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建筑节能与节能建筑的发展初探摘 要:本文在说明我国的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发展中出现的几个误区, 。提出节能建筑不但要注重节能设计更要注重落实,要区分住宅和共公共建筑建立完善的能效标识和处罚激励制度,避免限制用能一刀切和节能建筑贵族化。 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建筑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是近年来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词汇,但是深思之余,发现不同文献和报道对其理解有所差异,还有些报道似乎混淆了两者的区别。本文拟抛砖引玉,探讨建筑节能与节能建筑之间的辨证关系,以求形成科学合理的认识,更好的为落实我国节能规划服务。 1
2、.1 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定义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 、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在使用过程中能显著降低能耗的建筑。节能建筑在我国一般是指按照国家出台的节能设计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 1.2 我国建筑节能面对的形
3、势 能源与环境是 21 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两大难题,快速发展的中国问题尤其突出。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各种产业园区、大型建筑群和小城镇不断涌现,每年新增建筑近 1620亿平米,以这样的建设增速,预计到 2020 年,全国总建筑面积将达到700 亿平方米。加上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2010 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达43%,每年平均有接近 2000 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城市人口能源消耗远高于农村人口。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舒适性的提高,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呈刚性上升的趋势。建筑能耗作为为满足建筑功能和建筑舒适性服务所必需的能耗,目前在我国总能耗中已占到 1920%,但仍然低于
4、发达国家 30%40%的平均水平,因此我国建筑能耗对能耗总量的相对值和建筑能耗的绝对值都面临持续增长的压力。我国的建筑节能势在必行,但任务艰巨。 1.3 我国节能建筑的发展 我国从 1998 年至今颁布了多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制定了相对 1980 年建筑用能水平节能 30%、50%到 65%三步走的计划。计划到 2010 年新建建筑分步骤普遍实施节能率为 50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26-95) 、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134-2001) 、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建
5、筑照明节能标准 。为加强终端能耗管理,正在研究建立我国节能建筑评定体系,即将出台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及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 。近年来随着国家宣传力度的加大,节能建筑已经为广大人民所了解,节能建筑发展迅速。 2、我国建筑节能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近几年的发展在促进建筑节能的大众认识、推动建筑节能市场化等方面较为成功,但同时也暴漏出一些问题:我国的建筑节能日益得到重视,但收效不尽理想;对节能建筑的本质认识不够,对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关系不清;地方节能标准从节能 50%到 65%不断攀升但落实不够,一些新建商业项目中滥用零能耗、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名称进行不实宣传等。 2.1 建筑节能数字
6、化 节能不能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不能仅仅是一种口号或装饰,建筑节能需要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节能设计是前提、落实施工是基础、用户使用是关键,做好建筑节能需要政府、设计院、施工单位、建设方和用户协同努力。目前我国的节能设计已经成为强制性标准,但落实的情况尚未完全解决。2005 年建设部对 16 个省市 3000 多个在建工程进行调查发现,施工过程中按节能设计标准施工的建筑中,北方地区的比例为 50,夏热冬冷地区的比例不足 20,夏热冬暖地区的比例不足 10。但同时各个地区尽相提高节能设计标准,按照建设部要求,在 2006 年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 50的设计标准基础上,北
7、京、天津将率先实施节能 65的标准。可见如果只重制定标准而忽视了具体的落实监控,建筑节能有可能变成数字化的空中楼阁。 2.2 节能建筑标签化 节能建筑也出现了一些将部分技术标签化的趋势,具体体现在把一些技术当作节能建筑的标签来贴。特别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为追求宣传效果而炒做技术,建筑节能体系应是一个整体集成,不可分割开来,采用某一两项技术来代替系统优化是不可取的。比如寒冷地区的外维护结构可以多增加投资做厚,但夏热冬冷地区过厚的维护结构冬天固然可以保暖,但夏天却可能增加空调系统能耗。太阳能在西部地区资源远比东部丰富,但太阳能光伏发电却主要建设在东部。地源热泵在南方无须冬天供暖的条件下无法发挥热泵
8、冷暖两用的优势且容易造成冬夏土壤热不平衡而造成运行困难。节能建筑应该优化选择,发展成套技术。比如适用不同气候条件的保温结构、在当地经济性高的空调冷热源、高输送效率的输送系统、舒适性高能耗低的空调送风方式和末端等等,地域之间根据气候应当有所差别。 2.3 限制用能一刀切 建筑节能是否应该设置上限和分段价格这是最近节能法规制订中出现的一个有争论问题。诚然我国的建筑节能必须设置量化指标,但建筑能耗首先是一种满足舒适性的消耗,必须以不降低合理的舒适性为前提。居住建筑的能源消耗是一种消费,代表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已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但没有理由限制使用。对于公共建筑尤其是政府建筑应该首先制订严格的能耗
9、使用限制。从实际范围内看,建筑节能又详细用能指标的都是政府建筑而不是居住建筑。因此对于限制用能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合理区分合理消费和不合理消耗,尊重人的使用习惯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2.4 混淆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 建筑节能是以节省建筑能源消耗为目的的系统工程,是节能措施落实得到的能源相对节约量,其单位用 KWh/m2。节能建筑是以降低建筑物能耗指标为目的的设计和建造方式,其衡量指标是建筑物的能耗指标,单位用 W/m2。前者的单位使用过程中形成的,而后者是设计值,而节能设计规范中的各项指标是从设计角度提出的,只是对应设计工况的具体指标,和实际的使用是有差异的,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以上两者关系的
10、混淆造成了一些错误的说法,比如说我国建筑的建筑能耗达到全国总能耗的 30%,其实只是我国的建筑设计总负荷达到了全国总能耗的30%,实际的建筑负荷在全国总能耗的 20%左右。另外一种错误的说法是我国的建筑负荷相当于几个三峡的发电量,其实也只能说是我国的建筑设计总负荷相当于几个三峡发电量。 2.5 节能建筑贵族化 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近年来营造了许多所谓高端技术路线的节能建筑,依靠堆积的先进技术炒做卖点,将节能建筑所需要增加的成本抬高到数千元人民币。其实同等规模的建筑完全可以在成本投入相同或差幅不大的情况下实现节能,这已为国内外许多节能建筑的实践所证明。关键是开发商如何有效集成各种价廉物美的技术与产
11、品。并不是所有的产品只有国外的才能达到技术要求,国内的诸多技术与产品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完全可以做出低价和平价的节能建筑。如此,建筑节能才有生命力。 3、对我国发展建筑节能的建议 我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耗能大国,近年来能源短缺、电力峰谷差增大、天然气提价、空调和供暖能耗上升导致的、部分省市电力、天然气供应不足,形势不容乐观,建筑节能。基于以上对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辩证认识,我国的建筑节能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供我们借鉴。 (1)注重节能建筑的落实: 我国虽已颁布了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等一系列节能设计标准,但监督管理措施滞后,实施的比例并不高,节能建筑在总建筑中的比例仍然很低。笔者认为
12、当务之急不是急于不断提高节能设计标准,而是要保证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的全面落实和达标,既有建筑改造分步落实。应该完善节能设计标准和既有建筑改造的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及经济性奖励政策,要完善节能建筑的责任追诉制。只有将随着节能建筑比例的提升,建筑节能才能有稳步发展的基础。 (2)区分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分别以限制和激励引导为主加强建筑节能:对政府建筑和用财政拨款建设的建筑,实行更加严格的能源管理措施,以政府建筑节能来带动建筑节能。 (3)对于从国外引进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需要分析其对于我国气候、使用习惯、经济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适用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能盲目克隆国外的技术到国内。 (4)建立和完善建筑能耗的检测、统计、审计和披露制度:目前我国应该尤其重视建立建筑能耗的后期跟踪和披露制度,将建筑寿命周期内的能耗统计和披露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应该尽快制定一套公正规范的建筑节能检测手段,实现对建筑的节能现场检测,将建筑能耗变成国家和老百姓都能看得见、算得清的明白账。这对推动建筑节能落实、政策制定和提高老百姓的认知程度都有积极意义。 4、结语 总结为一句话,没有绝对的节能建筑,只有相对的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即不能徘徊不前也不能幻想一蹉而就,而是需要相关各方持续的协调努力和实际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