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构建的比较分析摘要 论文通过对国际上典型国家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发展及构建进行分析,并以市场主导型与银行主导型两类金融体系的功能比较为出发点,研究发现不同金融体系在流动性提供、事后监督、风险分散、信息处理、为新技术融资和促进公司治理等方面各有优劣。金融体系的出现并非基于这种优劣有意选择的结果。不同国家的不同市场或机构可能履行了同样的功能,各种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产品都是实现金融功能的载体。 关键词 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体系;市场主导;银行主导 金融中介机构是指从事金融服务业有关的机构,是金融体系的一部分。金融中介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
2、一、国际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概况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由于技术进步、经济金融全球化和管制放松等因素的影响,加速了金融创新的步伐、金融体系从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监管各方面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现实中,世界各国具有不同的金融体系,没有相对统一的模式进行概括,例如日本、德国是几家大银行起支配作用,金融市场处于次要地位,而美国,金融市场却发挥巨大作用,银行的集中程度很小,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是其他一些国家如中国,印度是以银行居于垄断地位的金融体系。 二、国际上典型国家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一)美国金融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美国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不占支配地位。第一,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历史
3、因素造成的。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民众意识中对于权力集中存在根深蒂固的恐惧和反感,建立分散的银行体制、避免金融机构权力过大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见。第二,另外近年来美国的金融创新与大量新的金融产品出现,可以为一般投资者提供大量不同的金融产品,因而提供了大量横向分担风险的机会。第三,在美国有大量的上市公司,美国证监会要求广泛公开信息,同时还有众多的分析师密切关注企业与市场的动态,分析、处理这些信息。这有助于企业进行投资决策,因为企业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决定是否进人某个产业。股票市场的这种资源配置功能,是其最重要的特点。因此,在市场型金融体制中,信息主要是由资本市场提供的。 美国金融机构主要分为为银行性金融
4、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金融机构又可划分为联邦储备体系、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专业银行(联邦储备银行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能,对美国银行类金融机构进行宏观调控与监管) 。 (二)德国金融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德国的银行家有很多是从企业家转变来的,因此德国在工业化时期,银行与工业企业相互持股、相互渗透的现象非常普遍,最终形成了主银行(housebank)体制。第一,在德国上市公司数量并不多,而且信息披露的要求也不严,因此有关企业的公共信息较少。如果单纯从市场的角度看,这种体制显然不利于资源配置。但是,在德国这种少数大银行占支配地位的金融体系中,金融中介机构有对金融市场的替代功能。第二,企业与某
5、个特定的银行建立了长期关系,相应的银行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第三,战后德国经济需要重建,政府采取了金融超前的政策,将稀缺的资本集中起来,支持产业发展和结构进行调整,更强调了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 德国的银行是全能型银行,是由德国的中央银行、全能银行体系和特殊目的的银行组成,如图 2。 (三)日本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日本金融中介体系是建立在其公司模式基础之上。公司之间互相持股,银行成了最有影响力的股东,建立在集中和稳定所有权基础上的银行融资模式,成为日本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第一,二战后,日本公司股权分散,美国占领军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打破控股公司模式,创立控股公司的家庭股权被剥夺,并由控股公
6、司清算委员会出售,股权被分散,所有权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第二,分散的股权和东京股票交易所的低股价,使改革后的互持股来建立一个友好和稳定的所有权结构,呆滞公司间相互持股的格局,敌意并购很少出现。第三,分散的股权使公司经营效率较低。第四,分散股权本来可以被家庭控股方式替代,但由于战后日本家庭的财富基本被美国占领军推行的改革所摧毁,家庭控股方式也没有发展起来。 日本的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民间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等组成,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民间金融机构为主体,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为补充的金融体系。 三、国际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体系建设比较分析 通过对典型国家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进行分析,发现它们有很多共
7、同的特征,包括金融结构都较成熟和多样化,商业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时并存。各国的金融市场均已形成,并成为国内乃至国外融通资金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各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程度不同,各国的政治、文化以及其它多种因素的存在,各国的金融体系有很大的不同。 1.在银行主导型的体制中,银行在动员存款、分配资产、监督公司管理者的投资决定和提供风险管理工具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市场主导型的体制中,有价证券市场和银行在巩固社会储蓄、实施公司控制和降低管理风险中共同起重要作用。 2.美国拥有比别的国家多得多的银行,而且,美国最大的十家银行发行的贷款在全国贷款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比日本和欧洲最大的
8、十家银行发放的贷款在全国贷款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小得多。也就是说,美国银行业比其他国家更分散。美国市场导向型模式下,证券市非常发达,公司的股权高度分散,强调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日益分离,无论是机构持股人还是个人持股者都习惯于“用脚投票”而不是直接干预公司经营管理。3. 德日银行主导型模式股权却高度集中,受少数大股东(创业家族、银行等)控制,属于“内部控制”模式而非“外部市场约束型模式” ,通过股东、银行及员工为代表的监事会和董事会(两会制)对管理层实行监控。因此德国和日本的银行在传统上就拥有比美国银行更多的权力(更大的经营范围) 。日本的主银行制度是指在企业与特定的银行之间形成了长期、稳定、综合的交易
9、关系,是日本金融体系的重要特征。在日本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主银行制度对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较之美国,日本证券市场长期落后,各个企业不得不主要靠银行的间接融资。从 50 年代到 70 年代,公司向银行借款占全部资金来源的 80%左右。80 年代及 90 年代,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主银行作为公司的最大债权人地位并未动摇。日本银行业对企业提供的贷款有力地推动了战后日本科技的发展。 4. 德国金融体制的典型特征是“全能银行”占统治地位,属于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制,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在资金流动中占有主导地位。全能银行不受金融业务分工的限制,能够全面经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
10、、保险等各种金融业务,为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有价证券的发行交易、资产管理、财产保险等全面的金融服务。德国的金融市场规模很小,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不那么明显,银行在德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三家主要的全能银行(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及德国商业银行)几乎控制了整个德国企业部门的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胡定核,胡定东.借鉴外国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支持科技的体系J.经济体制改革,1997, (3) 2严长德,孙杨.科技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国际经验及启J.经济与金融,2007, (4) 3瞿强.比较金融体系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2, (11) 4孙伍琴.关于金融结构比较分析框架的思考J.金融论坛,2003(4) 5孙涛.全球化时代金融中介体系的构建M.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2004 6吴晓球.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7张桂华.美国金融经营体制演变与我国金融经营体制改革J.金融科学,2001(1) 8王鸿运.金融体系的比较内生演进与中国的选择D.2008 9姜海川.金融结构演进比较研究D.2006 基金项目: 本文为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河南省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编号 2012B088)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