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科馆员在图书馆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提要 高校图书馆是学科建设的文献信息中心,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双重责任。高校图书馆应大力实施“学科馆员”制度,主动参与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全进程,加强高层次学科信息资源建设,开展多层次、多载体、网络化、个性化、服务方式和服务方法集成化的学科服务,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关键词:图书馆;学科馆员;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法:G25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 年 9 月 11 日 学科馆员最早发端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级大学图书馆。目前,国外大学图书馆普遍设有学科馆员。学科馆员是指高校图书馆委派的,专门与某一院系或学科进行对口联系,主动为该院系
2、或学科专业用户提供有针对性、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的馆员。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科需要有一流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事实上,高校教学科研往往围绕学科专业来展开,高校图书馆主要的服务对象,它的主要职能也应是收集、组织、开发学科专业信息和相关学科专业信息,为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服务。因此,也可以说高校图书馆是以学科服务为核心、以学科信息资源和技术设备资源为基础,以学科馆员为保障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高校图书馆应大力实施“学科馆员”制度,致力学科馆员团队建设,提高专业化程度,深入调研,熟悉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需求,2主动参与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全进程,加强高层次学科信息资源建设,开展多层次、多载体、网
3、络化、个性化、服务方式和服务方法集成化的学科服务,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在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诸多要素中,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核心竞争力对人才有高度的依赖性,图书馆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学科馆员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办馆理念和全新服务模式。图书馆根据教学和科研需求,确定自己的位置,制定自己的战略决策,积极推行学科馆员制度,依托学科馆员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此实现自身工作的有效管理和优质服务。 一、学科馆员与图书馆发展 (一)学科馆员是图书馆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其产生效益推动社会进步的前提,大量的科学技术包括一些高新技术停留在图书馆里,而将这些科学技术及时转化为有
4、用的科技信息反馈给用户,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信息人才,它不仅可以保障现代化信息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转,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知识强、综合素质高、掌握图书馆新技术、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工作的图书馆队伍,将队伍中的人员逐渐培养成学科馆员并逐渐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掌握了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并精通图书情报知识,拥有丰富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经验,能为相应学科提供高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从而建立起差异性竞争优势,学科馆员的思想、行为、能力等都将对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产生巨大影响。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能极大地激发学科馆员的责任感、求知欲和3高度的成就感,调动起他们的
5、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促进图书馆员整体素质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力。 (二)学科馆员的服务理念代表图书馆发展方向。学科馆员围绕用户的需求来调整服务理念,在服务过程中贯彻“始于用户需求,终于用户满意”的思想,认真执行“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为了一切读者”的服务宗旨,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尊重读者的个性,充分了解读者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合理需求;树立主动服务观念,热情地接待读者,主动地了解、征求、研究和满足读者的需求,在搞好阵地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主动发展新读者,主动扩展服务领域,把服务质量视为生存
6、的条件;加强个性化服务和特色化服务。 (三)学科服务是提升图书馆发展的核心。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发展的意义在于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学科服务将成为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成为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是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学科服务是各学科专业的学科馆员依学科专业读者的需求,依学科专业建设信息资源,参与到学科专业读者的教学科研中去,深层次组织开发信息资源,以多样载体、信息技术化与网络化、个性化服务手段、多层次服务方式和集成化的服务方法,提供个性化学科知识服务。学科服务是图书馆的深层次、高水平的服务。网络时代,读者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们获取信息不再拘泥于单一信息源,而是有太多的
7、选择,超越了时空限制。学科馆员要深入辅导读者,善于筛选4和利用文献、信息,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文献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整合、发掘与加工,通过编制高质量的信息产品,不断提高文献信息服务的水平和效益,促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从而提升图书馆发展力。 二、建立健全学科馆员制度应采取的措施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是拓展了服务深度和广度,而对于读者而言,是享受到了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所以,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对于图书馆和读者来讲,都是受欢迎的。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立虽说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初步成果。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针对目前学科馆员制度建立和运行过程
8、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学科馆员制度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成立学科馆员领导小组,建立各项管理机制。学科馆员是一项合作的任务,它不仅仅是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合作,也是图书馆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领导小组主要致力于图书馆与院系、图书馆不同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包括确定和调整服务计划、任命、培训、考核学科馆员、评估服务实施效果、组织交流和宣传服务项目等。学科馆员的任命、服务、考核指标、培训等的实施都需要一系列的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各项管理机制对于学科馆员顺利开展工作必不可少,也是学科馆员制度正常运转的前提和保障。它包含学科馆员的资质认证、学科馆员的岗
9、位定性、学科馆员的待遇、学科馆员的职责要求、学科馆员的工作计划制定与实施、学科馆员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等。这也是有效管理的手段和依据,起约束和规范行为的作用,也是学科馆员开展工作的行为5准则。 (二)建立学科馆员考核评价体系及激励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学科馆员服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的有力保障。学科馆员工作业绩的评价既取决于学科馆员工作完成情况,又取决于师生的满意度。也就是说,对学科馆员的考核应实行双向考核,既接受图书馆的考核,又接受对口院系的考核,以用户评价为主。考核既要有定性基准又要有定量指标才能比较完整地反映学科馆员的服务状况。 美国著名学者詹姆士在多年的心
10、理研究中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员的潜力只发挥出 20%30%,刚刚能保住饭碗即止;在有良好激励的环境中,同样的人员却可发挥出潜力的 80%90%。因此,在管理中要对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和贡献的馆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将会起到促进、引导和榜样的重要作用。切忌吃“大锅饭” ,以免引起许多人的消极情绪。要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并完善图书馆评估制度,加大薪酬中的激励成分,让提升、培训成为一种奖励,体现图书馆对其工作成绩的认可,以此激励员工,促使人才内在价值和创造力的发掘,换取人才对图书馆的认同感和敬业精神。 (三)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科馆员综合素质。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主体,是保证服务质
11、量,在院系树立图书馆形象的最关键因素。这是一个挑战性的岗位,需要具备相当高的综合素质,至少应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信息素养,并且要与专业学科结合渗透,还要有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口头表达及社交能力。因此,图书馆要为学科馆员提供多种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科馆员自身的学习和馆员之间的相互学习。选派6有专业特长的中青年业务骨干进修深造,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职攻读第二学位、硕士、博士等,鼓励具有图书馆学学位的人员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有计划地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包括计算机与网络的运用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信息鉴别、筛选、转化、整合能力以及公共关系能力等。同时,应鼓励主动参与院、系会议、旁听院、系核
12、心课程,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推动学科馆员与馆藏建设、参考咨询等部门形成紧密的联系。另外,在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论坛,为学科馆员提供交流平台。 (四)改革不合理分配制度,提高学科馆员的待遇。在我国,目前图书馆员的收入偏低,与之相应的是社会地位也较低,这是造成国内图书馆人才短缺、留不住人才的关键。在高校,图书馆员属于学校的教辅人员,在学校分配制度上与教师、科研人员相比均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图书馆要争取本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改革目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以实际工作内容的复杂程度和知识含量的多少为依据,使专业人员的收入明显高于非专业人员。由于学科馆员的工作复杂,有很强的专业性,甚至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更应该提高学科馆员的待遇,使学科馆员的收入明显高于一般工作人员,达到各院系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才,使学科馆员的重要角色得以实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詹勋武.学科馆员构筑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2. 72杨江平.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0.l. 3袁红卫.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应采取的策略2010-7-14.网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