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城镇规划设计理念的探索.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17668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城镇规划设计理念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水城镇规划设计理念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水城镇规划设计理念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水城镇规划设计理念的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水城镇规划设计理念的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山水城镇规划设计理念的探索摘要:山水城镇理念是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生活环境的思考,其主旨是追求人、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山水城镇规划建设应符合中国传统风水理论和山水城市理念,构成包括自然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的集合体。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山水城镇规划设计的理念及山水城镇的生态环境与空间结构的相结合。 关键词:山水城镇;规划设计;空间结构 Abstract: the landscape urban concept is to its survival,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human thinking, its purpose is to purs

2、ue the harmony of man, nature and city. Shanshui tow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shall comply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feng shui theory and landscape concept, constitute elements including natural environment, artifici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elements in a collection. Combined with examp

3、le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landscape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concept of spatial structure and landscap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ombining. Key words: landscape town;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spati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F29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2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小城镇的发展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4、城镇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在发展的同时危机突显,很多小城镇的发展建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加剧了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平衡的失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应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在生态规划基础上建立生态城镇,开创小城镇发展新格局,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山水城镇空间概念 1、山水城镇 山水观念与意识影响了我国传统城市格局,大到城市,小到建筑,都十分讲究选址、布局与周边山水环境的联系,长久以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城市文化景观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除了由“地景”和“聚落”共同构成的图底关系外,还包括了人工环境和自然山水在空间结构中表现出的对景与借景的构图关系,这是我国传统城市文化景观不同于西方和

5、现代城市的重要表征,也是我们过去的工作中所忽视的。 近年来,山水城市的概念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进而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实践,山水城市理论得到了不断地扩大与深化。许多城市纷纷提出了建设“园林城市” 、 “花园城市” 、 “生态城市” 、 “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虽然名字不同但内涵却是相似的,提倡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以城市为代表的人工环境与以山水为代表的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居环境。 2、城镇空间构成及分类 3城镇空间是城镇中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重要因素,它为居民提供各种活动的可能。具体而言指城镇内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等实体以及由这

6、些实体所构成的立体空间,也是人处在其中所能直观感受到的空间,它是城镇中最易识别,最易记忆的部分,是城镇的魅力所在。 城镇空间的客观形象是通过人的感官,构成了人们的主观意向,也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城镇形象。因此城镇空间的五个要素就是一种对城镇空间基本形态的分类:道路、边缘、区域、节点、标志。 2.1 道路 大多数人是通过在城镇的大小街道、小巷或步行过程中使用和体验城镇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类城镇空间。 2.2 边缘 边缘是指两个不同区域之间形成的一条边,它不一定是一条道路的立面。有时从城镇外围的某一点,透过郊区的田野观看城市,也能看到这种边缘。 2.3 区域 区域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城镇区域,人们在其

7、中活动能得到与其它城镇地段明显的不同感受。 2.4 节点 节点是指城镇中的广场或道路的交叉口,或河道方向转变处等非线型空间。在城镇的入口处或者城镇人流聚集的核心往往会出现典型空间。42.5 标志 它是人们感受和识别城镇的重要参照物。它可能是城镇中的电视塔或有特征的山,或是城镇中极有特征的建筑或群体。标志可以使高大的或者矮小的,它能引起人们对一个地方的记忆和回想,或者是对一个区域或街道产生深刻的印象和留恋。 二、山水城镇建设的思想基础 1、山水城镇与古代城镇规划思想 我国山水城镇的规划主要受到以下礼制思想的影响。 周礼的礼制思想。 周礼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一部全面、深刻地影响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

8、想的理论著作。在哲学方面,追求阴阳刚柔对比、 “五行”变化的空间序列;在政治制度方面,充分表现封建国家秩序的等级性、社会的程式化;在文化、美学观念方面,以形象、色彩等空间环境要素传输礼制思想,强烈影响人的心理;在伦理、民俗观念方面,以造就天地、自然、祖宗的显赫地位,作为沟通人与人感情的最高联系纽带,在城市中广泛体现出礼乐伦理思想。受此影响,也为山水城镇理念的提出提供了建设性的的规划理念依据。 2、风水格局与景观 以上的风水格局,形成了基址周围环境良好的景观:以主山、少祖山、祖山为基址的背景和衬托,形成多层次的立体轮廓线,增加了风景的深度和层次感;以河流、水面为基址的前景,形成开阔平远的视野;以

9、案山、朝山为基址的对景、借景,形成基址前方远景的构图中心;以水口山为障景,使基址内外有所隔离,形成空间对比,使人进入基址后5有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的感觉;作为风水地形之补充的人工建筑物(如风水塔、楼阁、牌坊、桥梁等) ,经常是环境的标志物、控制点、视线焦点和构图中心。 3、风水格局与生态环境 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看,风水的基址选择这样一种较为封闭的空间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和良好的局部小气候的:背山可以屏挡冬日北来的寒流;面水可以面迎夏日南来之风;朝阳可以争取良好的日照;近水可以取得方便的水运交通及生活、灌溉用水,且有利于养殖;缓坡可以避免淹涝之灾;植被可以保持水土,调整小气候,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10、。 三、基于生态环境整合的空间结构布局 1、总体空间布局 1.1 遵循生态原则,逐步改变沿巫水河建房的模式;清出沿河用地,建设沿河绿带;结合城镇的组团布局,严格保护周围自然山地,使城镇的发展始终融合在生态环境中;结合花卉苗木基地布置以林木为主的生态林带,形成与城镇空间布局相融合的生态网络。 1.2 遵循适度紧凑集中和有机疏松相结合的原则,组团内部集中发展,组团之间以绿地为纽带有机组合;居住与工业相对集中,形成新的布局结构。高效建设和使用有限的城市基础设施,节约土地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在保持城镇空间紧凑集中的同时保持组团之间的绿色空间,形成城市建设区与农田、绿地和水体等生态要素间隔相嵌的空间肌理

11、。 2、遵循用地布局结构最优化的原则 6以旧城改造为契机,重新整合用地布局与用地结构。老城区采用“退二进三”的原则进行用地置换,搬迁出不适合在老城区发展的企事业,增大老城区的道路交通用地、商业服务设施、教育文化设施等用地比例,保障城市各项功能的有效运转。对置换出的用地,应结合土地的级差地价进行用地性质、绿化指标和基础设施配置等控制性指标的规划,为用地的再次开发提供决策依据,减少投资风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3、遵循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则 改善道路系统,扩展多种交通模式。以现有道路网和交通设施为基础,理顺城市道路网骨架,明确道路分工,增加道路交通用地和对外交通设施用地。完善步行交通系统

12、的建设,并将这些支路纳入总体规划设计范围,这样的步行系统将大大缓和机动车道上的人车矛盾。建立功能完善、主次分明、管理先进并具有安全、快捷、高效、经济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带动城市空间扩展。 4、遵循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原则 综合考虑城乡发展,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统一考虑城乡建设与生态空间(河湖水系、生态林地、农田)的协调发展;统一建设用地分类,加强对城乡用地的建设管理。 四、强化山水格局,营建山水城镇 下面以某山水城镇为例 1、城镇特色 该镇境内有两条重要的常年性河流,河面开阔,一般为 200500 米。7一条河流经香水、西坪,在该镇区南 2.5 公里外汇入另一条河流,经九岭而南下,形成相互环绕的特殊

13、景致。镇域内动植物资源多样,山川秀美,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上的重要景点,也是九寨沟黄龙旅游主环线上的一个重要分支景点。该镇区内人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保留有许多古代名人的遗物,为该镇平添了不少古镇色彩。 2、城镇性质 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为:以某古代著名诗人故里风景名胜区丰富的人文与自然景观资源为载体的山水园林历史文化名镇 ,以该文化旅游与生态型城镇休闲度假为发展主题,是该市重要的旅游经济开发区。 规划突出与古代文化内涵吻合的自然山水与文化特色,强调城乡旅游环境资源的整合。 3、城镇形态 城镇形态是城镇物质实体的地域投影,是城镇自身动态发展与其所处地域与人文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形态

14、与城镇结构相辅相成。 针对该镇用地条件、城镇结构以及城镇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因素,规划采用的是团聚状城镇形态,符合青莲实际,有利于烘托该城镇效应, 节约市政投入,并能体现山水格局。 规划以建立面向全国的古代文化景区和生态型城镇休闲度假区为目的,顺应城镇发展客观规律,形成整体集聚,紧凑的城镇区与广阔的地景相融的空间结构模式,其优点是:有利于塑造山水城镇整体形象,创造城镇环境特色;功能明确,方便生产生活;景区内旅游线路体系化生态品质良好,公共空间网络完整,利于建立生态城镇总体格局。 8规划确定利用该镇的两条江水,结合该城镇山水格局,形成三水城中穿越,城中有绿、绿中建城的结构形态。利用南北主干

15、道规划城镇近远期建设用地,以南为近期建设用地,以北为远期建设用地。由于规划用地范围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规划引江水进入镇区,同时联系和结合该镇的小溪,形成具有小城特色的城中水系,以溪流为依托,两侧各留出 1520 米宽绿带,形成城镇绿化主环,沿线布置行政、商业、文化、娱乐、旅游服务等公共设施用地和绿化广场用地,构筑集公共活动环境、旅游线路、古文化场景展示、城镇景观建设于一体的复合山水城镇回廊。 五、结束语 该地区的山地城镇具有独特的山水特征,规划设计中在巩固城镇山水特征的基础上,适时正确地引入生态理念指导城镇用地布局,无疑将会使之更具特色和内涵。而且山地城镇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和自然生态特点决定了山地城镇空间发展模式以及空间形态结构,具有自身的规律性以及规划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该地区的山地城镇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生态理念必须融入城镇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当中。山地城镇的建设必须吸取大中城市发展的经验,实现城镇发展模式的合理跨越。 参考文献 1 黄光宇山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科学出版社,2002 2 黄光宇山地城镇规划建设与环境生态M科学出版社,92000 3 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