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83196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4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 ( 初、中级通用 ) 复习宝库 (备注 :初 中级均可 使 用 ,如果打印出来完全可以抛开综能教材复习 ) 一、 社会工作 1.一般性 定义: 以 助人为目的、 以 科学知识为基础、 以 科学方法 为手段 、开展 的一种职业化的助人 服务活动 。 弗瑞德兰德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过程。 芬克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和科学。 2当前我国对社会工作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a:普通社会工作(即:兼职)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承担的,不计报酬的思想政治教育或公益服务性的活动。如:工作单位内部工会委员等兼职。关工委成员的活动。离 退休人员当校外辅导员等。 b:行政性社会工作(即:专职

2、但非专业化)在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社会救助 、思想 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 如:企事业单位中的工会救济工作和帮助困难职工 的工作。各个 民政局的社会救助工作、老人和儿童的福利工作。 C:专业社会工作(即:专业) 是由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开展的助人活动。 2006年 10 月中共中央 16 届 6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建立建全以 培养、评价、使用、激励 (即:培价使励)为主要内容 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相关部门指明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

3、,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我的一个师兄,从事社会工作教学 10几年了,他是这样概括社会工作的。 社会工作的真谛在于聆听,聆听案主的心声,聆听自己的回应 ,聆听社会的呼召。 社会工作是社工与案主的互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互为行动的主体和客体。 二、社会工作的目标 (一)案主层面的目标 ( 3 点) 1解救危难 危难是个体自身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生命遭遇严重危机的状态。 它涉及的是人的正常生活乃至基本生存问题

4、。 ( 如以下四者属于危难之人,四者是有逻辑关系的。吸毒成瘾者、极度贫困者、精神崩溃者、自杀倾向者 ) 2缓解困难(全称是缓解压力,克服困难) 困难是个体的正常生活受到比较严重影响但尚未达到危及生命的状态。 3促进发展 “助人自助”定义:通过向案主提供服务和帮助,促进其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逐 渐达到自已能 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困难、挑战和挫折的状态。摆脱对社工的依赖。 潜能:是人们所具有的,尚未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社会层面的目标 ( 3 点) 1 解决社会会问题 社会学认为,社会问题是社会上大多数人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是需要改变的社会状况。 社会工作认

5、为,社会问题是指那些非纯生理性的问题。即与社会因素有关的问题。包括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各种原因而在个人、群体里产生的困难。 社会工作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有个体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社会方面的原因。如社会资源有 限、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社会制度不健全 等原因 2促进社会公正(即公平正义) 社会公正也称社会正义,公正包括机会公正、过程公正、结果公正。 为了促进社会公正,社工从多个方面进行干预: a: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b: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为困难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制度保障。 3推动社会进步 2 三、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功能的概念与类型 1

6、功能:社会工作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功能。它是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 和影响 。 2基本类型 正功能与负功能 a:正功能:是指所发挥的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如低保制度对改善贫困群体的生活状况具有正功能。 b:负功能:是指所发挥的负面的、消极的作用。如国企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改革中对下岗工人来说就具有负功能。 显功能与潜功能 a:显功能:是指那些明显的、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是显功能。如低保制度对改善贫困群体的生活状况所发挥的作用就是显功能。 b:潜功能:是指那些潜在的、未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是潜功能。如低保名单的公示制度,这种做法可能会阻碍一些符合条件者的申请,

7、于是阻碍够条件的人申请成了这一做法的潜功 能。 (二)社会工作对案主的功能( 2点) 1促进案主的正常生活 什么是正常生活? 从个人层面看:正常生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 发挥了自己应有的能力进行生活的状态 ; 从社会层面看:正常生活是人们普遍秉持的 “ 应该如此 ” 的价值 观 在大多数人那里得到实现 的状况 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包括: (三增一促)即: 增 强他们的 权能( 权利 和能力 ) 、 增 进他们的社会功能、 增 进他们的尊严、 促 进他们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的改变,使他们能够像别人一样正常生活 。 2.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 社会工作者分析问题的 基本观点 是

8、“ 人在环境之中 ” , 认为 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依存; 社会工作者分析和处理问题的 基本出发点 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和适应 (协适即斜视) 社会工作者希望促成人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 :一方面,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案主有能力应对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善环境,向案主提供更多的支持。 (三)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2点) 1 维持社会秩序 社会工作在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方面与 一般 行政管理的不同之处: 行政管理 社会工作 目标取向 维持社会稳定 (维稳) 是行政管理的直接目标 维持社会秩序只 是社会工作达到的效果 途径(手段) 行政力量( 用 自上而下的 行政

9、 系统和权力解决解决问题 ) 服务方法 (用服务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 强调 社会 秩序的重要性 即 强调 社会 秩序的重要 性 也强调通过改变社会环境、完善制度来解决问题 2促进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工作以人为本,致力于在社会成员之间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致力于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 社会工作直接和间接地发挥着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 “以人为本”:以人 民群众为根本,为关注的对象。不能 本末 倒置,舍 本 逐 末 “人”指人民群众。“本”指根本。 “以人为本”这个词是由一代名相齐国的管仲首次提出

10、的 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一)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的历史背景 1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引发社会问题 3 18世纪 60 年代,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法国、德国也相继开始工业革命。 2制度背景 英国 1601 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 济贫法的意义( 3点) a、 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并直接参与社会救助的组织工作。 b、 确立了“助人自助”的理念,要求有劳动能力的乞丐要从事劳动。 c、 要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救助人员的专门化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奠定了基础。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1美国在国内战争时期就出现了给薪的社会服务人员,社会服务开始成为一种职业。 2. 西方社会工作产生阶段的特点

11、 :民 间力量积极参与、 工 作对象以贫困者为主、 社会 服务人员开始职业化、 社会 工作受到社会政策的影响。 (简称社会民工)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 西方社会工作形成阶段的特点:( 3点) 1、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训练的发展和正规化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 1893年英格兰开设了一个两年制的“慈善学校”,开启了社会 工作专业培训的历史。 1898年美国的纽约慈善组织会社举办了六个星期的训练课程,训练受薪的“友善访问员”。 1904年纽约社会工作学院成立。 191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了社会工作课程。 2、 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确定 1898年美国社工学者玛丽里士满出版了贫民中的友善访问,开始对

12、社会工作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化总结。 1917年她发表了社会论断一书,里士满指出,友善访问员就像内科医生一样,要运用“研究 论断 治疗“的科学方法去助人。 1922 年她又发表了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 20世纪 20 年代个案工 作做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工接受。 40 年代小组工作做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工接受。 60年代社区工作做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工接受。 70年代社会行政做为一种间接的方法被社工接受。 3、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成立对专业服务起到了规范作用,促进了社会工作专业地位的确立。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慈善组织会社在英美国家大量出现,协调政府与民间各慈善组织的活动。英美国爱的睦邻组织运动则从社区

13、的角度为社会服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美国 1918 年成立了“美国义工协会”、 1919年成立了“美国学校社工协会”、 1955年成立了“全国社工协会 ” 三、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 (一)专业的特征 1、 1957年格林伍德在其专业的属性中指出专业的特征: 已被社会广泛认可。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具有专业权威。职业内部有伦理守则。职业群体内部形成了专业文化,从业者有高度认同的价值观,有基本一致的专业行为方式。 (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特点( 4) 1、专业方法的发展 2、目标模式的变化 社会工作从原来的治疗、救助模式变成了治疗 预防(即:预防问题的再出现)救助 发展(发展案主的能力)模式。如从“

14、授之以鱼”变成了“授之以渔”或“助人自助”。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3、 工作对象的拓展 有(流失) 流 浪者、 失 业者、 失 依儿童和老人、残疾人、贫困家庭、人际关系障碍的人、心理上、精神上处于亚健康的人、农村社区发展、自然环境保护。 4、理论派别的形成 社会工作方法和 理论受到了社会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影响。社会工作也特别注意发展自己的理论,包括实践理论和一般理论。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包括社会哲学层次的宏观理论

15、、针对某一类问题的中观理论和实践(微观)理论。 4 四、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1、 1900年至 1949年 我国的 社会工作 1925年燕京大学建立了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可视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晏阳初倡导并极力推行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 40年代,当时政府把社会工作引入我国,对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2、 1949年至 1978年我国的社会工作 1952年政府 决定在大学里取消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科,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断。 同年,燕京大学被取消。 城市实行“单位制度”,农村依靠家庭和村集体解决困难。这种社会工作是行政性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3、 1979年以后我国的社会工作 19

16、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社会工作课程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 1988年国家决定在部分高校试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在制度上打开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门。 1991年中国社工协会成立。 1994年中国社工教育协会成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作的特点 : ( 4) a、政府积极探索 b、社 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 c、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时并存 d、专业社会工作不断发展 四、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 5 点) (一)服务对象(即:案主) 1、案主的存在是社会工作得以发生的基本前提。 (二)价值观 1、价值观是社工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包括:社工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和

17、案主的看法。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利他主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乐观主义的。 (三)助人活动(即:服务) 1、助人活动是社工与案主围绕解决困难和问题而展开的持续互动。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最主要的承载者和表现者 ,它 是社会工作最核心的部分。 (四)专业方法 1、在社会工作中,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方法分别用来处理个人(家庭)的、有共同需求的小群体的和社区的问题。 专业的助人方法是社工区别于一般助人者的明显之处。 (五)社会工作者(即:社工) 1、社会工作者是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分为两类:一线的社会工作者和社会行政人员。前者实施专业的社会服务,后者对这些 专 业的社会服务进行设计、统

18、筹、指导和支持。 社工与案主是社会工作的两个缺一不可的要素。 2、社工的一般特征:( 4点) 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价值 准则。 他们是从事社 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他们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活动。 3、(实际)社会工作人员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区别是:( 5 点) 实际社会工作人员一般是行政或事业“干部”,而不是专业人员。 实际社会工作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 ; 实际社会工作人员 一般靠行政系统自上而下地开展工作,专业社会工作者强调与案主的平等关系。 实际社会工作人员的活动或多或少地带有政治色彩。 实际社会工作人员 所遵循 的一般是行政权威,而专业社会工作者首

19、先遵循的是专业权威。 4、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区别 : ( 4点) 社会工作者 志愿者 活动方式 社会服务是他的本职工作 只是“业余”活动 专业技术能力 受过专业教育和专门训练 未必受过 5 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 较难解决的问题 一般性服务(如体力和时间的支出 ) 社会约束 约束严格,有专业守则 不严,只有一般的行为规范 5、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 4点,即:支持关服 官府倡导) 支持 者;(对案主授权和增能,成为案主积极改变的支持者) 关 系协调者;(协调不同个人、不同群体间的矛盾和冲突,做社会关系的协调者) 服 务提供者; 倡导 者;(向案主倡导某种合理行 为 ) 6、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

20、务角色:( 4点,即:管理研究资政 争) 管理 者; (社会工作过程中资源、信息要进行管理和协调,以实现过程的高效 ) 研究 者;(细致的了解案主的问题并做出正确判断就是研究。即接案和预估) 资 源争取者;(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人员联络资源。) 政 策影响人;(提出政策建议以改善社会政策,避免社会问题的再发生。) 7、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 4点) 学科知识;(包括社会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即行政管理学、教育学) 政策知识;( 公共政策是面向公众的,社会政策是面向贫弱群 体的。 ) 技术知识;(包括调查研究的技术、口语和文字表达的技术、现代资讯工具的使用技术) 文化知识;(包括

21、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知识) 8、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4点) 技术能力; 文化能力;(文化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和习得的价值观念、行为规则、生活 方式 和习惯。) 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对外部事物的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和特征) 持续学习能力; 五、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领域( 14) (一)、儿童及青少年服务;(二)、老人社会服务;(三)、妇女社会服务;(四)、康复服务 ;(五)、社会 救助;社会救助的目的是保障案主的生命安全和基本权利。(六)、就业服务;(七)、心理健康服务;(八)、家庭服务;(九)、医疗社会工作;(十)学校社会工作;有三种方式: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变迁型学校

22、社会工作;社区 学校型学校社会工作;(十一)、矫治服务;(十二)、城乡社区发展;(十三)、军队社会工作;(十四)、企业社会工作; 六、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 ( 2) (一)、从困难人群到有需要人群; (二)、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专业伦理 社会工作价值观和职业伦理不仅是社会工作专 业的重要属性,也是社会工作实践的核心指南。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意义:( 3点) (一)、树立了专业使命,确定了专业本身特质。(二)、规范了专业人员的专业行为和职责,确保了案主的利益。(三)、明确了专业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确保专业作为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力量而发挥作用。 二、

23、西方文化传统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1、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源于宗教理念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具有强烈的 个人主义 色彩。 2、个人主义:主张以个人为核心,尊重个人的独立性和权利。强调个人的价值。 3、基督教伦理的三个重要要素:爱、关怀、责 任。 三、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1、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源于宗教理念和人文主义思想。 19世纪西方主流社会认为贫穷源于个人道德失败和品德缺陷。 2、在西方福利国家制度框架下,社会工作的主要价值观受到了 民主社会主义 中的 平 等、 民 主、 正 义、 父 爱主义、 集 体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即:平民、正父集) 3、新自由主义哲学思想对实践社会工作

24、专业的影响很大,注重效率、强调自由、成本控制、个人责任等成为主导性的原则。 6 四、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1、周礼从爱幼、养老、救灾、济贫、医疗、安福六个方面对 社会福利作了较完整的描述。周朝社会福利思想所体现的是民本主义。 2、 儒家注重“ 仁爱 ”,这种仁爱有亲疏远近之分。道家强调社会平等和自由,认为统治者只要顺应民意就能达到“ 无为而治 ”。 (“无为而治”即: 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佛教一再强调“ 慈善、博爱、众生平等 ”。 3、推己及人: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4、大同篇倡导了一幅理想社会的蓝图。即: 人们选出贤明 与 有才能 的 人为民服务,大家彼此

25、非常 诚 信和睦。 人们不 但 爱 护 自己 的 亲人,同时也爱 护 他人 的 亲人、不只爱护自己 的 子女,同时也爱护他人 的 子女。 能 使老年 人福寿至终;壮年人各有所用,而不游手好闲;幼年人有所教养 并健康 成长。 还有 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老而无子者、残障疾病者,都能得到最妥当和最关切 的 照顾。 男子做适当的工作,女子有良好的归宿。物质生活非常丰足,任人享用,但不让它们随便浪费。 凡是资源都好好的保藏,且不占为己有,不坐享其成。 人人惟恐自己没有为社会出力,各尽其职各尽其力,然而却不是自私为己。 所 有 一切私心小智和阴谋诡计永不发生。一切抢 劫 偷盗、乱贼暴徒永远绝灭。 人

26、们白天或夜晚外出,门户不必关闭也安然无事。 这便是大同世界 五、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 涵和体系 布特雷姆在其著作 社会工作本质 中指出,社会工作的哲学思想源于三个假设: 1、对人的尊重; 2、相信人有独特的个性; 3、相信人有自我改变、不断成长进步的潜能。 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 (一) 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是指社工长期遵守的一整套指导其实践的 原 则与 理 念。(即:原理)重要的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包括正义、平等、责任、自我实现、自我决定、知情同意、诚信等。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目标包括终极目标和工具性目标。终极目标关注人类的社会的总体福利、正义制度的安排以及社工的重要任务。工具性目标关注通过专

27、业行动实现的具体事务性目标。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不同于个体价值观和一般的社会价值观,它是社工专业共同体内部的一种总体的价值偏好,代表整个专业团体内部对社会公正、服务、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人类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等的一般看法。专业价值观的建立是社会工作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的一个标志。 (二) 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6点即:服社个人诚能) 1、 服 务。社工要超越个人利益为他人提供专业服务。 2、 社 会公正。社工在推行社会政策的过程中要倡导和追求积极的社会变革。 3、 个人 的价值与尊严。社工对每一位案主都给予关心和尊重,认识到案 主个体的差异和文化及种族上的多元性。 4、 人

28、类关系的重要性。它包括推己及人(即换位思考)、建立积极的沟通交流关系、帮助案主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互相帮助。 5、 诚 信。社工应坦诚地对待案主。 6、 能 力。社工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三) 在操作层面,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5点,接个不,保自尊) 1、 接 纳。接纳认同,它是社工对社会大众的统一服务态度,不因案主的民族、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信仰等因素对他们有所排斥、歧视或拒绝提供服务。 2、 个 别化。社工应当尊重案主的个体差异,不应使用统一的服务方法回应他们的 独特需要。个案方法最强调个别化原则,小组和社区方法则相对关注案主的共性需求。 3、 不 批判。社工不

29、应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案主,也不应批判案主的言行和价值观,更不能向案主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4、 保 密。社工应保护案主的隐私,未经案主同意,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案主的个人资料和隐私。 5、 自 决权和知情同意。案主有权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选择服务的内容、方式,并在事关案主利益的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如果案主没有能力进行选择和决策,社工应根据法律由他人代行选择和决策权利。 6、 尊 重。尊重不仅在于对案主保持符合社会文化习俗的礼节和 称谓,更重要是要认识案主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其他基本权利,它不仅是一种思想上的认知,还是一种道德上的实践。 (四) 戈登的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 6点) 1、个人应当受到社

30、会的关怀。 2、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 3、每个人对他人都负有社会责任。 4、每个人除了具有人类共同的需要外,还具有独特的需要。 5、民主社会的基本特质,在于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充分地实现,个人应当通过社会参与而尽到其社会责任。 6、社会有责任为个人的自我实现扫除障碍。 7 (五)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5个方面) 1、社工对案主的看法:(视案主为平等的合 作伙伴,相信案主自身具有的优势,并在工作过程中注意倾听案主的声音。) 2、社工对专业实践的看法:(社工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专业实践的效率和服务的效果。) 3、社工对服务机构的看法:(社工应维护机构的政策、立场、和管

31、理规则,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尽力做到公正地处理个人与机构的关系,尽量避免在外部批评机构。) 4、社工对公共福利发展的看法:(在社会福利资源分配过程中,社工要注意公正原则,对最不利的贫弱群体的需要给予优先满足。) 5、社工对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看法:(社工相信社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 曲折和困难,也相信通过人类的不懈奋斗,人类社会会变得更美好。) (六) 建立和发展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时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7点) 1、以人为本,回应案主需要。 2、接纳和尊重。 3、个别化和不批判。 4、注重和谐,促进发展。(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工要把和谐与发展做为自己的重要价值观。和谐的内容包括: 干 群关系和

32、谐、 群 体关系和谐、 社 区和谐、 家 庭关系和谐、人 际关系和谐) 5、注重案主参与。(自决权) 6、道德与责任并重。(社工要帮助案主树立责任意识,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7、个人潜能的提高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社会工作 即要通过帮案主解决问题,提高其自信心和能力。更要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改革,来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 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一 )、 价值观与伦理的异同: 价值观 伦理 不同点 价值关注的是人如何看待事物和确定标准,关注对事物好坏、善恶的基本判断。 伦理关注人类行为的正确 与否 、适当与否。关注在现实中如何实践价值的标准。 相同点 伦理来源于价值并与价值保持一致,

33、伦理是操作层面上的价值。 与:指和。与否:指是与不是。 (二)、 专业社工必须在社会工作实践中遵守以下准则:( 5) 1、履行专业行为的一般 规定。 2、把案主利益放在第一位。 3、不得夸大专业资格和能力。 4、严格履行保密原则。 5、严格履行专业标准,避免失职行为。 (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主要内容:( 6) 即:人社专机 从对 人 (包括案主、工作同事、专业人员自身)、 社 会、 专 业、 机 构四方面规定。 1、社工对 案主 的伦理责任。(包括对案主的义务,自我决定和知情同意,利益冲突,隐私和保密,实践能力,文化能力) 2、社工对 同事 的伦理责任。(包括尊重,合作,咨询、服务的转介)

34、 3、 社工作为 专业人员 的伦理责任。(包括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要求等) 4、 社工对全 社 会的伦理责任。(包括促进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参与解决公共危机事件,参与社会行动等) 5、社工对社会工作 专 业的伦理责任。(包括保障专业的完整性,遵循评估和研究等方面的要求) 6、 社工对工作 机 构的伦理责任。(包括遵循督导和辅导,教育和培训,案主档案管理,案主的转介,行政管理) 从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看,它主要强调了三方面的 基本原则 :一、社工要以案主的利益为重,要优先满足案主的需要。二、坚持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三、坚持专业伦理的权威性,积极推动专业服务的发展,促进专业的全面发展。

35、 三、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决 定 (一)、 伦理决定 是指人们必须在实践中决定哪一种行为是正确的,必须判断实践本身对案主的影响,以符合专业行为的首先要求。 伦理困境 是指社工在实践中遇到的一种在道德上难以取舍、难以找到满意方案的境地。 社工在实践中首先要清楚如何作一个正确的伦理决定,然后再仔细分析如何解决相应的伦理困境问题。社工在做伦理决定的过程中,两个核心的价值观必须考虑 :首先,尊重案主的尊严和独特性;其次,努力促成案主的自我决定。 (二)、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主要是指由个人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专业价值观与机构价值观、机构价值观与个人8 价值 观之间产生的冲突所导致的伦理决定困难,它也

36、是价值观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个体与群体、个别与一般、变迁与传统之间冲突的具体体现。 社工面临的主要伦理困境主要有:( 5) 1、保密问题。(例子中的处理原则:最小伤害原则) 2、情理法问题。(情:指人情事故、亲情、友情等。理: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法:法律和法规。例子中的处理原则:改善生活质量原则) 3、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价值中立:指社工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强迫案主接受专业价值观和社工个人的价值观,也不赞同案主的个人价值观。价值介入:指社工应在维护案主权益的前提下劝说案 主接受专业价值观和社工个人的价值观,以提高服务效率。 4、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例子中的处理原则:保护生命原则) 5、自决原则

37、和知情同意。 (三)、作一个正确的伦理决定的一般步骤:( 7) 1、认识伦理问题。(包括分析社工个人的价值观、责任和义务。) 2、 识别 (辨别、区分)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影响伦理决定的 境况 (处境、状况)。 3、认识伦理行动的各个过程以及参与其中的人,分析可能存在的利 益 和风 险 。(即:益险) 4、深入了解支持或反对作出伦理决定的理由。 5、与伦理专家和同事咨询。 6、作出伦理决定并记录决定 过程。 7、监督和评估伦理决定。 四、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 (一 )、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是指通过专业价值观和 专业共同体 (即:专业协会,如中国社工协会、中国社工教育协会)制定出的伦理守则

38、。来约束社工正确处理实践中的价值观问题。它是有关社工“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一般规定。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由专业共同体制定。 (二)、 在制定我国社工的伦理守则时,应该注重的基本原则:( 3) 1、现实原则和发展原则相承。 2、本土原则和国际原则并重。 3、专业实践与政治实践互不冲突。 (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内 容: 1 社工对案主的 态度和行为 、尊重案主的权益。 、严守案主的秘密。 、公平服务大众。 2 处理同事间关系 的规定 、重视同事的工作。 、共同执行守则。 3 社工与工作机构 的关系 、恪守公私分明。 、信守机构政策。 4 社工对社会工作专业 的责任 、充实社工的

39、知识和能力。 、促进专业发展。 、约束不当行为。 5 社工对全社会 的责任 、增进公众福利。 、维护社会正义。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内容:( 8) 1、以人为本,服 务社会。 2、协助政府,为民排忧解难。 3、依法行政,公正无私。 4、坚持个别与普遍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倾听沟通,有效缓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6、工作中同事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7、坚持政策与管理的理性原则,注重服务中的人情味。 8、平衡个人利益满足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差异。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人类需要和人类行为关系图: 9 需要引起 内驱力 (指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内部力量)的增强,从而形成

40、某种被激发的动机状态,最终引发了一组特定的行为。 (二)、人类需要的理伦: (即: 阿马 莫 哭 ) 1、 马 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实现、尊贵 归、安生) 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若干层极,层次越低的需要,其强度越强,层次越高的需要,其强度越弱,只有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高级需要才会出现并被要求得到满足。低级需要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而高级需要则是人所特有的。 生 理需要。(包括:食物、水、排泄、性) 安 全需要。(即个人追求安全、舒适、免于恐惧的需要。如员工关心自身是否下岗,以及失业后的社会保障等) 归 属与爱的需要。( a 是归属的需要即人人都希望归属于某个群体, b 是友爱的需要即 人人都希望

41、得到爱情。 尊 重的需要。( a 是内部尊重即自尊,个人希望提高自身能力,能胜任,能独立自主。 b 是外部尊重是个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自我 实现 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实现 个人的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 ,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 2、 阿 尔德弗尔的 ERG理论: 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个体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当较高级需要的满足受挫时,个体也可能会退而求其次。某种需要在得到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 增强。 、生存需要。(即 =马斯洛指的 生 理和 安 全需要 =“安生

42、”) 、关系需要。(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 =马斯洛指的 尊 重和 归 属与爱的需要 =“尊贵 归”) 、成长需要。(指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马斯洛指的 自 我实现和 尊 重的需要 =“自尊”) 3、 莫 瑞的需要理论: 需要的特点和作用: a、需要之间相互关联也可能发生冲突,几种需要可能融合在一起,引起同一种行为后果。 b、需要作为 力 (指内驱力),能够影响个人的知觉、思维、心理和行为。 c、需要作为力推动着活动,它是个性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d、需要有不 同的发展阶段。 需要分为两大类: a、第一需要。(即生理性需要,食物、水、排泄、性) b、第二需要。(即心因性需要,它是

43、通过童年的经验获得的,个人行为是由个人的内部活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心因性需要包括两小类:一类是与学习任务有关的需要 如:条理、构造、守恒、获得等需要 和影响学生操作水平的一些需要 忧于他人、成就、避免失败等需要 ,另一类是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需要,包括让人们 结合 起来的需要 如归属、尊重等需要 及让人们 分裂 的需要 如排斥、侵犯、防卫、统治等需要 (三)、 人类需要的类型: 1、按起源 来划分,可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生理性需要。(如对生活资料的需要、对生理保健的需要、繁衍后代的需要)社会性需要 .(它是在维持人们社会生产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如人对工作的需要、对知识的需要、实

44、现理想的需要 ) 2、按需要指向的对象划分,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即包括生理性需要,又包括社会性需要。) 精神需要。(如对提高学习的需要、发明创造的需要、贡献能力的需要、独立自尊的需要) 3、分为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 间接需要。(指较抽象的需要,常以理想、志向等形式表现出来,如由于环境的 刺激,产生了当一个科学家的愿望。) 需要 动机 行为 内驱力 10 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 3、人类行为的特点 (适可指,多发动) 适 应性。(人类行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适应 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繁衍。) 可 控性。(人类行为经过学习是可以改变的,人类能有意识地 控制 自身的行为。)

45、 指 向性。(人类行为具有特定的目标指向。如听到声音后人的定向反射等。) 多 样性。(人类行为即有外显和内隐行为,又有正常和异常行为等。) 发 展性。(现在行为是过去行为的继续,而现在行为又将成为未来行为的基础。) 动 态性。(人类行为处于变化中,这种变化即受人自身如身高、体重等变化的影响,也 受社会生活条件改变的影响。) 直接需要。(指随着间接需要的产生而产生出的一系列具体的需要,如学习科技的需要、上大学的需要。) (四)、 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1、人类行为的含义: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 :行为是由刺激 (包括 :外部和内部刺激 )引起的,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反应。即 :(S外界刺激 R反应行为

46、 )如:强光使人眯眼。帅哥美女经过会多看几眼。饥饿促使人的求食行为。 新行为主义者 托尔曼 提出“中介变因”概念。 B行为变因 = f( S情境变因 A前提变因) 团 体心理学家 勒温 认为 :行为 (B)是个体 (P)与环境 (E)相互作用的结果 .即 :B=f(P E) 2、人类行为的类型: 本能行为 :(即遗传行为。如吮吸、觅食、爬行 ) 按人类行为起源划分 习得行为 :(即学习行为。如工交即工作、交往 ) 亲社会行为:(即一切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如 助人、友善、遵守社会规范、公共参与等) 按行为对社会的作用划分 反社会行为:(即一切对 社会有消极作用的行为。如 暴 力行为、攻击性行

47、为、破坏社会秩序等 ) 正常行为:(即符合社会 规范的行为。) 按 行为 是否符合社会规范划分 异常 行为:(即 偏差行为, 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 划分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的常用标准:( 4) 统计规律标准。 (即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在统计学上视为正常行为。反之为异常行为。 如:大多数同龄的孩子上学时都很健康,而案主小明却一到上学时就犯病。) 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 (即个人的行为符合当地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视为正常行为。反之为异常行为。如:学龄期的孩子逃学就不符合社会规范,视为异常行为。 ) 行为适应性标准。 (即 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 社会要求 和道德规范行事,视为正常行为。 反之为异常行为。如:有人因为害 怕上学而不敢去学校,无法顺利完成学业。有人因为酒 瘾或毒瘾而无法正常工作、生 活等。 ) 个体主观体验。 (即以个 人的主观体验来判断某种行为的正常 与否。) 4、影响人类行为的 因素: ( 3) 、生物因素 。 、心理因 素。 、社会因素。 (五 )、社会环境: 1、 社会环境的含义: 人类行为 广义行为 狭义行为 内隐行为 外显 +内隐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