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建设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17637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建设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建设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建设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建设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建设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建设研究摘 要:2013 年 9 月 29 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在中国(上海)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由贸易区作为新一届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政府加快职能转变、积极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促进贸易,让投资便利化,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都具有重要意义,可谓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此,分析现阶段的状况,加快上海自贸区的建设。 关键词:中国;上海自贸区;挑战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0061-01 2013 年 9 月 29 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试验区总面积为

2、28.78 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 1/226,由上海浦东洋山港临港新城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经机场保税区直至外高桥(600648,股吧)地区的这边土地,包括了以前的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 4 个区域。 所谓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2同发展;有时它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指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

3、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 1 上海自贸区成立的背景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有着以下背景:第一个背景是全球贸易竞争。目前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力图通过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协议)和 PSA(诸(多)边服务业协议)形成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服务规则,来取代 WTO。对于新一轮的游戏规则,如果整个国家要进去可能有困难,可以先让自贸区主动门户洞开,所有国家都可以来自由投资和贸易,做一个对接的小窗口,并可以适当将其中的某些高商业标准映射到整个中国制造和服务业。如果试验失败了,由于限定范围,影响也有限,而一旦成功,就可以进一步扩大推广并全面对接整个中国经济。 第二个背景

4、是中国自身的改革需求。不能说发达国家制定的所有游戏规则都是错误的,因不少规则符合市场发展和经济升级的内在规律要求。所以中国须用积极态度对待,其中一些合理的规则同中国自身的改革方向是兼容的。因此还是得采用最小公约数原理,找到交集并推进自身的转型发展,同时借此规则消解掉大部分既得利益和利益集团,最终建立国际通行的规则以尽量避免更多不合理的利益固化和路径依赖。类似当年加入 WTO,也就是所谓的用“开放促改革” 。如果现在的主要矛盾是改不动,那就不妨开放多些、大点。因此,设立上海自贸区是本届政府力图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措。 第三个背景是人民币国际化。从 2009 年起步的人民币跨境使用,貌3

5、似规模已经不小,中国香港现在官方口径 8000 亿,实际可能有 1 万亿,中国台湾也有 4000 亿,但这些因为贸易需求释放的人民币,在全球货币总量中比例依然很小,中国确实是想这些人民币在海外多一点、飞久一点。但客观地说,如果不满足这些资本的回流获利的动机,人民币货币的海外总量还是无法做大,而构建回流闭环就需要巨大的、有深度和广度的金融市场(基础和衍生)来容纳和吞吐。 2 自贸区的意义与作用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重要的顶层设计,其意义堪比中国上世纪 80年代开放沿海、90 年代邓小平南巡、2001 年加入 WTO 的前三次扩大开放。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冠名“中国”的特

6、区,并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主要目的。 根据自贸区设计的总体方案,在这个占地约 28.78 平方公里的实验区内,将进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等多方面尝试。前三十多年中国改革开放释放的红利已不足以继续支撑当前经济、贸易增长的需求。新一轮以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为核心生产方式,以知识、信息和智力要素的生产、扩散与应用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的贸易模式正在冲击中国传统的制造业优势。上海自贸区的探索是重要的顶层设计,实际上也为这一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即为新一轮贸易模式和中国传统的制造业优势之间架起桥梁,促进中国外贸的

7、转型升级。例如,如何借助在国内发展迅猛的电子商务,继续拓展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国际优势。这也使上海自贸区拥有不逊于前三次扩大开放的意义。 43 上海自贸区肩负的使命 (1)贸易的自由化:即没有海关监管、查禁、关税干预下的货物自由进口、制造和再出口。上海的目的不是做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而是做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这里面最核心部件有两个,一是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另一个就是构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离岸贸易的最核心是解决跨国公司的资金管制问题,自贸区内企业允许搞一个国际资金池和国内资金池,当中设计有互联互通的管道。这样的贸易就是订单和资金环节是在上海完成的,货物未必经过上海的港口。 自贸区不会做成集装箱的

8、堆场,并探索同大长三角周边地区的错位竞争和协同合作。更重要的是,推进与自由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别是配套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及航运金融交易平台,允许境内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和航运远期交易。在自贸区内将允许境外期货交易所指定或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一旦建成,将替代韩国釜山和新加坡 LME 仓库的部分作用。这些设计不仅会促进相关的服务贸易、服务外包行业(包括融资租赁、检测维修、审计会计等)的发展,还降低了跨国企业进行全球资源调配和商品价格风险管理的门槛和成本,将助力于自由贸易港的繁荣。 (2)投资的自由化: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非禁即入,除了负面清单规定不能干的,其他都

9、可以干。这特别针对的是服务业: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社会服务、文化服务,六大领域全部开放。 实践证明,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凡是对外开放比较彻底、积极参与全球资源竞合的领域,都会发展较好、5竞争力变强。因此自贸区内投资会大部分实行备案制,取消外资持股比例或经营范围等诸多限制。预期率先在试验区范围内改革投资项目管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管理、工商登记这三个环节。而船舶运输、资信调查、融资租赁、检测维修、演出经纪、娱乐文化、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众多现代生产型和生活型服务性行业,都将对内外资实施公平的准入标准,欢迎国内民营资本和海外直接投资。 其实这应该也是正在进行的中美双边投

10、资协定 BIT 谈判的预演,中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与美方进行实质性磋商。对外资的“国民待遇”将首次延伸至“准入前” ,并不再依赖当前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来进行行政控制,用以交换美国对等的更透明的外资准入审核流程。这一点对于中国政府机构改革来说也是意味深长,目的是消解既有政府部门的审批权以及相应的设租、寻租能力。此外,投资也是双向的,鼓励中国资本从自贸区向海外直接投资。可能未来在自贸区,对外投资只需要备案。鼓励成立对外股权投资基金,并提供相应的中介服务,让自贸区同时成为中国资本走向世界的平台,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 (3)金融的国际化:其终极目的就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必

11、须要过的一关是放开资本项目管制。预期在自贸区内,投资和贸易相关的资金可以自由兑换,利率、汇率都是市场决定的,积极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可能具有有限牌照) 。鼓励其建立综合交易平台,全面6放开产品创新。也允许自贸区的金融机构去海外发债,拿钱回来之后可以贷款给自贸区里面的企业,并突破现有存贷比的限制。同时变革自贸区内企业外债管理方式,力图实现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以便建立跨国企业的全球资金管理中心。 未来自贸区金融方面的发展愿景是很大的,首先是初步实现中国香港、新加坡

12、、中国澳门、瑞士、开曼、维京群岛等具备的自由贸易和离岸金融等功能,允许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同时考虑借助类似纽约的国际银行便利设施(IBF) 、东京的 JOM 等的设计,培育在岸离岸分离型的金融中心(国际板) ,再通过建立适当的通道和管道(可以是额度、地域、账户类型、交易类别等) ,部分打通离岸和在岸市场,实现有限的互联互通,允许资金在一定的范围或者限额内相互渗透,建立分离渗透型(先单向再双向)金融市场。在风险可控和效率提升的前提下,最终形成类似伦敦的,全面渗透型和内外一体化的真正的全球金融中心。 (4)行政的精简化:自贸区将实施“一线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

13、”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 “一线”指国境线,“彻底”被不断强调。因此自贸区建设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要在现有的开放试点里,化繁为简,减少行政成本,提供一条整合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有效路径。可以预见,未来在自贸区内,质检工商等所有的市场行政管理职能都会汇总到一个机构,而分散在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也可能都并在一起只有一个金管局,所以真正意义的大部制改革完全可以在试验区里实现。其最终目的是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转变7政府职能,提高行政透明度,并进行地方立法试验和履行投资者权益保护功能,这即是实践“小政府”的全新的执政理念,也是理清市场和政府最优边界的最新尝试。 参考文献 1姜文学.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新特征与大国的战略取向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向阳.新区域主义与大国战略J.国际经济评论,2003, (4). 3罗伯特著,郭树勇译.美国大战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盛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分析:中国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 (3). 5王凤玲.日本的区域一体化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 6赵英.大国天命大国利益与大国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