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资源理论视角下的资本驱动企业价值研究摘要:企业价值有众多驱动资本,其中人力资本因为其社会性、稀缺性、级差性及主观性等特点,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为复杂。由于各驱动资本在企业配置资源时所起作用不同,本文暂将其定义为三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利润与商誉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稀缺资源 ; 企业价值 Abstract: Enterprise value of many drive capital, human capital because of the social, scarcity of differential and subje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2、the enterprise value is more complex. The role of each drive capit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enterprise, the paper tentatively defin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profits and goodwill Key words: human capital; social capital; scarce resources;
3、enterprise value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企业本质与企业目标 在经济学中,关于“企业的本质”问题有着诸多相对独立的理论。2本文借鉴资源稀缺理论、组织经济学、系统论中的部分观点以理解“企业的本质” 。 经济学中的稀缺理论是建立在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资源供给的有限性这一理念之上,其涉及的稀缺资源一般包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货币等。笔者借鉴庸俗经济学对生产目的的解释创造满足人们需要的效用(使用价值) ,认为人们对于更稀缺资源的追求形成以下结果:(一)企业组织成为配置资源的方式之一,此亦科斯的观点:经济资源也可通过企业得到配
4、置;(二)企业价值最大化可以更好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收益分配需要,但并非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可以参与利益分配。而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向企业提供资本的不限于物力资本股东, 企业的债权人、经理、工人都向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 承担企业的风险(王秀丽等,2005) 。徐玉德(2006)认为按照利益相关者合作理论, 企业的价值源于包括出资者、经理层、员工、供应商、客户、政府、社区、竞争对手等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的结果,因此企业目标具体内涵是追求处于均衡状态的利益相关者财富的共同增长。由于博弈的存在,只有拥有核心稀缺资源的投资者才对收益分配具支配地位。企业资本的剩余收益索取是一个依照风险排列的分配序列,
5、 资本呈现出层次性(王秀丽等,2005) 。 理论上每个企业均有一个独特的利益相关者群体结构(P139,周炜,2008) ,故参于收益分配的主体会有所区别。如有些企业股东或管理者均可能作为产权主体参与分配,有些却仅限于其合伙人。基于以上文字本文认为企业可以将部分稀缺资源进行适当配置转化为更稀缺的资源,并3最终将其在利益相关者中分配。这个转化过程表现为资本增值、收益增加、利润增长或财富扩张等,只是视角不同;同时也体现了系统的思想:投入资本需经过企业内部系统、外部社会系统的作用实现增值,它的前提是有一个正常的经济环境,表现形式为马克思所述:G-W-G 。故资本增值成为投资者的必然要求,而价值最大化
6、的目标亦相应成为相关利益者的必然选择。 至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目前已得到了众多的专家论证并成为主流观点。蒋东生(2007)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的终极目标之一;程宏伟(2007)从企业模块化的角度分析了企业价值链与价值增值;张蕊(2007)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就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价值的最大化;王俊飚(2008)认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在考虑相关利益者利益下,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秦荣生(2008)认为公司利益相关者的终极目的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二、商誉与利润 在目前主流学派的研究中,往往把企业价值直接理解为企业的市场价值,而把市价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价部分视为商誉,把期末净资产
7、与期初净资产的差额视为当期利润。此给了笔者一个思路:在会计期末,企业价值=市场价值=商誉+期末净资产价值=商誉+利润+期初净资产价值;在会计期间,商誉与利润的变动影响了企业价值的变动。而利润与商誉分别由什么形成,是人力资本还是实物资本的原因,抑或两者都不是? 4(一)对商誉的定义,新企业会计准则:商誉是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其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产准则所规范的无形资产,需在资产负债表予以反映并进行减值测试;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企业市价与其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差。又由于“很多只能获得行业平均利润的普通
8、企业、甚至部分劣质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价值也可能会大于其可辨认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徐文丽、张敏,2009) 。 ” 故商誉可正可负。而关于商誉形成原因目前有五种观点:“无形资源观” 、 “协调效应观” 、 “超额收益观” 、 “剩余价值观”和“超额盈利能力资源观” 。本文吸取五种观点的“合理”之处后认为:(1) “商誉”与“利润”一样恰恰是一个余额概念。 (2)该余额现象的产生是“无形资源观”下所谓的“无形资源”与企业可辨别资产“协调效应”的结果。 (3)它不是资产,裘宗舜(2008)认为自创商誉不符合资产定义、够不上确认标准,不应该确认入账并列示在财务报表之内。4)从系统的角度,商誉
9、与利润区别在于前者形成于企业外部系统以反映其社会信誉,后者形成于企业内部系统以反映其员工绩效。 (二)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质量较高的含义则是指:企业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等,故利润意味着资源或资本但本身不是资源或资本。新会计准则继续突破历史成本原则,更多强调公允价值的计量,将更多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利润,符合经济收益观,但利润却似乎渐渐成了其他会计要素的附庸。 5综上所述,商誉因为其不具备资产特征不应该列入资产负债报表,但其他会计要素更缺乏吸收商誉的可行性;又因其与利润分别反映对外和对内两种经营绩效,故笔者假设将商誉作为会计第七要素以反映不能在面
10、向过去的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事项,那么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与与非财务绩效都可以得到较好反映。至此,商誉甚至可以完善 FASB 所追捧的“全面收益” 。 三、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值得注意的是商誉与利润之间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其形成却有相对的独立性。此独立性表现在商誉与利润的形成因素不同。在本文中社会资本既包括员工社会资本也包括企业社会资本,它与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共同构成企业生产的三大资本。商誉由企业的社会资本形成,而利润则是由人力资本、实物资本、个人社会资本相互作用形成。因此这便引出了三者在本文中的定义及其根据 (一)关于人力资本。从资源形成的同源论讲,资源虽有绝对的、普遍的稀缺性,但从异源论讲
11、,资源也有特殊环境下的相对的稀缺性。人力资本同样具有这种稀缺资源的特征。目前,关于人力资本最前沿的研究多集中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企业绩效、收益分配的关系以及人力资本框架的确定等。如冯丽霞等(2008)研究了人力资本资源运用关系资源和信息资源提高财务资源的价值存量和配置效率, 创造内部资本市场超额价值的问题;廖楚晖等(2008)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结构与地6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关系;兰玉杰等(2008)则为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设计了模型。 狭义的人力资本具有市场中的商品特征。企业在人力资源的载体-人身上的投资是企业付出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投资,是可以取得预期收益的权利,是企业可以控制和利用的,因而可以定
12、义为会计资产(李航,2007) 。吴泷(2007)对人力资本亦采用了狭义的定义:对于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进行人力资源之产权投资来说, 它与传统的对内进行长期项目的物力资产投资是一样的;企业所获得的人力资产之交易价格就是以投资人的人力资本之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人力资本、实物资本其实是其他资源比如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信息网络等得以使用的载体。 (二)关于社会资本。众所周知,相同的个人与实物在不同的组织发挥出来的作用、发生的增值不同,这个影响因素便是社会资本。对于企业而言,社会资本的范畴应该包含个人因其社会影响实现实物资本增值的内容,也应该包含企业因其社会影响使整体实现增值的内容。社会资本之于人力资本、实
13、物资本和企业整体就像增值反应的催化剂。个中关系如下式所示: 企业内部:实物资本+人力资本期初净资产+利润(会计期间) 企业外部:企业整体 期末净资产+商誉(会计期末) 在企业内部的经营系统中,每个员工在提供人力资本、配置实物资本的同时利用个体社会资本实现三者的资本增值,即企业利润。 (秦荣生,72008)认为某种意义上利润也是公司价值的一种体现。而在企业外部的社会系统中,作为一个整体企业亦有其社会资本如政策照顾、无形资产等,此形成企业商誉,同样可以认为商誉也是公司价值的一种。 从理论上讲,企业提高企业价值有了扩大利润和商誉两个途径:投资人力资本,创造以人为本的轻松环境,因为员工工作能力、健康状
14、况和创新能力逐步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原毅军等,2007) ;投资社会资本,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商誉,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得目标。 (燕继荣,2006) 。 四、结论及启示 分析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意义在于寻找出驱动企业价值的关健因素,并借以解决部分收入分配问题。在中国,从实物资本(包括土地)参与分配到多种要素参与分配,决定了人们在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中的地位和利益的多少,众所周知,依靠再分配并不能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只有在初次分配中合理地按要素分配财富,才能解决问题并进而改善民生。首先,众多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已越来越成为最重要
15、的生产要素。对于个人的意义在于,一个人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改善健康,增加收入, (贝克尔,2007) ;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利润进而企业价值,拥有越多的人力资本意味着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越强。其次,狭义人力资本的作用只是出于其受托责任或者是对其契约的遵守。但其社会资本在一8定程度上而不是全部在起着作用,这与一个人或一家企业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处境有关。但对于一个人或一家企业而言,其拥有的社会资本与企业社会资本分别为其创造出溢价。具体而言,具有一定道德、信仰、社会关系等社会资本的员工可以因其在所在环境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与否,可以决定在不影响执行契约的前提下
16、,决定是否更加努力、更加敬业,是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理,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能否做到以人为本,能否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否尽到其社会责任决定了它可以拥有多少社会资本,在会计上则表现为拥有商誉的多少。 参 考 文 献 1 张一力.“温州模式”与“ 苏南模式”人力资本结构比较研究J. 财贸经济,2006(06) 2 徐玉德 .财务管理目标基于企业制度变迁的理论诠释J.财政研究,2006(10) 3 李航 .对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系统探究J.财政研究,2006(07) 4 程德俊,赵曙明. 高参与工作系统与企业绩效: 人力资本专用性和环境动态性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6(03) 5 冯丽霞,肖一婷. 内部资本市场超额价值创造研究J.会计研究,2008(03) 6 廖楚晖,杨超. 人力资本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J. 财贸经济,2008(07) 97 兰玉杰,孙德良. 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的计量模型研究J.经济定理,2008,(02) 8 秦荣生. 我国会计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与现实思考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