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县(2014-2019 年)扶贫开发规划(草案)缓解和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需求,通过近十年来的扶贫开发工作,我县农村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本生产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贫困现象依然存在,扶贫开发工作将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为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基本情况(一)贫困村基本情况十二五期间,我县有 12 个村委会列入省扶贫开发贫困村,涉及 11 个乡镇。12 个村委会共有耕地面积 26700 亩,5778 户 32808 人。2013 年国家核定我县贫困村人口为12865 人,
2、占全县农业人口 29.3 万人的 4.39%。我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群众整体水平不高,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等多种原因仍有众多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县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村尚未得到扶持,不少已扶持的贫困村因基础非常薄弱还需要继续扶持,一些村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返贫问题严重。(二)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扶贫开发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门,是缩小发展和收入差距的有效措施。贫困现象的存在和贫富差距扩大是影响社
3、会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国际统一标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按照人均消费每天不低于 1.25 美元的标准,把全国农村贫困线划定为人均收入 2300 元,进一步扩大了扶贫范围。中央确定,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2011-2020 年),时间为十年,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到 2015 年实现贫困人口减半,收入大幅增加,力争赶上当地平均水平;后一阶段即到 2020 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即“稳定实现贫困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2013 年 9 月 17 日,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卫书记强调,省委、省政府最关注的
4、是同步小康,最关切的是扶贫攻坚。贫困问题已成为江西同步小康的最大“拦路虎”,扶贫开发是我省同步小康进程中最突出的“短板”和最难啃的“硬骨头”。为此,江西扶贫攻坚只能加强,不能放松。扶贫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削弱。贫困地区的发展步伐只能加快,不能徘徊和停滞。全省要以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基本任务,进一步坚定信心,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以扶贫开发助推小康提速、以小康提速带动扶贫开发,全力确保我省 385 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同时指出在新的形势下的扶贫工作中要统筹把握好七大关系。即:统筹把握好加大扶贫力度和注重扶贫效果的关系;统筹把握好探索扶贫模式创新与
5、形成扶贫长效机制的关系;统筹把握好整村推进、集中连片与因户施策的关系;统筹把握好就地扶贫与搬迁扶贫的关系;统筹把握好救济扶贫和开发扶贫的关系;统筹把握好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统筹把握好外部帮扶与自我奋斗的关系。(三)“十二五”期间我县扶贫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十二五”期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认真贯彻国家和上级扶贫开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温饱增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和移民搬迁,全面组织实施“整体推进扶贫开发工程”、“移民搬迁工程”和“雨露计划工程”。经过不懈努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重要性成果,扶贫开发的重大作用日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1)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
6、大改善。贫困村农民告别了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2)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贫困村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先后发展了马鞍村的紫薯、游坊村的草纸、梅坊源村饲养麻鸡等特色产业。全县扶贫村人均收入由 2010 年2250 元提高到 2013 年 3800 元。(3)扶贫开发的环境和气氛明显改观。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农村经济的发展使扶贫开发的观念在扶贫村的干部群众心目中进一步确立,“发展离不开先脱贫、脱贫必须促进发展”已成为贫困群众的共识。贫困村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不等不靠的脱贫愿望进一步加强。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等地视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培植力度,加快劳动者素质提高。更加注重转型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推进扶贫对象的脱贫致富,努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二)基本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扶贫村地域特点和经济发展的
8、基础,对一些发展基础具有开发条件的村,着重加大产业化开发和生计建设,对发展基础差,经济落后的村,着重抓好基础设施改善。2、坚持目标瞄准原则。重点扶持贫困人口,做到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帮扶贫困村贫困人口改变面貌。3、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着重培育和强化扶贫对象的主体意识,产业意识与自我发展意识,动员、组织贫困群众参与项目实施、评估验收和后续管理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坚持社会参与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鼓励和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扶贫开发。三、工作目标按照十五期间我县有 5 个贫困村,十一五期间 8 个贫困村,十二五
9、期间 12 个贫困村的趋势,争取上级更多扶贫资金,力争我县 2014 年-2019 年(十三五期间),贫困村数量为 15 个,每个乡镇 1 个。按照贫困人口 12865 人每年减少百分之十的比例,预计我县 2016 到 2019 年贫困人口为 10292 人。2013 年国家核定我县贫困人口 12865 人,占全县农业人口 29.3 万人的 4.39%(其中:2014 年减少 1260 人,占9.7%,2015 年减少 1313 人,占 10.2%,2016 年减少3087 人,占 23.9%;2017 年减少 3087 人占 23.9%,2018年减少 3087 人,占 23.9%,2019
10、 年减少 1031 人,占8%),力争到 2019 年,我县消灭绝对贫困人口。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有明显改善,特色增收产业基本形成,农民生活水平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贫困村人均收入增幅达到或超过全县的平均水平,贫困村人均收入达到 4600 元以上。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基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实现脱贫致富。四、组织机构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组织部、财政、发改、水利、农业、畜牧水产、交通、民政、供电、卫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总体指挥和协调,各贫困村所在乡(镇)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并配备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五、工作任
11、务及内容围绕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把民生工程作为重点。(一)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实施贫困地区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提高通村公路成果,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扶贫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危旧房改造相结合、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相结合。着重解决贫困村行路、饮水、用电、就学、就医等民生问题,使贫困村基本民生状况有明显改善,力争到 2019 年贫困自然村村内通硬化道路,户户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信网络,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责任单位:扶贫办、新村办、交通局、水利局、民政局、卫生局、教育局、贫困村所在乡镇政府)1、抓好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推进贫困村建设和谐秀美
12、新农村,着力改善贫困村的人居发展条件。新村办每年要拿出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新农村点指标,专项用于扶持整村推进扶贫行政村的整治建设,率先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居优美村庄”的目标,确保到 2019 年每个自然村全部完成村庄整治任务,新农村全部覆盖贫困村。2、提升贫困村公路通达深度。交通部门优先安排贫困地区 25 户以上自然村通村水泥路建设,力争 2019 年每个自然村通水泥路,提升贫困群众出行效率。3、抓好贫困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对贫困村需求的农田灌溉的水利项目,水利部门要优先考虑,同时确保人畜饮水安全,力争到 2019 年基本农田能得到全面灌溉,安全饮水问题得到全部解决。4、落
13、实贫困人口的生活、医疗和教育保障。县民政局在办理低保时,尽量保障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享受低保。教育、卫生部门要落实贫困户子女的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乡村卫生建设和基本设施得到基本改善,农村医保得到落实;贫困人口全部实施义务制教育,教育部门要落实好扶助贫困学生的相关政策。(二)抓好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尊重群众自愿,组合相关政策,落实就业保障,帮助贫困群众实现搬迁。做到“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探索以县城(园区)和中心乡(镇)安置为主,中心村安置为辅的梯度安置模式。力争每年搬迁 600 人。(责任单位:乡镇政府、国土局、园区管委会)凡有意愿搬迁的移民所在乡镇要积极与县扶办联系,争取上级搬迁计
14、划。2014 年至 2015 年,移民搬迁安置点以中心村和中心乡镇安置为主。2016 年至 2019 年,采取集中安置为主,移民集中安置点的选择与建设要与城镇化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同时解决移民子女就业问题,确保贫困户脱贫致富。(三)重点发展产业化扶贫。着力构建脱贫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积极培育发展特色增收,加快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化进程。重点扶持贫困村发展市场前景好、具有比较优势、辐射千家万户的特色产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每年培育、扶持 2-3 个产业,力争到 2019 年每个贫困村有一个产业。确保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责任单位:相关乡
15、镇政府、农业局)(四)大力实施“雨露计划”。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培训补贴对象。重点开展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留守贫困劳动力生产技术培训和贫困村民产业化发展人才培训。通过扶贫补贴,鼓励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接受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和增收能力。实行“指导计划、培训到户、直补到人”。培训对象转移就业率达 100%。力争到 2019 年培训 1000 人。(责任单位:县扶贫办、教育局、人社局)(五)抓好精准扶贫工作。以做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帮扶工作,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要求,将全县 12865 个贫困人口识别到户,建立档
16、案,做到“户有卡、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重点是将干部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扶持、教育培训安排。危房改造资金直补和保障措施落实到户。确保所扶持的贫困户改变落后面貌,被帮扶的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责任单位:相关乡镇政府、统计局)六、投资概算预计 2014-2019 年项目总投资 6000 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 3260 万元,市、县配套资金 1000 万元,群众投资投劳 1740 万元。具体为:2014 年投入 670 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 300 万元,市、县配套资金 100 万,群众自筹 270 万元;2015 年投入 670 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 300 万元,市、县配套资金 100 万,群众自筹 270 万元;2016 年投入 1165 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 665 万元,市、县配套资金 200 万,群众自筹 300 万元;2017 年投入 1165 万,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 665 万元,市、县配套资金 200 万,群众自筹 300 万元;2018 年投入 1165 万,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 665 万元,市、县配套资金 200 万,群众自筹 300 万元;2019 年投入 1165 万,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 665 万元,市、县配套资金 200 万,群众自筹 300 万元。七、保障措施(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把扶贫开发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