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试论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摘要:城市规划是通过规划方案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控制,对城市空间布局、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活和生产环境,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手段。本文通过对城市规划弊端的理论研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兴视角与理论。 关键词:城市规划;挑战;可持续发展;生态资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势很好,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提出了
2、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把握好规划原则,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真正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来说是问题与成绩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对策,使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正确认识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 2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 。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
3、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 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二是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三是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
4、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四是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干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五是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市整体利益的代表,城市规3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
5、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等。 归结起来就是,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还难以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多种经济法人之间以及多种经济法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二、展望未来,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城市规划 “施行城乡规划法 ,推进规划工作,我们需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国家发展的全局形势。首先和最重要的是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城市规划,这是城市规划改革和发展的根本。 ”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规划,其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我们的首要的长期的历史任务。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城市相应的发展。十七大把城镇化作为
6、国家发展的根本性的大战略,和工业化等并列提出,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城市规划需要坚持为城市经济发展服务,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是需要坚持的。在今后国家“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长时期内,城市规划也应当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做好我们应做的工作。由于城市规划具有公共政策的属性,在国家加强民生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城市规划更加关注社会发展、更加关注民生、更加关注公正和公平,在这些方面大大加强工作的力度,也是非常必须和顺理成章的。 其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是为了多数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特别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和4发展状况,给他们以更多的
7、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中更加关注低收入阶层和外来人口的需要。比如,在安排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用地方面,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其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土地资源利用的标准上,在城市土地的使用强度上,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态度,坚持合理的标准。比如城市的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问题,当然我们不能搞低密度,但是,也切不可盲目提倡高密度。科学的态度应当是合理密度。 其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现代系统科学的精髓,也是城市规划的最本质的内核,是城市规划的精髓。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城市规划在继续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需要大力加强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城乡发展需要协调,需要统筹
8、安排,国家公布施行城乡规划法 ,正是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的体现。城市和乡村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城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规划上需要城乡统筹,统一安排。 三、城市可持续发展新的视角 3.1 生态足迹研究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以及吸纳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生态足迹既能够反映出个人或地区的资源消耗强度,又能够反映出区域的资源供给能力和资源消耗总量,通过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清楚地反映出个人或区域对于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贡献,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描述了谁应该对目前的全球生态危机负有更
9、大的责5任。生态足迹取决于人口规模、物质生活水、人、技术条件和生态生产力,政策含义是简明的,至少暗示着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以减少新增人口的资源消耗,这在资源贫瘠的地区更为重要;提供新式的生态生活方式和生态消费方式,减少资源消费;通过循环利用、节能技术等措施,高效利用资源和生态。 3.2 生态经济价值理论 根据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从生态经济价值理论出发,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体系及其基本估价方法。结合我国国情,将单纯自然资本的测算推广到自然、经济、社会综合资本的测算,重点突出人类活动干扰下的区域生态系统资本价值结构分析。并通过测算,得出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 3.3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0、 资源型城市在大多数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经历过“中兴鼎盛”之后,各个资源型城市就暴露出各种问题,如资源衰竭、竞争力不强、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城市发展后劲不足等。 研究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系统性的看待问题,不仅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单一角度研究,更要考虑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综合研究,制定可操作的对策措施。 四、结束语 归根到底,城市生态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居6民作为城市中的主体,在生态规划中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围绕主体来展开各种规划措施。城市生态规划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这种生态关系又集中体现在以土地为基础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上,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不断优化城市建设、利用保护城市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宗旨,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08,5. 2 杨立志北海市发展战略研究:城市营销与城市规划结合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