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经济发展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摘 要经济体制改革是关系国家和人民的大问题,要坚定不移地走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改革方式,加强政府领导能力,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努力提高全国人民消费水平,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制。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8-0018-02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我国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
2、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 ,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现在笔者就经济发展理念和经济发展方式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笔者觉得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发展理念的跃升必将带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会使经济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完善并逐步走向成熟,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1 经济发展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理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回顾改革开
3、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我国的发展理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展观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历程,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把科学发展、生态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并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成败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结下来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一发展理念的形成源于当时中国普遍的生存状态,源于对中国在全世界经济发展地位的深入分析。当时的中国首先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
4、,是生存问题,如果这一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为基础的条件都没有的话,何来发展中国的其他事业? 1994 年,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 ,确立了中国 21 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1997 年始发于泰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整个亚洲,对中国的出口、利用外资以及经济增长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在国内,通货膨胀率过高成了突出的矛盾,也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国际国内形势都很严峻。而为了快速发展经济,我国的能源消耗在不断地增加,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愈加恶劣。巨大的能源需求缺口严重威胁我国的能源安全,持续下去也必将影响经济发展。 2003 年 10 月 14 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
5、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直至党的十八大提出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处理政府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继续加强开放,适应全球经济发展。 2 经济发展方式 和经济发展理念一样,经济发展方式也有着一段转变历程。经济发展方式在不断转变,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经济发展结构的不协调。消费、投资和出口被形象地比喻为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十八大报告提出,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我国目前急需摆脱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消费过低、技术创新不足、服
6、务业落后、市场和政府边界模糊、城镇化步伐缓慢的发展方式的现状,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生态环境的破坏及能源供应的紧张。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能源的损耗已经达到了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几乎所有的省都主张工业强省,所有的市都主张工业强市,所有的县都主张工业强县。而且都强调发展重化工,这就把工业化“过度化”了,而工业化的方式和水平又过度粗放和落后,这就在自然资源和环境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发达国家一方面积极推动产业升级,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纷纷以维护国民健康、环境保护为由,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化工业品制定更为严苛的质量、检测、排放标准
7、,在控制国内市场的同时,压缩发展中国家的活动范围和利益空间。生态环境的恶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将要面对的重大挑战。同时能源的巨大消耗和国内资源的匮乏,使我国过度依赖进口能源,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的独立发展。 综上所述,要加快经济方式的转变,我们一是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拓展开放空间,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下大力气推动外贸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分工中的位势。在继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同时,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投资大国转变。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二是从保护生态、节能减排
8、角度出发,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降低对石化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开发低碳居住空间,提供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无论是低碳经济还是循环经济,都要求全面降低物质消耗强度,降低碳排放强度,节能减排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参与,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发展的环境负荷,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经济发展方式。三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促进
9、农民稳定增收。城镇化将形成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是我国最具潜力的内需所在。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在城镇化中释放内需潜力,并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 结 论 经济发展理念及发展方式的不断变化,给全国的经济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资源少、人口密度大、环境容量小,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些决定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把握规律主动转,立足长远全面转,抓住机遇加快转。 首先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实施产业优化升级“三大计划” ,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10、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高端引领,主攻高端技术,发展高端产品,突破高端环节。 其次要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认真落实创新驱动这个核心战略,强化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推动经济发展尽快转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轨道,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突出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11、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再次要把扩大内需作为工作的重点。优化需求结构,扩大消费是基础,有效投入是关键。要大力培育消费热点,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着力扩大居民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入,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与扩大消费、改善民生相结合,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一批成效明显的重大民生工程。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 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要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只有勇敢面对,苦练内功,把握机遇,才能迎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建国.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展望J.中国市场,2008(1). 2陈炳才,田青.中国经济战略的发展阶段与动力方向J.中国市场,2012(46). 3顾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行业选取J.中国市场,20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