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22246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分析【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内容及条件,其次探讨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最后讨论了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理论的运用。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并且为建筑设计创新理念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基坑;开挖;事故;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各行业都发展迅速,并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现代建筑更加符合现代的发展状况,并且促进着建筑行业的发展。 二、现代建筑设计的内容及条件 1、现代建筑设计的内容 (1)建筑设计的特征 建筑设计的本质取决于建筑

2、设计的形式、功能以及创造性。从形式上分析,建筑设计需要符合各种使用需求,具有技术特点;从形式上分析,建筑还需要符合人们欣赏美学的要求,具有艺术特性。建筑设计具体是指构成建筑因素需要符合某一种均衡的程序发展以及建筑产物构成要素所实现的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发展等。 (2)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的差异 2a.从设计特点上分析,传统的建筑比较侧重于技术,现代建筑设计则是结合了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各种因素,具有一定的工程性,既注重设计的内涵又重点强调设计的管理过程。 b.从设计程度分析,在战略上传统的设计过程与策略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建筑现代化设计则是重点强调模式化的进程。 c.从设计措施上分析,建筑传统的设计

3、是手册加图板,手工个体作业,建筑现代设计则是重点强调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自动进行绘图以及分工协作。 d.从设计方法上分析,建筑传统的设计主要是总结经验、规范依据,建筑现代设计则是重点强调分析预测信号以及创造性的互相配合。 2、现代建筑设计的条件 创造性思维现在充分的应用到建筑现代设计当中,对建筑物的创意不同有了较大的提升,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创造主体的集合,充分的体现了设计中的多元化创造,是设计者自我意识和潜能的重要表现,设计者在设计作品时需要有充足的动力和激情,这样才能产生创作的动机,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同时设计出来的作品也具有创新性。 有了创作动机,还需要有创作灵感,这样才能结合设计者自身的

4、体验和观察、积累来完成创作的过程,创作灵感即是建筑设计者充分的想像力,再综合设计者各种知识的集合,这样综合之下体现出来的创造思维活动。大多优秀的设计者都拥有充分的想像力,大胆的利用潜意识中的想像的事物所形成的图像来进行组合,使之形成设计的主体。 三、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介绍 31、建筑设计要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 一个城市建筑业的发展也显示出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城市发展不仅以视觉秩序为媒界,而且还兼具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的重任。城市的现代化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建筑的外部环境及场所甚至包括空间因素、建筑形式等难以具体、形象体现的丰富的美学形式要素也对建筑设计构思产生积极影响。其

5、本质就是将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相结合,体现建筑内在统一与和谐的逻辑规律。因此,现代建筑设计应尊重环境的多样性与整体性特征,将建筑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并融为一体。 2、建筑设计应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城市在做标志性建筑设计的同时,应该注意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建设,并做到协调发展,这是城市建筑设计想要突出体现城市建筑特色的必然要求。一个城市的建筑特色体现出这个城市特有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是驱使建筑设计走向更高的人文境界的良好基础。现代建筑设计趋向于人们对美的认知和对美的映照与转换。因此,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表达能力的建筑会引起人们对美感的共鸣。在市政建设发展迅速的新建筑中所包含的公众精神和首创精神是建

6、筑的灵魂,它承载着人们对新城市和新建筑的美的追求。 3、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向于智能化 智能化建筑就是将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控、信息管理科学、服务优质高效、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4点,它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建筑的需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现代建筑要适应信息化带来的变化,智能建筑的发展就为必然趋势。现代建筑的智能化就是将智能型计算机、智能保安、多媒体现代通信、环境监控等先进技术与建筑艺术的融合。 4 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使用 现代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数字化及其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

7、控制技术的手段,通过对建筑基础设施及与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达到对建筑的设备及安全监控等复杂系统进行数字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的功能。数字化技术应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利用呈现扩大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建筑技术在逐步实现人们对生活、工作的各种梦想与蓝图,越来越趋向于人类发展的需要。人们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在家中购物、休闲、学习、工作等的构想,如西方发达国家的 SOHO 住宅概念已传人我国,它融合了高科技和网络应用的设计理念。 5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就是基于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群体和单体建筑及其周边的环境体系。其设计、建造、维护与管理必须

8、以强化内外生态服务功能为宗旨,达到经济、自然和人文三大生态目标,实现生态健康的净化、绿化、美化、活化、文化五化需求。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现代建筑也开始趋向于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方向。生态建筑是一个宏观概念,它不仅限于建筑本身,而且关系到社会的整体生态环境状况,它还涉及到了新材料的应用、新能源的开发、新技术的进步5等多个领域。我们可以将生态建筑当成是一个技术集成体,它的完成需要建筑师与其他专业工程师的共同配合来完成。从技术方案的视角来看,不仅需要满足合理规划选址的要求还必须尽量降低能源消耗来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没有污染的太阳能、风能的利用是现代生态建筑减少环境污染所需采取的技术策略。

9、所以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注重对节能资源的使用,加大建设生态建筑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建筑理念。 四、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理论的运用 1、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设计相结合的创新 建筑艺术是社会的艺术,也是历史的艺术,他的本质在于不断的创新、发展和改革,才能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在学习传统建筑设计时要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来吸取从古至今的建筑设计的精华,把建筑设计创新作为设计创作的的高度来衡量现代建筑设计的创作水准,从而反映新观念的设计创作。西方建筑师在其社会发展进程和文化框架中有意识地发展了现代建筑,而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建筑师则是被动地被拽入了现代设计。日本的丹下健三、黑川纪章、矶琦新、安藤忠雄等人的

10、作品,既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又不失本国韵味,堪称为现代建筑的日本表现。而我国北京的京广大厦、广州的白天鹅宾馆、武汉的晴川饭店等与美国的联合国总部大厦、西格拉姆大厦等,无论从设计到理念都是那么的格调一致在风格西化的同时,抹去了民族特色。 2、现代建筑设计中人文精神的创新 建筑创作不是孤立的,它是在人们心里认知的美的意向以及对美的转换和映照。所以建筑艺术形象应具有强大的视觉表达力和冲击力,这6样才会引起人们对其美的共鸣。在现在的市政建设、建筑等这些迅速增长的新建筑中所具有的意义是异乎寻常的,因为他们联系着一种人文精神,一种公众精神,一种首创精神;这种精神都是新建筑、新城市多承载的人们认知的美的意向。

11、是新的人文景观,是人们心里的认知与归属感的聚集点,体现着现代人文精神的追求与象征性的表现,也是市民自豪感相结合的新的美学意向,主要通过这些城市建筑所反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尊重环境的整体性、多样性是建筑设计整体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现代新美学建筑观念的重要因素,更能反映出建筑设计艺术的特征,以及对城市的环境、人文精神的尊重与认同。 3、现代建筑设计中科技的创新 现代建筑设计的科技化不仅仅是一种信息的储存和处理技术的运用,而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技术基础。建筑设计的创新不仅可以体现在建筑外形中,也可以体现在建筑技术中。例如:在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设计中就有多处创新之处,在围护结构设计中包含了生态舱的设计

12、、相变蓄热地板的设计、植被屋面的设计及各种幕墙的设计。其中的生态舱位于建筑物一层北部,将绿色植物引入室内,创造性地在建筑内部增加了与自然接触的人性化空间,并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环境质量。能源主要采用太阳能和天然气,将这些天然能源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减少了动力电的使用。 五、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的建筑设计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但是无论建筑设计理念如何更新,总是与现代的发展程度是项符合的。因此,7要想有好的理念,必须更好的了解这个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少峰.试论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思路J.建材与装饰:上旬.市场营销 2009(09). 2张丽.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J.山西建筑,2011(25):18-20. 3赵晓星.德国建筑及建筑设计领域探究J.山西建筑 ,2012(31):16-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