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数十万代耕农无身份无土地面临被驱赶在珠三角,生活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是东莞、顺德或是中山人,却在那里定居了二三十年,他们没有本地户口,却曾耕种着珠三角的大片土地,他们有个特定的名字,叫“代耕农” 。 记者在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走访,一些来自广东梅州的代耕农们在珠海生活多年,却因为身份问胚,无法挣脱生活的困境。当年的土地的主人缘何成了土地的局外人?他们的生活难在哪儿?又有怎样的诉求? 代耕农生活条件差 还用煤油灯照明 珠海竹沥山脚下,紧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灶万人坟,邱先生正和邻居们发愁,家里的电是去年才从隔壁工厂拉过来的,工业用电的收费,他们承受不起。实际上,往回追溯至 2005 年,他们几户
2、人家根本就不通电,持续七年。邱老太太说,两个孙子现在十几岁,一直借着煤油灯做功课。 邱老太太:这个煤油灯,你见没见过?我的孙子现在才十几岁,这些年一直点着这些煤油灯写字。 几排简陋的木砖混搭房屋错落分布,屋里除了暗色的条凳、大床,几乎没什么家什。这里的住户多数姓邱,84 年,从广东梅州迁到珠海。 村民:当时来到这里的时候很荒凉的地方,整个岛路都没通,我们坐船,走路走到这里来代工。 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近 30 年。他们的身份却是代耕农。75 岁的老居民2邱佃榜拿出 84 年底,村组和他签的土地承包合同,合同已经褶皱发黄,土地承包日期截至 2015 年。80 年代初,珠海农民都去做生意,搞实业,没人
3、种地,村里出面从梅州找人来珠海耕种。当初承诺,本地村民有的待遇,他们也一样会有。 村民:当初来的时候说的很好的嘛,你们来这里帮我们耕地的话,我们按照当地的村民一样接待你们,当地村民有什么,样样给你们。 用地被政府征用 不知道该往哪里搬 事情在 90 年代初起了变化,经济发展建工厂需要土地,邱佃榜们代耕的 110 亩土地被逐步征收,村里的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养家。原本热闹的“村庄”日渐萧条,昔日拥挤的平房十间有八间空置,因为与万人坟毗邻,房屋周边早被划定要建纪念公园,村民的自建房似乎成了“钉子户” ,因为赔偿谈不拢,他们不愿意搬,也不知道该往哪里搬。 村民:这个房补一平方 260,那个带水泥的(房
4、子)400 块。 记者:当地农民拆迁它是怎么补偿办法? 村民:3000 多一平方。 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领导回复,赔偿问题,多年来一直在谈,补偿完全是按照国家标准。在村干部、镇领导看来,村民的房屋只是临时建筑。三灶镇中心村委会书记赖军卫介绍记者采访: 赖军卫:这个村,我纠正一下这不是村。 记者:是临时搭建的? 赖军卫:应该叫(代耕户) ,身份是暂住的代耕户。对于这些人,国家没有这个政策,没有规定,一定要让他们人户。 3记者:镇里边这个意思就是对这些村民,无法纳入村一级政府的管理? 赖军卫:对,可以这么说。 用电,去年刚从工厂接通,用水,当初村民自己在屋后挖了水井。生活条件差,原本 17 户 75
5、 个人现在只剩了一些老人还住在村里。老人们说,他们只是希望镇上村里能给他们划片地,让他们盖个房子,能在珠海住下去,他们愿意搬离现在的住址。既没有劳动能力,又少有经济来源,原来梅州的家更是回不去了。 村民:务农用具什么东西都全部带过来了,一开始我们的合同也是签的 30 年,我们打算也是在这里长期居住。 村民:政府征收,我们欢迎征收,价格要求不是很大,我们只是要求每户人家给我们一块地重新盖起一座房子。我们打算也就不回去,但是他政府说了,我们没有这个文件给你们,一拖拖了几年。 难以在当地落户享受不了福利待遇 至今他们的户口本上依然写着“梅州丰顺县” ,依然是法律定义上的“外乡人” ,而当他们离开故土
6、,到珠海代耕时,老家却又把他们当成了珠海人。30 年,老家房子塌了,地也荒了,又没钱搬家,曾经的家如何回得去?三灶镇领导的态度却很明确,希望他们搬迁。 三灶镇副书记徐京善:因为这个地方本来就属于文物的保护用地,他们本身在这个地方继续居住的话,已经违反了文物保护的相关法规,政府还是希望代耕户搬迁。如果要是把他们的供电问题解决了之后,拆迁工作难度就更大了。对其他的代耕农可能也会存在争相效仿的问题,4作为镇政府的话,还是希望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 珠海三灶镇有 1800 多个代耕农。没有身份,住的房子被认定为“临时住所” ,这是他们共同的困境。有调查称,在珠三角地区,代耕农有 30万人,代耕农难
7、题可有方法来解? 广东省中山市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申群喜曾牵头搞过专项调查,他说,2005 年,珠三角地区的代耕农有 30 万人。改革开放初期到 2000 年前后,粤北地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等地的不少农民陆续到了珠三角,甚至是举家搬迁。现在看来代耕农们的诉求集中在两个方面: 申群喜:他们很多人把这些房产也变卖了举家都迁过来了,但是在这边最主要的问题是户口上不了,生活方面小孩上学、参军,甚至入党等等的这些都不方便。他们慢慢的就提出出户口问题,希望在珠三角落地,对他们的住房占地问题希望能得到合理的解决,法律意义上给予承认。 申群喜说,实际上广东省在 2005、2006 年就代耕农问题还在中山市
8、开过现场会,以中山为例,1989 年起,对代耕农的进入开始严管,在解决问题时,也以 89 年为界,之前到中山的,分批分次解决了非农业户口,让这些代耕农享受当地的一些福利待遇。至于代耕农自建的房屋,其中一部分可以补办手续使其合法化,至于违章建筑,也不能强拆。最好还是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申群喜:违章建筑如果要强行拆除的话,确实会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对于有些公路旁边本来也比较危险又是很简易的,适当给予一点点补偿,然后做出统一规划,划出块地,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5留在珠海三灶镇的老农户,年龄大的已经七八十岁,当初 20 多岁的小伙儿现在也已近 60 岁。当初承诺会有本地村民的待遇,又在珠三角种地生活多年,留下,算是代耕农们集体的诉求。在申群喜看来,一家人、亲戚、邻居甚至整个村子集体迁到珠三角,有些还形成了自然村落,已是既成事实,就该尊重历史。 申群喜:历史发展都有个过程,过去的很多事情合理但是很多手续不合法,尊重历史,尊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