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摘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形成一个支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结构,而“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因素。本文就如何构建一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点的高职师资队伍展开了探讨,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2001-2011) 显示,截至 2011 年底,我国共有高职院校 1280 所,在校生 959 万人,职业教育累计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了 2000 多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1 年底行业企业举办高职院校占高职总数 24%,行业企业
2、与职业院校共同组建职教集团 500 多个,举办了全国性对话活动 17 次,这些标志着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已登上了更高台阶,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工作”中显现出来的问题却也很多。教育部“十二五”规划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定义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系统。如何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深的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师资队伍成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高职教育界学者们一直研究的课题。一、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师资队伍结
3、构不合理。我国现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大多存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分布不均衡,无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各高职院校普遍缺乏科研成绩突出、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现行高职院校都是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加之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进度,教师不能对外部市场环境快速反应导致专业萎缩等原因,造成传播新知识和新信息的高职教师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教学内容陈旧,新技术技能含量低。3、师德师风建设亟待加强。在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下,部分高职教师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认识模糊,将主要精力放在校外有偿兼职服务上,缺乏责任心和事业心,在教学中就很难实现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
4、目标。4、 “双师型”认识误区。所谓“双师型”教师并不是指双证书或双职称的累加, “双师型”的内涵应该是实际操作能力与资格证书等值,教学技能与实践技能力并重,消除“纸上谈兵”现象,提升教学效果。5、实训教师队伍不受重视。高职教育承载着培育高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重要地位,然而目前实训师资团队建设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与职教的发展还存在有较大差距。 二、现代职教体系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正在构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整体质量,笔者试提出如下对策:(一)观念转变是前提。1、转变高职教师社会地位:我国高职
5、教育发展历程不长,社会地位远低于普通高校。国家的富裕必须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发展则必须振兴职业教育,高职教师从事的事业与国3家的经济发展正关联,应提高对高职教师素质的认识,提高高职教师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2、转变高职师资培训理念和培训投资观念:高职教育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加强高职教师技能培训,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均有受益。培训的出资渠道业可转变由行业企业、学校、教师个人、政府共同负担培训费用,从而分担原由高职院校单方承担的经费压力。培训方式也可多样化,比如有计划地参加各类有益的继续教育学习深造、参加各极各类学术交流会、技术名师讲座等等,倡导终身
6、教育为建设高职师资队伍的指导思想;3、高职师资队伍管理机制的转变:拟定学院师资发展规划,指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以完善成长途径,加快推进课堂与职场、教师与技师的融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教师进行职场培训,真正实现教师的社会化和开放性,教师在业务能力上由单一型转向全能型发展。 (二)师德师风是基本,职业道德高要求。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在于教师” ,师德师风千古年来就是教育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高职教育的“高等性”与“职业性”特点还同时要求高职师资队伍比普通高校教师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职业道德主要指对职业、对岗位要求的高度认可和严格执行,即爱岗敬业.高职教师不但自身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7、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与身心素质,又具有行业、职业素养,具有解决职业岗位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还应具备传授职业道德的能力,能为培养爱岗敬业的高技能人才服务。 (三)高职校园文化是聚力,德高技重是根基。高职校园文化是院校在发展过程、价值取向、文化管理中形成的传统文化精髓,引导院校发展方向,凝聚了全体教师4的愿景目标,能极大地激励高职院校教师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高职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特点决定了对师资队伍“应用技能”的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 ,坚持“德高技重” , “德”指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技”指“一技之长” 。 (四)多层次、分阶段培训教育是重点。教师素质直接与人才
8、培养质量相关联,高职教师队伍需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高职院校要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在校内举办讲座论坛、还可以参加相关学术交流会议,了解职业教育发展动态与前沿。1、对于年青教师要着重教学能力、师德师风、教学理论、专业素质的培训,帮助新教师熟练教学说课的技巧;2、对于骨干教师要则着重实践能力、教育修养、职业道德坚定性的培训。实践能力以满足行业企业要求为标准,为现代职教体系校企立交桥培育企对校的良性倚赖;3、专业带头人的培训则突出提升实践技术能力,可以为企业解决相关技术问题,对生产技术升级能给到指导性意见。 (五)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
9、设是关键。双师型作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这已形成共识,对于“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王义澄、王旭善等学者认为一个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应达到 4 个基本条件: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学习能力;具备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具有与社会经济、技术更新同步的专业实践能力。针对当前各地、各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发展现状,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应从宏观和微观,教师个体和队伍团体两方面着手,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完善配套5法律法规,科学管理;构建“双师型”教师认证体系;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体系,如
10、教师编制问题、 “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六)专兼教师结合。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受益最大的是行业企业.因此应动员行业企业主动地参与高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企事业单位、实务部门以及行业中具有高水平的专家作为高校的“兼职教师”既是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同时是培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并解决实训教师动手能力较弱的好办法。 (七)提高高职教师科研能力。鼓励教师面向企业主动开展科研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等转化科研成果,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并且高职教师科研水平也是体现高职院校尖端技术水平的标志。 (八)创新考
11、核评价机制是动力。现行高职院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大多沿用普通大学本科的标准,重点是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科研,更表现在专业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在现行技术职务评审,实际上造成了双师型教师的精力分散。因此,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应该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双师素质”资格的教师申报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进一步健全专业技术考核制度,明确职责,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可增加特色评价项目,如教学创新成果、科研创新成果作为评价项目,可从高职教师的教学实施、课程设计、学生技能鉴定、科研素质等等几个方面来构建专业技术考核评价体制。年度考核注重解决实际
12、问题的效果,要能帮助教师找到改进的方向。 (九)规范招聘程序严格准入制度是保障。严格高职教师资格高6标准准入制度,并与普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有区别之处,这方面可以参照国外的一些作法。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瑞士等高职教育发展较成熟的国家,对于高职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招聘程序非常规范、严格。如,美国高职教师要求有硕士以上学历,在所教范围内取得学士以上学位, 并对所教技术课( 专业课) 有 1 年以上工作经验, 或者在合适的技术领域有 5 年以上实践经验,有当顾问和单独谈判与研究的能力。德国的职业教育的教师分为专业理论课教师、普通教育课教师和专业实践课教师、实训教师, 每一种类的教师资格要求都不同。
13、其中德国的实训教师有联邦职业教育法和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作为依法要求,专职教师要求至少 3 年相应岗位工作经验,2 年以上教学经验,并原则上需要具备博士学位。日本对高职教师的学历、教学能力、技术技能要求就更为苛刻了。他们有严格的入职资格,还有完善的职后培训体系。 总之,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深刻理解和把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最突出的位置。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使其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
14、展其材” 的目标,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动力,以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为保障,以实施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进一步充实数量、提高素质、规范管理、加强保障,加快建设成一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 7参考文献: 1马树超.范唯.郭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政策思考 2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战略决策德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与结构调整十大方略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30). 3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来自瑞士的创新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04). 4刘峰.新加坡“立交桥”式职业教育体系给我们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 2011(05). 5彭爽.美国、德国、日本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饿特色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 2006(12) 6黄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高职教育探索,2009(05) 7廖克银.关于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J.职教论坛,2012(23) 8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1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教师培养培训创新模式国际比较研究 (课题批准号 XJK013CZY08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