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27518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研究摘要:通过对互通立交线形、道路条件进行分析,提出互通立交安全性评价要点、流程、方法以及改善的措施,以指导互通立交的安全性设计。 关键词: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目前,互通式立交区域往往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要改善整个道路的交通安全状况,首先应提高互通式立交的安全性。互通式立交的安全性评价应该从交通条件、周边环境、道路条件以及立交范围内的线形条件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不同的立交可能有不同的诱导因素,应该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之后提问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 1 立交范围内主线安全性评价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位

2、置应选择在两相交公路线形指标良好,地形、地质和环境条件有利的路段,同时考虑公路网的现状和规划情况综合确定。 从行车的舒适性、出口的安全性和行车方向的易辨性考虑,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主线平、纵面指标应高于主线正常路段,满足公路几何设计细则表 14.2.3 的要求。尤其在主线的分、合流处,高指标的路线能提供较缓的横坡和良好的视距,以防主线与匝道的坡差过大引发交通事故。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规定,互通立交区主线的设计指标要高于一般路段。设计中常常有设计者着重于匝道的设计,而忽视了主线与被交路的线形指标是否满足安全性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主线平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以及纵坡中的某项指标仅满足

3、正常路段标准,或处于极限值和一般值之间。尤其是被交路为已有的高速公路,平纵面指标偏低的情况比较常见。在评价中检查主线指标是否满足互通区的标准很重要,再者这些指标都与视距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此视距应重点考虑。 2 互通立交匝道安全性评价 匝道设计中,匝道的线形指标应该满足规范的要求。虽然线形指标满足了规范中的要求,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设计速度与主线设计速度的不匹配,匝道的曲率半径、超高与匝道运行速度不一致的问题以及加、减速车道的长度。 2.1 主线和匝道的设计速度不匹配 车辆在主线上行驶速度较高,当驶离主线进入匝道时,须减速行驶,一般情况下,匝道上行驶速度较小,某些驾驶员来不及减速,因操作不当

4、而发生事故。这就是设计速度差过大,导致运行速度不协调性,易发生交通事故。匝道设计速度的选用原则,应为驾驶提供充足的减速长度为宜,主线与匝道入口段的速度差不宜大于 20km/h。在评价中,就应注意主线速度和匝道速度的一致性,如果速度差过大,就必须采取相应的交通工程措施来纠正。 2.2 超高不宜过大 匝道的超高应与车辆在匝道上的行驶速度相适应,最大超高一般出现在环形匝道上。超高过大会造成行车舒适性差,也会影响路容,而超高不足会影响行车安全性。国内部分立交匝道超高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没有考虑车辆在匝道行驶的变速规律,没能将车辆的实际运行速度作为匝道超高的设计速度, “欠超”的现象较为普遍;

5、二是没有考虑服务的主流车型,全部按小客车进行设计选取了 10%的最大超高值,极易出现弯道大型货车因货物偏载而引起倾覆的事故发生。 2.3 匝道出入口设计问题 事实表明,立交出入口是高速公路事故多发点。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变速车道路段内,车辆要进行合流或分流,由于车辆性能的差异,易引发追尾事故,而且交通量大时,有些车辆会强行汇入,从而造成交通事故的连锁反应。这一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调查资料所证明。从对分、合流点处的事故类型统计看,匝道出入口附近设计不合理,极易造成该区域成为事故频发点,其主要问题有几点:出口附近标志设置不清晰或信息过密,分合流点视距不足,匝道出口位置设置不明显,造成车辆在出

6、入口附近停留判断、或错过出口而紧急制动,或直行车辆误入出口甚至有倒车现象。 2.4 加、减速车道长度 规范规定的长度应视为最小值,而且规范明确规定了对于上坡加速和下坡减速应该进行长度修正。但在实际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简单的采用最小值进行设计,而不考虑前后衔接线形的特点。变速车道与三角带之间的关系也有些模糊,对渐变段的长度掌握不一致。这样就极易造成因减速车道长度不足而车辆减速不充分,冲撞三角段,或者加速车道不足而车辆加速不充分从而难以汇入主线车流中。 3 立交与其他构造物之间间距 在考虑立交与构造物之间的间距时,不仅要考虑构造物中心线之间的间距,同时还要考虑构造物出入口之间的净距要求。 3.1

7、 立交之间的间距 规范规定,相邻互通立交的间距不宜小于 4km,因路网结构或特殊情况限制,经论证相邻互通立交的间距需适当减小时,加速车道渐变段终点至下一个互通立交减速车道渐变段起点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1km。如果间距小于 1km,须加强交通标志、标线以及速度管理,或两个立交作为复合式立交来管理。 3.2 立交与其他构造物之间的间距 标准对互通立交与隧道、服务区、停车区、公共汽车停靠站等其它重要设施之间距离应满足设置出口预告标志的需要。实际上,有的道路由于地形限制或其它原因所致,收费站与互立交间距过近,这样易造成出互通的车辆由于减速不充分而冲撞收费站,或因收费站拥堵排队而影响互通立交车辆的顺畅出入

8、,从而造成撞车事故。如果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则要加强管理和标志、标线的诱导,以提高交通安全性。 4 保障安全的一些措施 根据对立交区域速度、通行能力和线形条件等各个方面的分析,提出综合措施,达到提高本路段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改善服务质量,确保交通畅通。改善措施主要包括速度控制措施、视线诱导措施及交通管理措施,从而提高互通式立交的安全性。 4.1 速度限制措施 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事故,一般都是因车辆行驶的速度太高,而导致无法及时的刹车引起的。因此对速度的限制是必要的。 速度限制措施有:设置横向减速振动标线设置纵向减速标线超速检测设置限速标志设置抓拍装置等等。 4.2 视线诱导设施 加强线形的诱

9、导,以免因驾驶员视认不清道路边缘而产生位置和距离判断上的错觉,发生交通事故。 4.3 交通管理措施 加强法制宣传,利用多种媒体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让更多的驾驶员遵守行车秩序的和服从管理,有序的行车是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5 结语 互通立交作为高速公路网络的重要节点,其设计的安全性对提高整个公路的安全水平至关重要。在互通立交的安全性评价工作中,不能只注重单一指标的符合性检查,应将整个互通立交乃至相邻的构造物当作一个整体,从车辆速度的协调性、驾驶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角度,全面核查互通立交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发现设计缺陷,提出纠正措施,进而指导设计。 参考文献 1公路几何设计细则(JTG/TD20-200X). 2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JTGD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4杨智生互通立交设计有关问题的思考J公路,2005 5李文权,王炜,邓卫,等高速公路加速车道上车辆的汇入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02,15 6李元军.浅谈影响互通立交安全性的设计因素J山西交通科技,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