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17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17649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17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17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17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17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17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山东省 17 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研究摘 要:产业结构是影响地区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十二五”规划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点,而山东省各地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巨大。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 17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山东省 1 山东省各地市产业结构现状 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也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换是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也是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1。截止到 2012 年末,全省三大产业比例为 8.6:51.4:40.0,其中第三产业比重较“

2、十五”末的 2005年提高 8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十五”末的 2005 年降低 6.1 个百分点。但也应该看到,山东省 17 地市产业结构存在着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整体协调性不足、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产业投资分配不合理以及增长模式粗放等问题。 现有文献从多个角度对山东省产业结构转换进行了研究。张淑泉(2010)运用回归方程,从山东省欠发达地区利用外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对山东省各地市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张萍(2011)对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建议。吴艳丽(2010)从山东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互动角2度进行了研究。郭宁、李

3、新(2008)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等分析方法,对山东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与效益进行了评价与研究。张鸣、张艳丽(2010)运用钱纳里的产业结构理论,对“十一五”时期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同时,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也是国内外、各省市众多专家与学者研究的课题3-6。 2 山东省各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分析 2.1 指标选取 产业结构是区域各种经济要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及市场等环境的变化,各种经济要素比例及其相互关系也在不断变化,进而影响产业结构不断变动2。在张涛、张祝钧等专家学者研究并结合山东省各地市产业结构实际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从技术创新

4、能力、需求能力、供给能力、产业结构、及对外贸易水平 5 个方面,选取了 12 个指标要素构建了指标体系(表 1) ,并对山东省 2012年 17 地市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数据来源于山东省 2013 年统计年鉴。 2.2 数据处理 2.2.1 标准化处理后,计算得特征值、主成分的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 本文采用主成分方法,运用 SPSS 统计软件,对山东省 17 地市 12 个指标作因子分析, 首先对表 2 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相关系数矩阵后,计算得到特征值、主成分的贡献率与累积贡献率(表 3) 。通常因子分析中, 累积贡献率达 85%以上,即可认为比较满意,从表 2 可以看出,前 4 个主成分

5、累积贡献率为 91.4%,因此我们选择前 4 个主成分即可。 32.2.2 根据特征值,计算得主成分在 Z1、Z2、Z3、Z4 上的载荷 从表 3 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 Z1 与 X1、X2、X3、X4、X5、X6、X12有较大的正相关,与 X8 有较大负相关,而这七个要素与技术创新和资金有关,因此可以看作是技术与资金的代表;第二主成分 Z2 与 X7、X9 有较大的正相关,而与 X10 有较大的负相关,可以看出山东省第二产业技术转换能力远大于第三产业,Z2 可以看作是山东省各地市产业结构的代表;第三主成分 Z3 与 X11 有较大的正相关,可以看作是对外贸易水平的代表;第四主成分 Z4 与

6、X8、X6 成较大正相关,可以看作是供给能力的代表。从分析结果表明,根据主成分载荷,山东省各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 12 项要素可以体现为技术资金、产业结构、供给能力、对外贸易水平,与所选指标相符。 2.3 结果分析 2.3.1 各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得分分析 利用表 4 中载荷矩阵除以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开平方根,得到特征向量 A1、A2、A3、A4。特征向量与标准化后的 17 地市数据相乘,分别计算山东省 17 地市在第一、二、三、四主成分上的得分,得表 5。如果一个区域在某一主成分上的得分为正,则意味着这一区域的该主成分在平均发展水平之上;反之,得分为负则说明在平均水平以下。 根据表

7、4 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得分排在前 5 位的分别是青岛市、济南市、烟台市、威海市和淄博市,其分值分别为6.08、3.81、2.86、2.43、1.19,说明这些地市在资金和技术上拥有优势;第二主成分得分前 5 位的是东营市、威海市、淄博市、烟台市和莱4芜市,说明这些地区的第二产业发展比较快;第三主成分得分排前 5 位的是日照市、青岛市、烟台市、滨州市和菏泽市,说明这些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较高;第四主成分得分排前 5 位的是东营、青岛市、潍坊市、烟台市和临沂市,说明这些地区的供给能力较强。 另外,综合主成分得分在全省水平之上(0)的,依次为青岛市、烟台市、东营市、潍坊市、济南市和淄博市,说明这

8、些地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较强;其他地市则位于全省平均水平之下(0) ;得分位于最后的是菏泽市和日照市,其产业结构转换能力非常差。 2.3.2 山东省 17 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分级 根据表 5 的综合得分排名,本文特此对山东省 17 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分级(表 5) 。共分为 5 级,分别代表强、较强、较差、很差、非常差。 从表中可以看出山东省 17 地市存在以下问题: 1)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地市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下;2)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其中东营市人口较少,人均指标较高,而济南市部分人均指标较低,降低了综合位次; 3)东、中、西各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差

9、距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现有的指标评价结果显示,转换能力较强的地市集中在胶东沿海地区,较低的地市多集中在鲁西地区; 4)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受技术、资金、外贸水平的影响较大; 5)全省总体状况,第二产业转换能力强于第三产业;大部分地市存5在第三产业发展较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 3 结论及建议 3.1 山东省 17 地市产业结构转化能力评价 根据以上综合数据显示,影响山东省各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因素主要有:经济与需求因素、技术创新因素和投资因素、对外贸易因素,其中技术创新与资金因素影响较大。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大小与地区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力关联较大,经济基础好、经济实力强的地区,产

10、业结构转换能力较强。 第一等级的青岛市、烟台市在资金、技术创新、对外贸易上存在优势,东营市各项人均指标较高,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转换。这些地市要充分利用经济基础较好、产业体系完整的优势,在提高第二产业发展层次和质量的同时,依托山东蓝色半岛经济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第二等级的济南市由于历史原因,过早的提出了发展第三产业,其实第三产业也应该在第二产业基础上发展,这也是导致济南市工业不强、县域经济不发达、人均指标偏低、综合排名较低的原因。所以,济南市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主动共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同时发挥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提升改造传统工业,同时做大做强金融、会展等第三产业;潍坊市、淄博

11、市两市第二产业发展实力较强,但潍坊的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经济发展不能过度依赖第二产业。另外,应强化内部产业关联作用,扩大经济和产业的开放度,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时, 要积极促进外资引进、加大研发投入促使新技术和产业组6织的不断创新,积极发展出口贸易工业,提高对外贸易水平。 第三等级的地市有 6 个,分别是临沂市、济宁市、威海市、泰安市、聊城市、滨州市。临沂、济宁、滨州、泰安 4 个地市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和资金、技术投入不足问题,这些地市要依托西部隆起带发展规划 ,加强地市之间的联系,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实现特色发展;而威海、聊城产业结构合理,但第二产业

12、发展不足,威海市应大力发展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聊城要加快培育化工、纺织、钢管等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推进产业链延伸和产业结构升级。 第四、五等级各地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总体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德州市存在科技资金投入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外贸易水平较低问题;枣庄市、莱芜市、菏泽市三市的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但产业结构转型能力较弱,这些地市由于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对外贸易水平偏低,要加大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莱芜市积极推动“济莱协作区”就是促进区域联动的有效措施;日照市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但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供给能力和需求能力较弱,要利用自身的环境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港口贸易,加快推动钢铁、

13、石化、粮油、汽车及零部件、浆纸、造船等产业转型升级。 3.2 其他对策建议 3.2.1 推广“产学研”模式,增强技术转化能力。 山东省有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 20 余所重点高校,以及众多的科研机构。要加快构建产业、企业、科7研机构相连接的平台,增强高校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技术的转化能力,又可以为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转型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尤其是在海洋经济、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群发展、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对全省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2.2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节能减排制度。 山东省有着独特的地理区位,有着“蓝黄”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区,17

14、 地市又有着不同的资源和区位差异,临沂、日照等地区属于山地、丘陵,生态环境脆弱;泰安、莱芜、东营等地市有着丰富的煤矿、石油等资源,产业和城市都面临着转型;淄博、潍坊等地市工业基础雄厚,但众多企业污染严重;青岛、烟台等地大力拓展海洋经济,更要科学利用海洋资源。所以,对于采矿塌陷区、生态敏感带、环境脆弱区、工业园区等地区,要加快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完善节能减排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推动产业的倒逼转型。 3.2.3 改善投资与需求结构,拓宽融资渠道。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是动力,新型城镇化是引擎,农业现代化是支撑。山

15、东省 17 地市要在快速推动城镇化的形势下,发挥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转换的拉动作用,加强投资管理,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方面,各地市要加强合作,邻近地市可以共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共享基础设施配套,共享收益。同时要明确自身在区际分工中的定位和产业转型的方向,使得产业优势互补,壮大特色经济;另一方面,通过现代农业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推进,解放整合农村的生产要素,吸引社会投资融资,8推动技术向农村地区和小城市延伸,带动工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张涛.区域产业结构分类及其转换能力评价以河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31-37. 2 李生明,葛岳静,英丽娜.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

16、评价J.资源与产业. 2010.6.3(12). 3 郑伟.河南省各地市产业结构转换综合评价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7.7(7). 4 公晓晓,薛东前,裴艳飞.陕西各市产业结构转换的综合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2):134-137. 5 李晓,张建平.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比较分析以吉林省为例J.东北亚论坛.2008.9.5(17). 6 张祝钧.浙江省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基于 2009 年数据的因子分析J.区域经济.2011.4. 作者简介:张松(1988-) ,男,山东德州人,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裴圣扬(1992-) ,男,山东泰安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王新军(1987-) ,男,山东青岛人,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