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党群关系构建的探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27491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党群关系构建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和谐党群关系构建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和谐党群关系构建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和谐党群关系构建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和谐党群关系构建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和谐党群关系构建的探讨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群关系和谐与否对于党的长足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一直以来,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党群关系是世界各国政党都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于执政党而言,处理好党群关系是巩固执政基础、扩大执政资源的重要保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背景下,我们加强党群关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构建良性互动的和谐党群关系。 1、党群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1.1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利益需求与经济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的矛盾,是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经济因素

2、。 对人民群众而言,他们对执政党的最根本的要求,就是通过发展经济满足其物质利益需求。在当前的社会问题中,利益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利益矛盾一方面是指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不同步而带来的矛盾。改革开放给群众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对利益追求的自主性大大增强,人民群众要求改善生活的愿望日益紧迫,社会利益需求呈几何增长的态势,而我们现有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还不能够充分地予以满足。利益矛盾另一方面指的是利益分配不公带来的矛盾和冲突。由于我们的分配制度、利益均衡体制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和社会贫富分化问题,成为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 1.2 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民主参与意识与

3、民主政治发展水平还不能充分满足的矛盾,是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政治因素。 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与能力大大增强,主动要求介入国家的政治生活,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但是,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还很滞后。 一方面,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未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我们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办法,束缚了人的个性,影响了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影响和降低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导致党群关系疏远。另一方面,政治参与渠道不畅,社会提供给人们的利益表达渠道和政治参与途径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影响了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也导致党群关系疏远。 1.3 人民群众日益增强

4、的法治意识与党和政府依法行政能力之间的矛盾,是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法制因素。 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增强要求我们党必须转变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要由过去主要依靠政策向依靠国家法律的方式转变,要求我们的干部由过去简单的行政命令向运用教育、民主、法治的工作方法转变。但是,就目前来看,我们党和政府在依法执政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党和政府的执政和行政活动中,既存在法律依据不足的问题,更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一方面,破坏了法律应有的严肃性,降低了法律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权威,使人民群众对法律产生不信任;另一方面,这些做法直接影响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会导致党群关系疏远。

5、 1.4 社会阶层分化带来的利益冲突与党协调不同利益主体能力的矛盾,是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执政能力因素。 一是社会阶层的分化使得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突显。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不同利益群体不可能获得均等的利益。这就决定了群体与群体、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也对我们党整合利益矛盾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来看,有些基层党组织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工作还不完善,一部分群众也存在抱怨和不满,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党群关系的融洽。二是贫富差距、贫富分化给党群关系带来的影响。由于经济和社会转型阶段的特殊性,以及我们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社会政策和制度缺陷,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分化问题,

6、使部分群众对党和政府产生不满,影响了党群关系的和谐化。 1.5 干部的群众观念淡化、作风不正特别是腐败现象的存在和蔓延,是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作风因素。 和平建设时期,由于我们的干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干部的群众观念严重淡化,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理念被有些干部完全淡忘或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一些干部为了自己的“面子工程” 、“政绩工程” ,不惜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另外,存在少数党员干部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2、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有效对策 2.1 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经济发展。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党群关系要和谐,首先也要发展。这是解决社

7、会矛盾的根本途径。因此,党群关系最终需要以群众利益的保障与发展为连接纽带。只有加快发展步伐,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从而为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提供内在的原动力;只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为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仅要立足于把“蛋糕”做大,更要注意把“蛋糕”分好,以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对此,执政党要充分发挥利益整合功能,加大利益整合的力度,调整利益分配关系。要善于从政策取向上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具体利益的结合点,注意研究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变化发展的规律,把不同利益和意见整合为公共政策,通过利益整合,

8、使各个利益主体公正合理地分享社会利益,同时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负担,从而调动社会各个阶层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党领导下的群众参政机制。 关键要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一是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工作制度和议事制度以及监督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联系群众、反映民意、了解民情、解决矛盾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设,切实保障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和进行民主监督的权利,使民主党派能够反映和协调各方面的特殊利益,成为党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一个重要渠道。三是完善群众团体参政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

9、联等传统人民团体加强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四是完善群众自治组织参政机制,扩大深化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等基层民主实践形式,保证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培养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提高民主自治水平。五是完善咨询、智囊组织参政机制,大力提倡知识分子积极参政,完善各类咨询、智囊组织,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六是完善大众传媒参政机制,在坚持新闻党性原则的同时,使大众传媒真正成为反映现实、传达民意的工具,成为吸纳群众参与党和国家事务的正常渠道。 2.3 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规范行政立法。立法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

10、根本宗旨,把保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会发展,妥善处理立法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证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决策相统一,立法进程与改革发展稳定的进程相适应。在进一步规范行政立法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方面,应该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要求,在制定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文件时,应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坚持走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路子,通过提高行政立法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来提高行政立法的科学性。二是加强行政执法。要按照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的要求,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切

11、实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三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意味着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担责,严格依据法律来办事。行政执法责任制体现了行政执法活动中各执法主体权力与责任的统一。近年来,行政执法责任制在部分地区的成功推行,对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政府责任、确保政令畅通、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具有重要作用。 2.4 探索党群工作有效方法,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为广大群众理性、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提供制度平台。通过座谈、走访、信访、听证、征求意见、社会调查舆情分析、传媒等方式进一步疏通和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尤其要保证农民群众、困难群众的话语权,

12、改变目前存在的“上情下达易,下情上达难”的状况。二是改革和完善群众动员机制。长期以来, “思想工作加行政命令”的方法在动员群众完成党的政治任务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但今天已显得过于简单。新的群众动员机制应强调两点:(1) 要体现人文关怀。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不仅鼓励人们为完成任务做出努力,而且要更多地让群众感受到创造性劳动带来的愉悦和幸福。当幸福不仅是对未来的期盼而且成为群众当下切身的感受时,这种动员才能极大地焕发出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及时保持对群众的回应。对群众进行动员,也等于同时向群众做出保证,要让群众知道自己投入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才能提高群众对党的信任度。三是建立健全党群和谐程

13、度的考评机制。可以制定一个一定时期和地区党群关系和谐程度的指标评价体系,包括基尼系数、信访数量、群体性事件发生率、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程度等,这些指标的综合,可以为党政机关了解党群关系提供统计学意义上的依据,也能够起到提示乃至预警作用。四是健全和完善群众对干部政绩的评价机制,把民生问题作为评价内容。目前之所以存在干部出“政绩” ,群众掏腰包,干部因“政绩”升迁, “政绩”变成“国债”的现象,除一些人政绩观扭曲外,主要是政绩考核方式不当、考核内容不科学造成的。需要明确,干部政绩考核的领导者是党组织,考核主体是人民群众。通过科学程序使群众对干部在任期内的政绩做出评价,并和组

14、织考察、专门审计结合起来,可以纠正少数干部以官为本,以 GDP 为本、以个人“政绩”为本的倾向,使干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真正为群众办实事。 2.5 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腐败是政治之癌。能否克服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保持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党和政权的存亡。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也是赢得民心、获得信任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抓住当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全党的共同努力,认真加以解决,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在反腐倡廉建设上,我们必须牢记“两个务必” ,把坚持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好,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