成的比较优势,不仅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还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的效率。产业政策决定的商业银行可贷资金比重较大时,信贷资金的配置基本与产业政策走向一致。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加快进行信贷产业、行业结构、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和客户结构等调整,建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和特点的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收入水平,降低整体经营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实施信贷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引导、促进社会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加快区域内具备竞争优势

2、产业的形成与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商业银行业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 信贷资金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和区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加快,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区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和相互合作的关键是金融的发展,区域金融之间的合作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依托。只有加强区域金融间的密切协作,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合作的范围更大,领域更广,层次更高,才能使区域资源配置和产业分工合作具有更高的效率。 2区域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区域内储蓄与投资的增长,并能优化

3、区域内及不同经济区之间的资金配置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特别是在信贷资金配置中起主要作用的商业银行,其经营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更直接的内在联系。行业和区域是关系商业银行信贷系统性风险控制的两个不可或缺、相互交差的方面,对行业与区域每个交差点风险的合理评价是合理配置信贷资金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各地区分支机构的信贷行为来实现的,是总行宏观调控与各地区分支机构自发调节相结合的结果,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质是其产业(行业)的发展,是否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相匹配是衡量信贷结构是否优化的重要标准。因此通过对区域优劣势行业的合理评价,可发掘各地区的优质信贷市场,了解劣势信

4、贷市场,增加信贷资源投向调控及选择的主动性和科学性,达到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目的。 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信贷资金配置存在的问题 比较优势反映的是一个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形成的优势。一个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符合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不仅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还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其中包括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如果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符合自己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则这个区域的企业部门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成本优势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取得最大的收益。企业部门赢利能力强,则金融机构贷款损失的可能性小、金融市场活跃。这样,一

5、方面,金融机构的支付能力强,另一方面,投资者的信心充足,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就比较小。3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非均衡的增长,是在不同地区按不同的速度的增长。同时,经济的增长不可能按相同的速度均衡增长,也不可能在各个地区同时均衡增长。 优先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并使之集中于一些地区,形成增长极,通过这些行业和部门的示范效应和增长效应带动区域内其他行业和部门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不断增大自身的规模。因此,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定应该以地理优势,资源禀赋优势包括人类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优势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优势为基础,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社会发展战略,选择优势产业和潜力产业优先

6、发展,再辅以一定的优惠政策,促使这类产业得到持续协调的发展,并以此来带动当地和周围地区其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同时,合理、优化的区域产业结构也是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信贷资金是在间接融资主导下支持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有力手段。信贷结构是信贷资金在不同地区,不同客户,不同产业和行业之间的不同贷款品种的分布。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变迁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变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变化。当整体的信贷资金中由产业政策决定的信贷资金配置所占比重越大,就说明信贷资金配置与产业政策的走向基本一致。比如在以发展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

7、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政策下,信贷资金中很大一部分必然会流向水电,道路建设,能源等一些行业。而实施以国家经济政策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主导下的产业政策时,商业4银行的信贷资金配置结构必然趋向于长期化。因此,当产业政策和经济运行规律相符合时,信贷资金的使用效果就具有长期化的趋势,更能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联系起来。相反,如果产业政策和经济运行规律不相适应时,信贷资金的使用效果就不具有长期趋势,只能是短期的。在当前以产业调控为主要特点的宏观调控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必须根据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和宏观调控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完善相互间的动态协调配合机制,重点解决结构性矛盾。 (一)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

8、对农业产业支持不够 近些年来,各商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将农村信贷作为一项政治使命和优先保障的重点业务,金融结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对农业的贷款逐年增加,在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上加大了支持力度,有效解决了农村贷款担保难等一系列问题,满足农户在生产、发展中的资金需求,促进了各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但是信贷资金在各省农业产业中的配置也不尽合理。首先,对农户的贷款只限于小额贷款,农户大额贷款管理控制过严,很难获得。现行的贷款额度不能充分解决农户的信贷需求,何况农户在借贷过程中手续繁琐,往往要跑几个来回才能借贷成功,这无疑增加了农户的借贷成本。其次,农户贷款的期限往往只

9、有一年,这与实际的生产周期相脱节。一年的贷款期限只能满足简单传统种植业的产生资金需求,而对于一些特色的农业来说,由于其生产周期较长,往往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一年期的贷款最终只能到期转贷,短贷长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无疑加大了贷款的风险,容易造成不良贷款。三是信贷投放过程中依旧遵循传统模式,投5放的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传统农业中农户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对于效益较高的新兴高效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工业贷款投放仍显不足。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防止不良信贷的产生,在贷款过程中基本上只投放小额信用贷款,对资金需求较大的农业项目严格控制,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贷风险,但是难以发挥支农信贷资金的规模效益

10、,一定程度上造成商业银行资金闲置。总体上来说,商业银行在对农业贷款上的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也不合理,不能有效满足当前农村资金的需求量,降低了支农贷款对农业增收的效果。 (二)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不够 商业银行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支持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中要求加大对自主创新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随着一些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的扩大,各金融结构对高新产业的信贷投放规模也逐年递增。高新技术产业的不良贷款率近年来也一直被控制在较好水平。然而,应当看到,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

11、程中,面临着政策的不完善以及资金的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有力的支持。同时,一些高新技术行业的企业缺乏信用,对信贷资金的使用不到位,这也严重影响了银行对企业的信贷。要想更好促进商业银行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促使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就要进一步提升区域投资和发展环境,企业信用环境和金融环境,并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监管和培训力度,使银行能够更好地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6(三)商业银行信贷配置在一些工业行业中蕴藏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更多的是针对企业测度,而对企业所属的行业的风险考虑不是很充分。对于目前大多数省份而言,工业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与其所实

12、现的利润增长明显不符,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后劲不足。同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规模增长过快,部分行业特别是钢铁,纺织等一些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潜在风险较大,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这部分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行业的系统风险。工业特别是钢铁,纺织等一些能源性行业由于其易受经济周期影响而发生波动,会导致这些行业的相关企业在市场需求等发生变化时引起系统性的风险。二是政策风险。由于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导致整个市场供过于求,产品卖不出去,严重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政府对某些行业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会使一些企业破产关闭,银行信贷资金就会产生潜在的政策风险。三是市场风险。一些省份基础设施建设

13、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过低,企业开发成本较高,市场反映不灵敏等现状,导致整个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产品价格变化难以捉摸,致使一些行业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 (四)政府宏观调控和商业银行资金配置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 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以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目前,我国一些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国家制定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制定了产业政策,以控制总量平衡,规划和调整产业7布局。目前被纳入国家宏观调控的行业主要有钢铁,房地产,焦炭,汽车,铜冶炼等一些行业,这些行业的信贷风险也随之加大。这些行业的融资主要是靠商

14、业银行的信贷,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这些行业也属于商业银行信贷限制行业,这与商业银行支持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的经济战略不协调。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之前,这些行业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成为众多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主要目标。但是这些行业容易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随着近些年国际经济陷入衰退以及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这些行业产能过剩,利润大幅下跌,行业亏损严重,所处企业的还贷能力下降,导致各个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信贷风险增大。因此,对这些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不仅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的调整以及风险的防范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现代服务业发展

15、缓慢,制约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有效配置 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从国际经验和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来看,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服务业在我国 GDP 中的比重占不到 40%,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高达80%。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受众多因素的制约,服务业仍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薄弱产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三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缓慢。目前传统服务业占比依然较高,生产性服务业增速缓慢。四是市场化程度低。现代服务业市场发育不足,资源优化配置不够,生产要素的市场定价机

16、制和途径尚未真8正形成,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产业集聚程度较低,阻碍了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2008 年,中国银监会发出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优先支持国家战略重点服务业,以及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良好社会效益的服务业,应积极支持以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高附加值为特点的现代服务业,应当培育和扶持欠发达地区和农村服务业,大力支持国家宏观管理部门按照产业和区域发展政策制定的服务业加快发展。应当对服务业企业进行必要的市场细分,针对不同类别和发展阶段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开发符合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提供差别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其个性化、全方位的金

17、融服务需求。应当根据现代服务业网络化、信息化等特点,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大力发展电子银行等业务,推动自助设备的配置、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丰富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直受到资金限制,一方面服务业自身认识不够,对其产品了解不够。另一方面,对政策的了解有误区,导致银行信贷资金难以到位。 (六)信贷形势日趋严峻,中小企业信贷困难 随着近一年来央行对金融结构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史新高,银行信贷形势严峻。虽然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目的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和流动性过剩,但客观上却造成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大幅缩减,过度依赖商业银行信贷的中小企业无疑是受影

18、响最大的。伴随着银行信贷规模的缩减,商业银行信贷资源更多地倾向于那些盈利能力强,风险小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规9模较小,风险较大,优势不明显,在商业银行信贷中很难获得青睐。同时,银行也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批更加严格,不仅程序更繁琐,而且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也上浮贷款利率。一些订单较多,急需资金来扩大自己生产规模的中小企业由于缺少有效的担保品,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加大。信贷规模的缩减,致使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和微型企业的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据统计,银行信贷基本覆盖大型企业和 80%的中型企业,而规模以下的小企业 80%无缘银行信贷。尽管近些年来商业银行对中小企

19、业的贷款投放力度加大了,各银行都有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但各自政策仍有不少差别。由于信贷政策的收紧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 “缺钱”成为整个银行业的难题,其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影响或许更大。 三、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商业银行通过信贷结构调整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是其适应经营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是适者生存的必然选择。根据巴塞尔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一般原则,在风险总量约束下,商业银行不能无限制地运用信用扩大信贷规模。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也应在核心资本约束和风险拨备约束下进行。因此,信贷业务发展要紧紧围绕信贷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通过“大退”清收处置不良贷款或从劣质、

20、低效、高风险的信贷市场和潜在风险客户退出贷款,腾出信贷规模,然后通过“大进”积极抢占优质目标市场,将其移位到高收益、低风险的目标市场。 (一)要进一步提高信贷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率 在行业管理上要进一步突出行业信贷政策在把握信贷投向和调整行10业客户结构方面的指导功能,提高行业信贷风险控制水平。着手按照巴塞尔新协议的要求、行业周期与国家宏观经济走势的内在关系等开展行业信贷风险组合管理的研究,提高行业风险研究的量化水平和行业风险控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考察信贷质量的依据是贷款对象的财务状况,对客户所处行业兴衰背景关注不够。而企业财务指标只是表明企业经营的过去和现在,对未

21、来的预见性不足。如果依据财务指标来决定信贷的进入与退出,会导致时机把握不准。因此,商业银行要重点加强研究贷款客户所处行业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行业经济周期、企业生命周期、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等内容,准确把握贷款在不同行业中的进入和退出时机。同时,建立行业总量控制预警和整改制度,对临近突破行业控制总量的分行和地区实行适时预警,对突破行业控制总量的分行实行整改,切实加强行业信贷政策执行力度。 在客户管理上要重点按照客户对商业银行经营形成风险的大小、风险的复杂程度对客户进行风险分类,在客户风险分类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信贷结构调整计划。 在业务品种管理上重点按照不同信贷品种的业绩价值贡献、市场满意程度、风险控制程度等适时进行调整。同时,要加强信贷产品的整合创新力度,改变目前公司客户贷款主要是流动资金贷款和项目贷款的模式,逐步推行信贷产品期限管理,整合创新短期信贷品种,努力提高短期贷款结构占比。 (二)以行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贷款品种结构、客户结构和区域结构的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