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峡西岸经济区(广东省域)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综述摘要:海峡西岸经济区(广东省域)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有区域稳定性问题、地方病问题、水土污染和水质性缺水、地面沉降、海岸变迁和港口淤积、风暴潮与咸潮入侵,以及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等。该区发展建设应充分掌握区内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规律,做到趋利避害。 关键词:环境地质;地面沉降;海岸变迁;地质灾害 Abstract: The west coast of the Strait Economic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the main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problems have regi
2、onal stability problems, problems, endemic water and soil pollution and lack of water, ground subsidence, coastal and harbor siltation, storm surges and saltwater intrusion, as well as the collapse,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zone should fully grasp the law of mai
3、n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region, to draw on the advantages and avoid disadvantage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geology; ground subsidence; coastal evolution; geological disaster 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经济区范围 海峡西岸经济区(广东省域)位于广东省最东端,北邻福建,西北接江西,东北与台湾隔海相望,东南临台湾海峡和中国南海。包括汕头、潮州、梅州、揭阳
4、4 个市(2253 16”245630”N,1151835”1171132”E) ,陆地总面积约 26312km2,占广东省面积的14.8%。其中汕头市为经济特区,是粤东沿海港口城市,也是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的汕头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逾 300 万人,经济较发达。区内交通便利,有广梅汕铁路、深汕高速公路、206 国道、324 国道;海运通航国内沿海各埠及东南亚地区,汕头机场航线通达全国各地。 2. 自然地理 本区地势北高南低,区内西北部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莲花山脉穿越此境,最高峰为铜鼓嶂 1559 米;南部为潮汕平原区,主要由韩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滨海平原和一些丘陵台地组成。该区河流众多,主要
5、有韩江、榕江、隆江、练江、潭江和黄冈河等,其中三角洲地区河网发育。 本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全年降水丰沛,日照充足。气候特征表现为风害较多,雷暴较频,为台风(热带风暴)多发区。每年 510 月是热带气旋活动的季节,风力一般在 712级;79 月是热带气旋盛行季节。 3.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区内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影响与危害严重。主要有区域稳定性问题、地方病问题、水土污染与水质性缺水、地面沉降、海岸变迁与海港淤积、风暴潮与咸潮入侵、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1 区域稳定性问题 本区地震灾害是我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新生代以来由于菲律宾板块向欧
6、亚板块推压,处于板块边缘的琉球台湾吕宋岛弧成为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和构造上升运动强烈带,而处于板块内潮汕地区的断裂构造活动也比较强烈。著名的 NE 向福建泉州汕头地震带,平行于汕头海岸带穿越南澳岛。据不完全统计,10671973 年发生有感地震 277 次以上,其中5 级的地震有 12 次,有 5 年发生 6 级以上强震:1067 年汕头 6.75 级,1600 年南澳 7 级,1918 年不同日南澳 7.3 级、7 级和 6 级,1919 年南澳 6 级,1921 年南澳 6.25 级1,区内及周边的南澳、饶平、澄海、汕头、潮阳和揭阳等城镇均受到严重的破坏,房屋倒塌,平原砂土液化而发生喷砂冒水
7、毁坏农田。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属于高烈度区。在类场地(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50 年超越概率 0.1 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5-0.20 g。 3.2 地方病问题 地方病问题主要为地方性氟中毒(即地氟病) ,地氟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其致病主因是居民长期饮用高氟水(包括高氟地下水) ,区内广泛分布。以潮阳市为例,第承压含水层中氟含量超过1mg/L 的地下水分布较广。其中部分地区氟含量超过 4mg/L;病区居民在改水前大多饮用此含水层中的高氟地下水。 3.3 水土污染与水质性缺水 伴随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区内污染型企业增多且普遍缺乏有效污水处理设施
8、,大量废水就近排入江河,固体废弃物未进行有效处置,与此同时农田、菜地不得已实施污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地表水、土壤与地下水污染。 河口三角洲地下水水质差,水质大多为、类,反映了人类活动与原生地质环境的叠加影响。低山丘陵或台地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水质以、类为主,但城镇和乡村附近水质出现劣于类的地下水。在工业较发达、人口较稠密、人类活动相对集中区,地下水水质呈明显变差的态势。 由于供水方式单一、供水安全受到威胁而人口持续增多,水资源的供需缺口日益扩大。汕头市已出现较严重水质性缺水,城镇供水水源地不得已一迁再迁或使水厂取水口不断向上游迁移。最近十五年来,咸潮频次增多、规模增大、持续时间延长,
9、更加剧了水质性缺水的局面。 3.4 地面沉降 韩江三角洲第四系,松散地层较厚,软土发育,厚度达 168.4 m2。实测三角洲地壳形变负异常,沉降中心韩江的潮安县龙湖镇沉降速率为2.192 mm/a(19541980 年) ,榕江的揭阳市榕城区渔湖镇、枫口一带为1.8753.875 mm/a。地面沉降严重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堤围水利工程、地下供水供电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或使路面凹凸不平不能发挥正常运营。 3.5 海岸变迁与港口淤积 根据现代地形图对比,韩江三角洲向海前展的速度平均每年约1525 m,分流水道河口延伸速度超过 25 m/a,例如位于东溪(莲阳河)口外的莱芜岛,1964 年
10、仍然在浅海中,19691970 年被人工围垦成为陆连岛或半岛了。汕头港东侧的分流水道新津溪口,19641983 年的 19 年间河口已向东南延伸了 800 m,即每年 63.2 m3。河口淤积反映在港口航道上,三角洲沿岸的潮州港(饶平县三百门) 、莱芜港、汕头港(老港区)和潮阳海门港都存在泥沙回淤问题。 本区面向大海,台风波浪侵蚀海岸明显。基岩出露的岸段被侵蚀也相当明显。拍岸浪对岩石裂隙施压与冲蚀,沿裂隙发生崩解,崩解的石块继续被波浪磨蚀、搬运,海蚀崖后退,海蚀平台随着产生与扩大。1982 年调查时已见海门湾的青屿、乌屿和海门角,广澳湾的马耳角等临海出露在高潮面以上的海蚀崖地貌,现在又后退了一
11、些。海岸侵蚀最严重的岸段是在韩江东溪口莱芜残丘至新津河口妈屿之间长约 15 km 的岸段4。 3.6 风暴潮与咸潮入侵 韩江三角洲沿海一带,台风活动时沿海海水壅积,潮位急升,近 80年来发生过 3 次灾害严重的风暴潮位都在 3 m 以上,最高达 3.48 m5。1979 年 8 月 2 日台风暴潮造成汕头市区外马路一带淹没,水深 0.81.0 m6。据研究,由于全球变暖,近 40 年(19551994)内,韩江河口海平面上升,最大为东溪口站,达 83 cm,未来 40 年(19902030)韩江口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 20cm7,势必进一步抬升风暴潮位和加剧海岸侵蚀。 3.7 崩塌、滑坡、泥石流
12、 地质环境脆弱因素的存在、降雨量大且集中以及人类活动叠加作用,使得无论在山区还是平原区上的残丘,每逢雨季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型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其特点是发生频率高、规模大小不一、危害大,分布几乎遍及区内各地。 4. 结语 该区是我国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组成部分,也是首批经济特区城市的汕头经济特区所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开发建设应充分掌握该区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规律,做到趋利避害。同时加强地质部门与城市规划、建设部门的沟通和合作,针对问题,商讨对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张虎男南海地震活动与区域稳定性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56493 2.宗永强.韩江三角洲第四系沉积旋回J.热
13、带地理.1987(2). 3.李平日,黄镇国,宗永强,等韩江三角洲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7:2953,144145,200234 4.周英.汕头市大陆海岸的主要地质灾害J,热带地理, 2008.7, 28(4):331-337 5.广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大队广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7:10108,140,379 6.詹文欢,钟建强,刘以宣华南沿海地质灾害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471 7.黄镇国,谢先德,范锦春,等广东海平面变化及其影响与对策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姚普(1982-),男,安徽肥东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工环地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