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塘尾古村落为例探讨广东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49055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塘尾古村落为例探讨广东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塘尾古村落为例探讨广东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塘尾古村落为例探讨广东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塘尾古村落为例探讨广东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以塘尾古村落为例探讨广东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以塘尾古村落为例探讨广东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摘要本文通过对广东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的研究,以塘尾古村落为例,反思广东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协调好古村落的保护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探索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发展;传承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古村落是历史发展中,人们生产、生活等空间场所的缩影,见证着农业文明、建筑文明和民俗民风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支撑着当地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一个地方特色形成的重要根源。在我们概叹 “千城一面”的同时,却往往拿起“经济发展”的重锤砸向这些脆弱的古村落。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有许多有价值的古村落在造

2、城运动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甚至消失,保护古村落,延续本土精神文脉,将助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底蕴,营造一个经济、社会、文化共和谐的城市环境。 1.塘尾古村落的特点 塘尾古村落是我国第三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村,其布局形态独特、历史古建筑丰富,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集中反映,蕴含重要的历史信息,是广东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塘尾明清古村落对研究明清时期珠三角的建筑风格、社会文化、风土人情,以至于岭南文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1 别具一格的村落形态布局 塘尾古村依自然山势缓坡而建,面积约为 3956 平方米,围前三口鱼塘一大二小,呈半月形绕村半周,分别代表蟹盖和两只蟹钳,

3、围面两口古井则代表两只蟹眼,仿生喻意一只巨蟹守护后面的村落和前面的千亩良田。全村坐北朝南,整体建筑布局较为规整,由南到北呈喇叭状发散形分布,里巷布局较为合理,安全防御设施齐全,由围墙、炮楼、里巷、祠堂、书房、民居、古井、池塘、古榕等组成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景观。1.2 保存丰富的历史建筑 塘尾古村落拥有大批独具岭南特色的明清建筑,一共有古民居 268座,祠堂 21 座,书房 19 座,炮楼 28 座,这些古建筑具有典型的岭南明清建筑风格,是珠三角地区古建筑群的典型代表。古村落还保留大量精美的石雕、木雕、灰塑建筑构件和明、清、民国至改革开放前使用的生产、生活用具,这些都张显着浓郁的文化情调,体现了

4、工匠们精湛的工艺和高超的技法,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我们形象展示了岭南明清时期村落生活的情景。 1.3 完善的的道路网络 塘尾古村落的道路呈现井字网布局,由 7 条南北走向的直巷和 4 条东西走向的横巷构成整体布局,道路宽约 2 米,其中最为著名的古巷是清末光绪年间由富绅李植忠改建的花岗岩麻石巷,此古巷至今保存完整,是广东古村落独具特色的代表。古村与外界交通的联系极为便捷,从东门出围到牛过村,可达当时的南社火车站,由北门出围直达当时的石龙渡口,总长度近 10 公里,可惜现在仅存围内 300 米。 1.4 丰富的人文风情 塘尾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名字起源于建村之初,其属水乡,广植莲花

5、,因此,古称莲溪,到清乾隆年间,村前有一狭长水塘,广种莲藕,人称莲塘,由于村围居莲塘之尾,故名塘尾。改革开放之初,方舟木器厂在塘尾村成立,是东莞第二家“三来一补”的企业,见证东莞工业化的历史。 “康王宝诞”作为塘尾村特有的民俗活动,已经延续了三百多年,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性,被誉为岭南地区明清民俗的活化石。 2.古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保护古村落、传承传统文化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共同肯定,然而在实际保护古村落的过程中,却出现许多突出的问题,让我们的保护工作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2.1 古村落空心化逐渐突出 目前塘尾古村落内的居民基本已经搬迁到新居,居住在村落内的基本都是老人和一些外来人口,很多是

6、无人居住的老宅院,古村内的生活气息减淡,村落认同感丧失。伴随着人口的流失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当地的民俗民风、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断层的危险,而古村落价值不只体现在建筑,而且体现在传统民风民俗中,因此空心化的凸显是古村落保护的一个大难点。 2.2 现代化建筑的不合理建设破坏古村落的整体景观 村民逐渐富裕起来后,建新房屋是普遍的愿望,由于早期古村落的保护规划未编制完善,未对古村落周边建设提出管制,因此古村落周边的民居建筑普遍高度较高、风格与古村落不协调,破坏古村落的整体景观。 2.3 同质化导致古村落的经济效益不显著 资源的独特性是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与外来文化

7、的交流,古村风貌、居民生活、旅游产品等逐渐与周边的古村落趋于相同,古村落历史价值逐渐丧失,失去了其独特性,因此旅游竞争力较低,虽然通过古村落观光旅游、特色餐饮等方式实现一些了经济效益,但整体来说古村落保护的经济效益仍然偏低,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未形成良性的经济循环,当地村民和保护机构保护热情不高,古村落的保护工作难以开展。 3.对塘尾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的探索思考 目前,对古村落的保护工作日益严峻和复杂,如何延续古村落的生命力,焕发古村的活力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3.1 以文化保护与传承作为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根本 古村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它的村落布局、道路设置、建筑规制中都蕴含古人建筑营造的形制,

8、体现了古人的生活智慧、审美理念乃至人生信条,人们到古村中去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感受传统文化的智慧与价值,因此保护古村落首先应该深挖古村的文人精神,发掘其文化价值,并将这种文化加以传承,形成一种强大而有所发展的文化与精神,贯穿在古村保护的整个过程中。 3.2 实现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古村落的发展记载着不同时期的信息,而到了今天它也应该反映现代的时代特征,古村落也需要发展,也需要实现现代化,对古村落的保护过分强调保护而忽略发展,或过分强调发展而忽略保护都是不可取的态度。古村落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因此应该协调保护、社会与经济三方面的工作,既要保护好古村落的风貌、历史建筑、文化

9、遗存,又要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同时也要平衡社会上各方的利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效应。 3.3“修旧如旧”与“修旧如新”并驾齐驱 对具有独特性与历史意义的古建筑、村落布局、道路设置宜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来进行修缮和保护,尽量恢复其原貌;对于价值不大的建筑与景观宜采用“修旧如新”的方法来进行改造利用,使这些建筑景观融入现代化元素,改变其使用功能,为今人所用,这样既是对历史的保护也是对文化的传承。 3.4 利用经济杠杆,撬动古村的保护与发展 古村保护所需的资金巨大,光靠政府出资显然是不够的,而拥有这些建筑的村民在没有经济效益的条件下对修缮古建筑没有多大的动力,即使修建,也只是零零星星的,对古村的保护

10、作用不大,因此必须利用经济杠杆撬动古村落的发展,为村民和政府创造收入,让他们知道古建筑有利可图,激发保护古村落的热情。 结语 广东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物质生活已经相当丰富,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日渐迫切,而古村落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怀旧的情怀,还能向人们展示传统文化,因此,古村落的保护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目前的保护仍然停留在物质空间,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只有在挖掘古村落历史沉淀的前提下,继承地方特色,协调经济、社会、文化多方面的内容才是古村落保护的必由之路,也是广东古村落保护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晖、丁宏伟。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街区保护J。规划师,2003, (4):75-77。 2阳建强。论江南水乡古村的保护与发展-以常熟古村李市为例。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2013 3明思龙、韩林飞、吕凯、聂小刚。挖掘历史地段民俗文化积淀,创造历史城市地方保护特色以扬州市老城区教场地段改造为例J。规划师,2003, (3):1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