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试论当代中国法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摘 要 法治思想源于西方古希腊,经过一代代思想家的发展和完善,延伸到近现代,并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成为了现代社会进步与文明的一种基本要求,也成为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中国法治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障碍,目前,我国法治实践中存在的障碍主要来自于政府和社会大众两个方面。本文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障碍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路。 关键词 法治实践 障碍 法治思想 作者简介:吕军超,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
2、013)03-175-02 一、法治思想的渊源及其中国法治实践的历程 (一)法治思想的渊源 法治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柏拉图,他第一次提出了法治的思想理念,经其弟子亚里士多德进行完善,并提出了相对比较完整的法治理论。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首次提出了法治的内涵。他认为, “法治应包括两层含义,即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的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也是提出法治优于人治的法治理念的第一人。他在政治学里提出, “人性本恶”2、 “倘若由他任意行事,总是难保不施展他内心的恶性” 。诚然,国家的有序发展需要良好的体制,这种体制就是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发源于古希
3、腊的法治思想作为一种政治文明,在经历了罗马人的扬弃之后,并没有随着希腊世界的衰落和罗马帝国的倾覆而消失匿迹。经过了一代代智慧而伟大的思想家和实践者的发扬和完善,一直延伸到了近现代。并由近现代的洛克、卢梭以及杰弗逊等人的共同丰富和发展,以全球化为契机,成为了现代社会进步与文明的一个基本标志,也成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中国法治实践的历程 法治是现代政府治理国家的一个基本要求和趋势,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即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其强调树立法律权威,要求社会上全体成员都必须在法律的规范内活动,任何超出法律规范的行为都将受到相应的惩罚,推行法治能有效防止人治中出现的专断横行现
4、象,充分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法治实践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1954 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既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国家法制建设的良好的开端,但随着反右斗争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国的法治建设重新起步,并得到迅速蓬勃的发展。1997 年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国家的基本方略。从某种意义上说,建设法治国家关键是建设法治政府,然而由于中国有着二千多年的封建人治传统,其在走向法治社会的实践中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存在着许多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表现在社会成员法律意识的淡薄,无3视法律,执法
5、不严、不懂法律等的行为现象时有发生,这个障碍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政府方面,二是社会大众方面。 二、当代中国法治实践中的障碍 (一)当代中国法治实践中政府方面的障碍 政府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主导者,也是法治社会中的一个最重要的主体,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这种转型表现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这种转变要求政府在职能定位、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对社会管理方式上都要进行相应的转变,然而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过程中,政府在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上明显滞后,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政府在借鉴、移植西方法律制度的同时,没有更好的实现法制的中国化。
6、中国固然制定了不少法律,但人们实际上的价值观念与现行法律是有差距的。而且,情况往往是,制度是现代化的或近于现代化的,意识则是传统的或更近于传统的。其次是政府的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某些社会问题的管理出现法律上的盲点,一些投机者利用法律漏洞谋求巨额利益,同时一些社会成员的合理利益诉求由于无法可依得不到有效保障。再次是政府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受传统权力本位的影响,一些政府官员缺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权利需要监督。最后是政府的执法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这一方面表现在对政府工作人员出现违法现象时,没有一套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另一方面表现在
7、一些执法主体在执法时为了寻求利益,执法随意性很大,执法不严的现象比较普遍。 4(二)当代中国法治实践中社会大众方面的障碍 社会大众是法治社会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社会大众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懂法、守法方面。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而由于农村人员普遍缺乏一些基本法律知识,致使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纠纷的主体、案件的形式、潜在的问题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复杂化。上访行为和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尽管我国一直在大力推进农村普法工作,但是由于许多农村人员受教育水平有限,因此离达到全民懂法的要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目前
8、我国社会道德滑坡严重,一些社会成员虽然懂法,但是受其金钱至上价值观的影响,置法律而不顾,知法犯法。二是在运用法律维权的意识上。法律是人民权利的根本保障,然而在中国由于有着几千年的封建人治传统,许多人在运用法律维权的意识相当缺乏,尤其是当侵犯自身权利的是一些公共组织、集团等强势的一方,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社会成员要么是选择默不作声,忍忍过去的态度;要么无视法律, “以暴制暴” ,导致违法犯罪,甚至在有的地方还崇尚“无讼有德” 。一个完善的法治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社会,也是一个人人法律观念牢固,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社会。 三、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的出路 针对以上所述的我国法治实践中
9、的障碍,我觉得在以后的法治实践中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寻求出路。 (一)坚持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5首先,依法行政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法律。我国政府在借鉴它国法律时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出适合本国的法律。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冲突并不主要表现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整体性法律文化的冲突,而是一种法律文化内部结构的冲突。即:制度性法律文化与观念性法律文化的冲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中国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意味着权限法定,这要求要正确处理好政法与市场的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完善政府法制建设,同时建立一套有力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政府的任何行为都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把法律作为政
10、府行为的最高行为准则,并为法律所制约,充分树立法律权威。再次,要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教育,使每一名公务员都意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提升公务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公务员在法律规范下办事。最后,政府应坚持民主行政。让人民参与并监督行政立法过程,我国自立法法颁布实施以来,行政立法的民主性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民主的广泛性和公众民主参与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加强行政立法的民主性,让公众参与进来,从而使制定的法律更好的体现人民的意愿。同时畅通民众诉求利益的渠道,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同时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确保民众在重大公共事务上有知情权和参与权。 (二)加
11、强普法教育,着力培养全民法律意识 法制宣传教育是培养公民树立正确法律观的一项基础工程。目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积极履行公民应尽义务,并懂得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自身的权利,争取自己的正当利益。知法,拥有法6律意识是遵法守法的前提,法律意识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意识、责任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等方面,法律至上就是社会上所有的人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约,法律明文规定不能做的事不会去做;责任意识就是要充分认识到一旦违法,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和制裁,没有人能够处于法律之上,逃过这种惩罚和制裁;权利义务意识就是要认识到作为一个公民,都享有着一定的权利和承担着一定的义务,法律是公民的这种权利义务的最大保障,当这种权利受到侵犯时,公民可以寻求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法律意识的培养主要靠教育和宣传法律知识来实现,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5.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梁治平,等.新波斯人信札.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4刘作翔.法律与文化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